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园艺   4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枇杷LEAFY同源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从分子水平研究枇杷成花的机理,通过分析植物花分生组织决定基因LEAFY(LFY)同源基因的保守区序列,设计了1对简并引物,用PCR方法从枇杷栽培品种‘早钟6号’基因组DNA中扩增出1个1317bp的片段,把该片段克隆到pUCm-T载体,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获得了枇杷LFY同源基因(ejLFY)3’端的1个片段,该片段有1个911bp的内含子,编码区共编码130个氨基酸,其序列已经在GenBank中登记(登录号为AY551183).在GenBank中进行同源性搜索,发现该基因片段与其他作物中已经报道的LFY同源基因的同源性大都在94%以上,特别是与同属于蔷薇科的苹果的同源性最高,达到98%的同源性,推测它们具有相似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中国枇杷属植物的自然地理分布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就中国的枇杷属植物的自然地理分布问题, 搜集了国内外的大量文献资料, 查对900 多份植物标本, 对8 个省(区) 进行了多次广范围的实地调查。本文报告中国的枇杷属植物种质资源21 个种类的自然地理分布、分析枇杷属植物的分布特征, 并讨论我国枇杷属植物的分布及其特征对于砧木利用、种质资源保护和枇杷属植物的起源和进化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测定香花枇杷和普通枇杷各萃取部的抗氧化活性,并测定具较强抗氧化活性的萃取部黄酮、总酚的含量,结果表明香花枇杷叶片的抗氧化活性高于普通枇杷.两种枇杷具有抗氧化活性萃取物中的黄酮和总酚含量均与FRAP值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DPPH的IC50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即黄酮、总酚的含量与总还原能力及自由基清除能力成正相关.同时试验还表明大孔树脂AB-8具有较好的富集黄酮和多酚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枇杷花芽和营养芽形成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变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大田‘早钟6号’枇杷为试材, 研究了花芽分化期营养芽与花芽内源激素水平的变化以及激素平衡(比值) 的作用。结果表明: 低水平GA3和低水平IAA对枇杷花序原基的形成和花器官的分化起促进作用, 在花芽诱导期相对较高的ZT水平和ABA水平有利于花芽分化; 在形态分化期, 也要求较高的ZT水平和ABA水平。ABA含量在枇杷成花过程中的变化特征最明显, 暗示其在枇杷的成花中扮演主导角色, 没有ABA的持续升高, 就不能导向成花; 另一个有可能与之起作用的是IAA, 后者在关键的时候(8月中旬) 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5.
荔枝树成花与碳水化合物器官分布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选择荔枝不同末端梢抽生期的植株, 于成花诱导期间取样分析, 比较了高成花树与低成花树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的变化。‘桂味’荔枝末端秋梢抽生早的树(10 月5 日抽梢) 成花枝率为95.8% , 而抽生晚的树(11月15 日抽梢) 为18.0% ,‘妃子笑’荔枝10月1日抽梢树和‘糯米糍’荔枝两个抽梢期树(10 月15 日和11 月5 日) 的成花枝率均在99%以上。从11月中旬到1月中旬, 各器官可溶性糖含量一般先上升而后下降; 淀粉含量则不同程度地提高。低温来临前各器官淀粉含量差异不大, 到花发端之前, 3个品种高成花率树的淀粉含量以小枝(粗度1 cm) 为最高, 形成从小枝到末端秋梢和叶片的下降梯度, 而低成花率的桂味荔枝树的淀粉含量则未见这种梯度。认为这种淀粉含量分布可能是荔枝枝梢接受成花诱导、反映诱花效果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6.
普通枇杷和栎叶枇杷APETALA1同源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植物花分生组织特征基因APETALA1(AP1)同源基因的保守区序列,设计特异引物;用PCR方法从枇杷栽培品种香钟11号和野生种栎叶枇杷基因组DNA中各扩增出1个350 bp左右的片段;将该片段分别克隆到pUCm-T载体.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获得了枇杷AP1同源基因的片段.该基因片段的序列在2个不同种的枇杷间差异较小,均含有2个内含子,特别是外显子部分只有1个碱基的差别;编码区共编码36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也只有1个氨基酸的差异.其序列已经在GenBank中登记(登录号分别为AY549306和AY571786).同源性比较发现该基因片段与其他作物中已经报道的AP1同源基因的同源性大都在80%以上,特别是与同属于蔷薇科的苹果的同源性最高,达到91%(栽培种)和94%(野生种),推测它们具有相似的功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