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林业   4篇
综合类   4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滇西北藏民(族)利用植物资源的实践和理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概述了围篱有机农业、轮牧活动、管理草地、植物采集、社区自然保护区等滇西北藏民(族)利用植物资源的实践活动,认为藏族利用植物资源的理念是在以村寨为地理中心的耕地、放牧草场和山地森林中多层次多目的地利用植物资源,通过牲畜转换获得更多收益,以解决人类生计,并在融合了藏族本教和佛教教义的神山传统思想控制下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思茅松研究现状的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吴兆录 《林业科学》1994,30(2):151-157
本文从区系地理、生物特性、生态特点和开发利用等方面对思茅松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作了系统的总结。认为思茅松是个重要的森林树种、在起源及分布上都与云南松和卡西亚松有联系,从理论到生产实践,都需要开展深入细致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以遥感数据、气象观测与土壤调查数据作为分析背景,结合膏桐生长对气候、土壤与坡度等因素的要求,采用农业生态区法和社会经济因素限制法,开展云南膏桐种植重要地区的适宜性评价。传统的地面调查方法,不仅工作量大、周期长,而且精度不高。利用空间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针对农作物的分布和面积进行数字化定量研究,旨在探索一种区域农业生产监测与评价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海南鳽(Gorsachius magnificus)是国家II级重点保护鸟类,在野外较难观察到,并且其种群数量较小。2012年5月,我们在广东北部的南雄县发现了一处海南鳽新的分布地。本文报道了该分布地海南鳽的繁殖行为。整个观察期从2012年5月4日持续至7月14日,是迄今为止在野外对海南鳽进行连续观察最长的一次。结果表明:繁殖期海南鳽亲鸟晚上飞离巢地,飞离时间的高峰出现在19:00–20:00;次日早晨返回巢地,归巢时间的高峰为04:30–05:30。亲鸟喂雏的时间多发生在05:00–5:30(占整个该类行为的26.5%),从10:00到16:00没有观察到亲鸟喂雏的行为。本文从繁殖行为结果解释了海南鳽多数情况下是在天黑前或者黎明前容易被观察到的原因。海南鳽从出雏到幼鸟离巢需要67天以上的时间,比多数鹭科鸟类的育雏时间长。研究结果弥补了以往海南鳽育雏时间长短不明确以及育雏行为资料不足的缺陷。  相似文献   
5.
西双版纳纳板河流域自然保护区野生蔬菜资源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开发利用具有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的野生蔬菜是解决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社区发展的重要途径.西双版纳纳板河流域自然保护区土地面积仅占西双版纳总面积的1.35%,却有野生蔬菜182种,隶属78科149属,占该地区野生蔬菜种数的63.2%.但野生蔬菜市场化程度和开发利用率低.在系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做好开发利用规划是自然保护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6.
云南滇池紫水鸡生态学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紫水鸡为罕见种,数量不断减少。2011年12月至2012年5月期间,在滇池湿地4次发现紫水鸡云南亚种实体,并详细描述了其活动特征与生境特征。紫水鸡在滇池湿地的活动局限在1 km~2范围内,白昼完全暴露的时间不超过30 min,常与黑水鸡同时出现,但比较警觉。紫水鸡偏爱的生境是由高草丛、低草丛、平静的浅水池塘交错组合的湿地景观,且要求人为活动稀少的安静的栖息地。参照中国关于紫水鸡的研究材料,认为在过去的20多年里,紫水鸡云南变种从滇南、滇西南越过分隔云南东部和西部的云岭-哀牢山山脉,到达滇西北鹤庆一带,及少数个体到达了位于滇中腹地的滇池湿地。讨论了强化保护紫水鸡的必要性,建议尽快将紫水鸡纳入国家或者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给予重点保护。  相似文献   
7.
调查研究发现,研究区31个村寨,100%的村寨和38%的农户养蜂,共1281巢,产蜜5877kg,蜂产品基本自用,养蜂农户比例随民族不同和海拔不同有差异;饲养蜜蜂和无剌蜂共11个种,为西双版纳酿蜜蜜蜂的92%;农户有自己的蜜蜂分类体系和养蜂经验。认为社区养蜂有利于酿蜜蜜蜂的物种保护,建议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8.
调查了滇西北亚高山5种土地利用类型表层土壤(0~15 cm)的含水量、容重、剖面特征以及地下根系生物量。就0~15 cm土壤层的平均含水量而言,刈草草地>放牧草地>种植草地>青稞地>荒山灌丛,说明耕种(青稞地)使土壤干燥,荒山灌丛土壤含水量较低,与其所处的微地形有关。青稞地由于人为翻耕的原因,表层土壤中植物根系很少,土壤容重最大,其他4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表层土壤的容重均≤1.00 g/cm3,可能是土壤层中有大量植物根系的原因。种植草地经过1次翻耕,其土壤容重小于经过多次翻耕的青稞地,大于其他3种土地利用类型,说明土壤植物根系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土壤容重的大小。在土壤容重计算过程中,应考虑植物根系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云南分布的松属有6种3变种。由北到南,双维管束亚属的种(变种)呈明显的地理替代。叶形也从二针(稀三针)一束、粗短、半圆形横切面、二维管束分开逐渐转变为三针一束、细长、三角形横切面,二维管束合并状。这种变化可能是对湿热生境的生理适应,属进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采用室内培养试验方法,研究了丙体六六六(γ-HCH)对斜生栅藻生长和生理生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γ-HCH浓度<0.2mg·L-1时对斜生栅藻生长有促进作用,在2mg·L-1时则表现为抑制作用,其对叶绿素的影响与对藻密度的影响一致,显示浓度-效应关系。γ-HCH对斜生栅藻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表现为,在0.02mg·L-1时达到峰值,然后下降,在2mg·L-1时其活性只有对照的38.18%。γ-HCH对斜生栅藻的膜脂过氧化的影响,在<0.02mg·L-1时变化不大,而在0.2mg·L-1和2mg·L-1时有一定的升高;MDA的变化与SOD的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在SOD急剧下降时,MDA的含量上升较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