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3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由于沧州市气候和自然条件适合苜蓿生产,近几年苜蓿种植得到较大发展,全市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年生产苜蓿干草20多万吨。但由于第二茬和第三茬集中在每年6~8月份,雨热同步,湿热雨季调制苜蓿干草困难,这已经变成长期制约沧州地区苜蓿青贮技术的瓶颈问题。为了解决这一关键技术问题,从2013年起我们进行了苜蓿鲜草青贮生产探索,因地制宜生产苜蓿青贮饲料,采取拉伸膜法、窖贮法和袋贮法都取得了成功,在奶牛生产应用中也  相似文献   
2.
正沧州地处华北平原黑龙港流域,面积1.34万km~2,人口680万,年均气温12.1℃,年均降水627mm,饲料作物种植面积达到240km~2,其中苜蓿保留面积146.7km~2,全株玉米80km~2。2017年全市饲草生产量126万t,其中牧草产量19万t,秸秆饲料107.459万t,生产青贮饲料34.2万t,其中其中玉米青贮32.5万t,苜蓿青贮1.2万t,其他0.5万t。全市规模奶牛场22个,存栏奶  相似文献   
3.
针对城市森林培育树种选择出现的问题,从树种贡献率、立地适应性、抵御灾害等方面考虑,提出了树种选择应注意的事项,以期为选择良好的树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茶园土壤团聚体中微生物量碳、氮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弄清茶园土壤团聚体中微生物量碳、氮的分布特征,以期反映退耕还茶模式对土壤团聚体及其养分循环的影响,为协调区域土地利用及退耕还林(茶)工程的实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撂荒地和桉树人工林为对照,就茶园土壤团聚体中微生物量碳、氮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1)茶园和对照撂荒地、桉树人工林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基本随团聚体直径的减小而增加,最大值均集中于<0.25 mm团聚体中;(2)茶园及对照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则基本随团聚体直径的减小而降低,其中茶园土壤团聚体中微生物量碳、氮含量最大值分布于5—2 mm团聚体中,茶园土壤除了<0.25 mm团聚体外,其微生物量碳、氮的含量均高于撂荒地和桉树人工林同直径团聚体;(3)茶园及对照地土壤团聚体微生物熵基本随团聚体直径的减小而降低,其中茶园土壤团聚体微生物熵最大值分布于5—2 mm团聚体中,其分布规律与微生物量碳、氮基本一致。【结论】与撂荒地、桉树人工林相比,茶园土壤团聚体中微生物量碳、氮较为丰富,大团聚体中的含量尤为突出,表明退耕还茶是研究区一种较为理想的退耕模式。  相似文献   
5.
以色列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经验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色列是世界上气候干旱、淡水资源十分缺乏的国家之一。然而,正是在这种恶劣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以色列仅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就建成了现代化高效节水型农业,成为世界旱地农业的典范。据统计,在近45年里,以色列农业生产增长了16倍,是人口增长的3倍以上。以色列农业的飞速发展,除了得益于国家的高度重视和优先发展农业的战略思想以及农业的高科技化装备外,更重要的是国家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调整和发展了适合本国国情的农业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6.
翁牛特旗是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境内科尔沁沙地分布最广、面积最大、沙化最严重的地区。2009年初,翁牛特旗依托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的实施,把沙地划分为"三个治理区"、"三条治理带"。多年来,在防沙治沙工程实施过程中,翁牛特旗林业工作者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工作,总结出了适合沙区各类型、各树种的造林新技术模式。文章针对翁牛特旗防沙治沙工作情况和造林新技术模式应用做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7.
经过10a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全旗新增有林面积50734.6hm2,森林覆盖率提高4.3个百分点,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8.
<正>为了推广苜蓿青贮技术,我们在沧州地区进行了青贮池式和拉伸膜裹包式生产苜蓿青贮890吨。青贮苜蓿感观品质都达到二级以上,经过实验室检验,第一茬苜蓿青贮干物质含量DM(%)达到31.04%,蛋白质含量CP(%DM)达到17.7%,第二茬苜蓿青贮干物质含量DM(%)达到31.9%,蛋  相似文献   
9.
眉山市东坡区土壤有效磷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地统计学与GIS相结合的方法,对眉山市东坡区耕层(0-20cm)土壤有效磷含量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土壤有效磷含量平均值为13.92 mg/kg,变异系数为87.43%,属中等变异程度。(2)土壤有效磷含量成片状分布,从东北到西南方向,土壤有效磷含量呈升高趋势。土壤有效磷含量缺乏的区域面积占总面积的23.50%,土壤有效磷含量中等的区域面积占总面积的62.02%,土壤有效磷含量丰富及很丰富的区域面积占总面积的14.47%,东坡区土壤供磷能力处于中等偏下水平。(3)耕层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半方差最佳理论模型为指数模型。在区域尺度下,土壤有效磷含量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C0/(C0+C)值为50.0%),受到结构性因子和随机性因子的共同影响,系自然和人为利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不同植茶年限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索和了解茶园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性及碳固持能力。【方法】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开展植茶年限为15 a、22 a、30 a和50 a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分布特征研究。【结果】随着土壤团聚体粒径的减小,团聚体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颗粒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和可矿化碳含量增加,最大值主要集中于<0.25 mm、0.5—0.25 mm团聚体中,而团聚体微生物量碳含量则随粒径减小而先增加再减小,最大值分布于5—2 mm团聚体中,团聚体中各组分有机碳占总有机碳比例随团聚体粒径减小而减小;随植茶年限的延长,团聚体中总有机碳含量增加,活性有机碳和颗粒有机碳先降低再增加,植茶22 a时含量最低,而水溶性有机碳、可矿化碳和微生物量碳则呈现先增加再降低的趋势,植茶30 a时含量最高,且团聚体中各组分有机碳占总有机碳比例均随着植茶年限的延长呈现下降的趋势;土壤团聚体总有机碳以及各个碳组分含量均为0—20 cm土层大于20—40 cm土层,而土壤团聚体各组分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比例均为20—40 cm土层大于0—20 cm土层。【结论】较小粒径团聚体有机碳稳定性较强,土壤有机碳固持能力存在临界植茶年限;0—20 cm土层碳汇效应较20—40 cm土层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