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6篇
畜牧兽医   3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贵州省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寄生虫病研究会1990年8月22日至25日在毕节召开成立大会。全省37个地(州、市)县(区)兽防站以及教学、科研、生产部门的科技工作者代表71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省兽防站站长、高级兽医师杜玉盘主持,省畜牧兽医学会副理事长、省畜牧局副局长、高级兽医师肖跃南致开幕词。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病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家畜寄生虫病研究所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1955年在贵州羊体内发现大量槽盘吸虫,经详细的形态学研究和比较,证明有两种:(一)鹿槽盘吸虫 Ogmocotyle sikae(Yamaguti,1933),(二)印度槽盘吸虫Ogmocotyle indica(Bhaleao,1942)。文内对这两种吸虫的形态特征作了详细的描述。  相似文献   
3.
环肠科(Cyclocoelidae kossack, 1911)的强壮原背吸虫[Prohyptiasmus robustus(Stossich,1902)Witenberg,1923]最早发现于苏联、西北利亚的潜鸭、豆雁、灰雁、家鸭内。1974—1977年我们在进行贵州省一些地区的畜禽寄生虫调查时,曾在四个县的禽体中采得一种大型吸虫标本,经研究鉴定为强壮原背吸虫。此属在我国是新记录。形态:体大、扁平、肌质、叶状,前端稍尖细,后端钝圆,新鲜标本暗红色,肠支黑褐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调查硬蜱的种类,笔者从近年采获的标本中又鉴定出两种血蜱,它们是嗜鸟血蜱和巨蜥盲花蜱。迄今为止,贵州计有硬蜱科4个属、8个种。  相似文献   
5.
为结合当前防治绵羊、山羊、猪、家兔等畜禽螨病工作的开展,特介绍10种灭疥药物,供临床应用参考。菊酯类药物 1949年在国外最早首次合成拟天然除虫菊素产品,但对光线具不稳实性,1973年由英国Elliott等合成活性强,对人畜安全,对环境无污染,在自然中易降解为卤素氯化物或溴化物的酯类。国外合成菊酯类品种繁多、例如有溴氰菊酯(Deltemethrin),同类商品有杀灭酯(Fern-alerate)、二氯苯醚菊酯(per-  相似文献   
6.
自五十年代以来,我们从前人提出的各种染剂中经过对比之后,认为姬姆萨和 JSB 两种染剂优良,各有不同特点,如能相辅相成并用,既适合中高级农业科研院所,又适合基层兽医检验人员作临床快速诊断或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之用,鉴于 JSB 染色法在兽医学界的应用很少报导,不为人们所注目,故将该项染色技术的应用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一、概况生前诊断家畜蠕虫病常用的粪便检查法有沉淀法和漂浮法,这两种方法的检出率虽高,但从处理粪便到涂片,镜检,需时较长,在进行大规模家畜蠕虫病诊断中,工效较低,且受到诊断设备上的一定限制,需器材较多,一次处理粪便后,一般也只能受检某一类或两三类蠕虫卵,而不能达到经一次处理粪便后进行全面蠕虫学检查的目的。因  相似文献   
8.
虱类因骚扰、刺激、吸血和传播疾病而对家畜的健康有较大的影响,故对畜牧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损失。在农村中我们经常见到和听到瘦弱的猪、牛、羊身上往往虱子很多,这也说明它们的普遍性和严重性。我国家畜的虱类还很少调查和研究。解放前仅胡经甫(1935)在其《昆虫名录》中记录了家畜的啮虱1属2种和吸虱2属7种;解放后马素芳(1965)虽报道了家畜的15种吸虱名  相似文献   
9.
国产硝氯酚是近年来我国防治牛羊肝片吸虫病的一种新的优良驱虫剂。为了提出这种驱虫剂在临床上应用的根据,我们于1975年9—11月分别在贵阳松山冷冻厂和仁怀县进行了驱虫和驱虫效力时间的观察试验。实验材料 1.药品性状和来源:  相似文献   
10.
贵州鸡体初见的住白虫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住白虫病是我省初见的新禽病。一九八二年以来,在我省7个县市的鸡体内检出,病原经研究鉴定为沙氏住白虫。这种原虫寄生于鸡体血细胞和组织细胞内,由于常在血液的白细胞中检出,因而称这种原虫所引起的疾病为住白细胞原虫病或白血球孢子虫病,简称住白虫病。该病通过蚋类或蠓类吸血昆虫进行传播,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各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