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1篇
综合类   4篇
水产渔业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了解在土霉素(oxytetracycline,OTC)胁迫下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作用机制,以分别含0、0.1、5、20、60mg/L OTC人工废水的活性污泥为对象,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研究活性污泥微生物群落结构随不同废水OTC负荷及反应器运行时间的动态变化特点,并结合扫描电镜技术对活性污泥的形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在反应器运行过程中,对照组(未添加OTC)比处理组(添加不同质量浓度OTC)的活性污泥具有更丰富的微生物相.仅在对照组中发现了丝状菌;短杆菌在处理组中的比例明显降低,球状菌表现出更强的OTC适应性.在运行至88 d时,对照组和OTC质量浓度≤20 mg/L的处理组中均出现较多体型较大的球状微生物.活性污泥中主要优势菌属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但各菌属表现出不同的OTC抗性,在不同处理组间出现不同优势菌群,分别在其相应的废水处理中发挥着作用,从而使活性污泥的废水处理效率逐渐恢复.这些结果说明活性污泥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废水处理效率具有OTC质量浓度效应,OTC质量浓度越高,其受到的影响越大,同时,低浓度OTC的影响也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越来越显著;但是,在长期OTC的选择作用下,微生物群落结构呈现动态变化,出现了适应OTC的新菌群,为活性污泥废水处理效率的回升带来了转机.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Cu2+单一处理和铜镉复合处理条件下土壤酶活性的对比分析,研究了铜镉元素对土壤酶毒性的不同复合效应以及稻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与土壤酶活性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重金属复合污染不仅与单一元素污染的生物学效应不同,而且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也更为复杂.Cu2+单一污染对稻田土壤酶的抑制效应顺序为磷酸酶>脲酶>过氧化氢酶,与铜镉复合污染的抑制效应顺序脲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不同.脲酶和磷酸酶对铜镉污染反应敏感,其活性与Cu2+浓度和铜镉复合浓度均呈显著负相关.铜镉复合污染对脲酶表现出协同抑制的特征;对过氧化氢酶和磷酸酶的毒性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建议综合脲酶和磷酸酶活性作为评价和预测稻田土壤铜镉污染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3.
上海水稻主要病虫害灾变预警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选取沪郊主要病虫害历史资料,以Internet为系统平台,运用网络地理信息系统(Web-GIS)、ASP网络编程、网络数据库、人工智能和网络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信息系统开发手段,建立了基于Internet的上海地区水稻主要病虫害灾变预警系统,该系统具有病虫GIS、病虫预测、数据传输、病虫诊断、实时发布、电视预报和远程教育等功能。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Azotobacter beijerinckii C4对镉、乙草胺单独及其复合污染胁迫的应激反应.结果表明,单独施加镉或乙草胺对菌株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ATPase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诱导作用,污染物加入初期诱导作用显著,而后期效应则不明显.镉和乙草胺复合污染对菌株抗氧化酶酶活性的影响随污染物处理浓度和时间的不同呈现不同规律.复合污染对菌株SOD酶和ATPase活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协同效应,但最终与相应单因子下的酶活性水平渐趋于一致.不同浓度的复合污染物对CAT酶活性的影响最初表现为拮抗或协同作用,但最终则均呈现为拮抗效应.  相似文献   
5.
利用生物膜的高效截留原理,设计了生物强化反应器,在装有弹性纤维载体的反应器内接种具有硝化反硝化作用的复合菌群,经6周左右的人工挂膜后,弹性纤维载体表面出现了肉眼可见的生物膜。试验以循环养殖废水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RT)和温度(WT)对生物强化反应器净化水质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HRT和WT对生物强化反应器净化养殖废水效果的影响显著(P<0.05)。对HRT和WT各处理水平下的CODMn、TN和NH 4-N去除率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并综合考虑反应器的运行时间、费用和操作等因素,选取HRT=18 h、WT=30 ℃作为反应器的最佳运行条件,在此条件下反应器稳定运行3周左右。试验期间,CODMn、TN及NH 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44.18%、51.31%及82.08%。此外,还对反应器内载体表面的生物膜进行了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动态监测。强化反应器在正式运行的25 d内,其生物膜上的可培养微生物数量不断增多,氨氧化细菌数量由35.91?104 CFU/mg增长到89.43?104 CFU/mg,硝化细菌数量由25.75?104 CFU/mg增长到61.65?104 CFU/mg,反硝化细菌数量由14.23?104 CFU/mg增长到100.95?104 CFU/mg;氨氧化细菌和硝化细菌在与氮素循环相关的可培养细菌中占据着主导地位(59.95%~81.25%)。脱氮细菌不断地吸附于载体表面,并成功地定殖和繁殖使得生物膜不断成熟和稳定(TN和NH 4-N去除率分别达51.31%及82.08%)。结果表明,生物强化反应器对循环养殖废水中CODMn、TN和NH 4-N的去除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选取沪郊主要病虫害历史资料,以Internet为系统平台,运用网络地理信息系统(Web-GIS)、ASP网络编程、网络数据库、人工智能和网络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信息系统开发手段,建立了基于Internet的上海地区水稻主要病虫害灾变预警系统,该系统具有病虫GIS、病虫预测、数据传输、病虫诊断、实时发布、电视预报和远程教育等功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