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水产渔业   4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通过对蜂窝煤渣用量、pH值、吸附时间、氨氮浓度、离心时间对氨氮吸附特性的影响试验,探讨了利用蜂窝煤渣吸附法去除废水中氨态氮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蜂窝煤渣用量2.00 g,pH值4~6,吸附时间90 min,氨氮的初始浓度5.0 mg/L,离心时间10 min条件下,对氨氮的去除率比较高。将燃烧后废弃物作为吸附材料,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去除氨氮的效果,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化皮病”是当前仿刺参养殖的最严重的疾病,导致大量死亡,严重影响我国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以仿刺参病原菌--黄海希瓦氏菌(Shewanella smarflavi)AP629兔源多克隆抗体和鼠源单克隆抗体3D9分别作为包被抗体和检测抗体,建立了黄海希瓦氏菌AP629的双抗体夹心ELISA快速检测方法。多克隆抗体和单抗3D9的最佳稀释倍数分别为1∶400和1∶80,该方法特异性强,与弧菌、气单胞菌、爱德华氏菌、大肠杆菌等均无交叉反应,检测灵敏度高。以PBS和仿刺参体壁匀浆上清液为悬菌介质的最低检出限分别为104 cells/mL和106 cells/mL。对人工感染黄海希瓦氏菌的10头仿刺参进行检测,其检测结果均为阳性,稳定性和重复性良好。该方法的建立有助于快速准确地诊断由黄海希瓦氏菌AP629引起的仿刺参疾病。  相似文献   
3.
该文研究了蜂窝煤渣在不同吸附时间、水体pH值、蜂窝煤渣用量和磷初始浓度等条件下,对水体中磷的吸附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溶液中磷的去除率提高,60min左右可以达到吸附平衡;pH值对溶液中磷的去除率有一定影响,但不是很明显;蜂窝煤渣用量越多,磷的去除率就越高,但用量达到1g/100mL以后,去除率的增加就不显著;蜂窝煤渣对磷的去除率一般可以达到90%以上,因此,蜂窝煤渣作为废水除磷吸附剂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黄海希瓦氏菌(S. smarflavi)AP629胞外产物(ECPs)的致病性,用平板玻璃纸法提取胞外产物。结果显示,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发现ECPs蛋白条带主要在114 kDa、66 kDa、39kDa、36 kDa、79 kDa;ECPs具有酪蛋白酶、淀粉酶、卵磷脂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无明胶酶活性;一些金属离子和化学试剂对菌株AP629ECPs的酶活有影响,EDTA、PMSF、SDS、MnCl_2作用浓度分别为10、5、5、5 mM时,ECPs酶活受到不同程度抑制;Ca~(2+)和Mg~(2+)则提高ECPs的酶活,可分别提高3%~19%和12%~28%的酶的活性。菌株AP629的胞外产物人工感染小白鼠和仿刺参试验结果表明,黄海希瓦氏菌AP629的胞外产物不显示致病性。该文为揭示黄海希瓦氏菌AP629发病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黄海希瓦氏菌单抗介导间接ELISA快速检测技术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农业部海洋水产增养殖学重点实验室制备的特异性抗黄海希瓦氏菌Shewanella smarisflavi AP629单克隆抗体3D9作为一抗,以碱性磷酸酶(AP)标记的羊抗鼠Ig作为酶标二抗,建立了仿刺参Apostichopusjaponicus"化皮病"病原菌——黄海希瓦氏菌AP629的间接ELISA快速检测方法,并进行了条件优化。结果表明:抗原的最佳包被浓度为107个/mL,一抗工作的最佳稀释度为1∶32,病原菌的检测灵敏度为5×105个/mL。该方法特异性强,与希瓦氏菌属其它种类、弧菌和气单胞菌等均无交叉反应。该方法的建立有助于快速准确地诊断由黄海希瓦氏菌AP629引起的仿刺参疾病。  相似文献   
6.
<正>南美白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是对虾科、滨对虾属动物,原产于南美太平洋沿岸的水域,以厄瓜多尔附近的海域更为集中,是集约化高产养殖的优良品种,为当今世界养殖产量最高的三大虾类之一。自然栖息区为泥质海底,水深0~72 m,最适生长温度18~32℃,盐度1%~4%,成虾多生活在离岸较近的沿岸水域,幼虾则喜欢在饵料丰富的河口区觅食生长,属杂食性种,在人工养殖情况下,可摄食池塘中的有机碎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