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1篇
  13篇
综合类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模拟旱地条件进行盆栽试验,尝试用氯仿熏蒸-浸提法测定土壤供氮力。分析了熏蒸前后各种形态氮素含量的变化,并对黑麦草吸氮量与农田土壤熏蒸-浸提氮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各种施肥处理以及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氯仿熏蒸-浸提氮与黑麦草吸氮量有明显的相关性,氯仿熏蒸浸提的硝态氮和有机氮与吸氮量均呈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38和0.942。氯仿熏蒸浸提全氮能全面可靠地反映土壤的供氮力,表明氯仿熏蒸浸提氮是一个良好的土壤供氮力指标,它可以用于估计农田土壤的供氮力。氯仿熏蒸浸提法测定土壤有效氮适于包括碱性土壤和水田土壤在内的各种类型土壤。  相似文献   
2.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宇万太  姜子绍  柳敏  赵鑫 《土壤通报》2008,39(2):282-286
研究了长期定位试验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变化,结果表明:裸地处理的微生物生物量碳最低;不施肥种植作物(CK)或施肥种植作物(NPK)能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NPK配合猪厩肥处理的微生物体碳含量显著高于CK和NPK处理;荒地处理由于返回的植物残体量很大,积累的有机物很多,所以其微生物量碳最大;其次为割草处理和林地处理。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其土壤微生物量也高,土壤微生物碳的周转强度也大,周转时间短,周转速率为:荒地>割草>林地>NPK+C>NPK>CK>裸地。  相似文献   
3.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长期定位试验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的变化,结果表明:农田生态系统中,长期施用化肥并不能提高微生物生物量氮的水平,但可以加快其周转速率。NPK配合猪厩肥处理的微生物体氮含量最高,周转也最快。林地和草地生态系统中,荒地处理由于积累的有机物很多,其微生物量氮最大,其次是林地处理和割草处理,裸地处理的微生物生物量氮最低。各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周转速率为:NPK+M>荒地>林地=割草>NPK>CK>裸地。  相似文献   
4.
不同水分条件下化肥对玉米产量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强  宇万太  姜子绍  周桦 《土壤》2010,42(2):213-218
以16年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研究了8种施肥制度与4种降雨年景条件下肥料的增产、稳产性能及其对产量的贡献。结果表明:施肥与水分条件对玉米产量均有显著影响,平水年份玉米产量最高,肥料增产效果也达到最佳,其次为丰水年,旱、涝年份最低;N、P和K配施玉米产量最高,无N肥处理作物产量偏低,但在旱、涝条件下P、K肥有利于提高玉米的抗逆性;对玉米产量贡献NPK,单施K肥其在平、丰水年对产量贡献率为负值,说明这一地区K尚未成为玉米生产中的限制因子,其只有与N肥配施才可发挥增产作用。综上,合理的养分配施可以提高肥料对玉米产量的贡献,促进肥料交互作用对产量的提升,同时,适宜的水分条件可使肥料增产作用更好发挥。  相似文献   
5.
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的影响因子及生态效应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柳敏  宇万太  姜子绍  赵鑫 《土壤通报》2007,38(4):758-764
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极为活跃的有机组分,是土壤圈层与相关圈层(如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等)发生物质交换的重要形式。影响土壤中物质的溶解、吸附、解吸、吸收、迁移乃至生物毒性等行为之外,对温室气体CH4的排放、水体水质的污染、岩石圈的风化等的影响也不可忽视。本文以陆地生态系统的中的DOC为主体,探讨了DOC的生态环境意义及其对大气、水体和岩石圈的影响以及DOC对土壤管理措施的响应。  相似文献   
6.
有机肥用量对玉米体内养分浓度及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5年(2002~2006年)的田间定位试验, 研究了不同施肥量处理对玉米体内养分浓度、养分分配及每形成单位籽实产量收获养分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有机肥具有稳产高产作用, 随着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 玉米的稳产作用更为明显;玉米籽实的氮素和磷素浓度均随有机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 钾素浓度与有机肥用量未呈现出明显相关性, 玉米秸秆中的养分浓度大体上随有机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玉米收获产品中氮、磷含量在籽实和秸秆中的分配比与产量均呈现较好的相关性, 钾表现不明显;玉米生长愈好(施肥愈多), 每形成单位经济产量消耗的氮、磷、钾就愈多, 说明玉米对氮、磷、钾的利用都存在一定程度奢侈吸收.  相似文献   
7.
利用长期定位试验对下辽河平原农田生态系统、人工林生态系统和草地生态系统等土壤呼吸状况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不同生态系统土壤呼吸强度的季节变化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下辽河平原不同生态系统土壤呼吸强度季节动态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土壤呼吸强度高峰首先出现在水、热条件适宜的夏季,而后在秋季由于有机物归还量增加,且水热条件亦较适宜的情况下再一次出现高峰;在农田生态系统中,施肥可明显增强土壤呼吸作用,两年平均土壤呼吸强度NPK+M与NPK分别比CK处理提高70%和40%;在草地生态系统中,有机物料归还和人类活动是影响土壤呼吸的主要因素,其强度变化顺序为:每年收获移出荒地裸地;人工林生态系统虽有一定有机物料输入,但其数量有限,呼吸强度低于农田生态系统和草地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8.
不同施肥制度对作物产量及肥料贡献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17年的长期定位肥料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制度对作物产量及肥料贡献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化肥N、P、K的施用均能明显提高作物产量,其增产率分别为32.10%、15.06%、10.95%;循环回田的农家肥养分对作物增产有明显的残效叠加作用,且具有良好的稳产作用,可以满足作物对不同气候年景的适应性。在本试验中,若将保持养分循环再利用基础上施用NPK化肥视为最佳施肥制度,则在保持其他农业技术不变条件下,最大施肥贡献率为0.44。在下辽河平原土壤、气候和生产力水平等条件下,为保证作物持续高产,应同时施用化肥和循环肥。  相似文献   
9.
磷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元素之一.作物体内磷素分配一直是相关学科研究的热点,而对于不同磷肥水平下作物体内养分含量变化的研究却不多见.  相似文献   
10.
施用有机肥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41,自引:7,他引:34  
在潮棕壤上进行了5年的定位试验,研究不同有机肥用量对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处理与对照处理相比,施用有机肥有明显的增产和稳产作用。不施肥处理,除土壤全钾以外,土壤其他各项养分指标(C、N、P)均有所下降;施用有机肥能显著提高速效P、K养分含量和有机碳及全磷含量。5年时间,低量有机肥处理土壤碱解氮含量下降了9.19mg/kg,说明低量有机肥并不能保证土壤氮的供给;中量有机肥处理土壤碱解氮含量略有上升,土壤全氮收支基本平衡;高量有机肥处理土壤碱解氮含量有明显增加,土壤全氮也有较大程度的盈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