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5篇
林业   19篇
综合类   4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皆伐与刀耕火种是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的人为干扰方式。本研究旨在比较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在两种干扰后群落的动态恢复特征并分析其形成机制,以期为森林植被保育和林业生态建设提供参考。方法依托不同干扰后恢复20与40年群落内所设立的98个样地,在径级划分的基础上对群落基本特征采用物种多度格局、物种组成、稀疏化丰富度及多度进行描述,并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上述特征在不同恢复群落间的差异性。结果不同恢复群落的多度与稀疏化丰富度均存在显著差异(P < 0.05)。在中、小径级植被当中,皆伐后恢复20年群落的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弃耕地恢复20年群落;不同恢复过程中植被多度的变化趋势不同,弃耕地恢复过程具有更明显的多度变化,且在不同径级中均达到显著水平。虽然不同恢复的20 ~ 40年过程中群落物种组成的变异性均达到极显著(P < 0.001),但小径级植被较能反映这种变异,同时也能反映物种生态对策的转变。此外,弃耕地恢复过程中上述特征更明显。物种多度格局关系显示,弃耕地恢复群落的优势种具有更明显的优势地位,而采伐恢复过程中物种间的多度差异明显减小。结论皆伐后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能在短期内展现较高的恢复速率,而弃耕地恢复则在短期受阻后才体现出该特点。这可能与干扰对生物与非生物资源的影响程度有关,表明刀耕火种对群落恢复的影响深远。此外,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在经历干扰后物种组成的恢复缓慢,但具有一定的秩序。   相似文献   
2.
采用样带法,以海南岛霸王岭林区典型的热带针叶林与阔叶林交错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群落类型环境因子变化特征及研究区域内环境因子的综合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林分经针阔交错区的变化,土壤 pH、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有效氮含量、有效磷含量和有效钾含量都表现为阔叶林区>针阔交错区>针叶林区,全钾含量、凋落物厚度和群落类型光因子表现为针叶林区>针阔交错区>阔叶林区,土壤含水量、全磷含量和土壤砂砾含量变化不显著;3种群落类型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表明,除土壤含水量和全磷含量与其他环境因子之间无显著相关外,其他因子间都显著相关;3种群落类型环境因子的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 pH、土壤有机质含量、凋落物厚度和光因子对第1轴的贡献最大,全氮含量和有效磷含量对第2轴的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海南岛热带山地雨林不同演替阶段植物的光合特性,比较了不同光梯度下3个典型树种幼苗在晴天和阴天时的光合生理日变化过程。先锋种黄桐有最强的叶温控制能力,日变化中叶温低于中期种显脉杜英和顶极种乐东拟单性木兰。中期种显脉杜英有最高的光合生理可塑性,晴天时,显脉杜英净光合速率与黄桐差异不显著,叶温低于乐东拟单性木兰;阴天时,净光合速率和叶温与乐东拟单性木兰差异不显著。与显脉杜英相比,黄桐和乐东拟单性木兰的水分利用能力高,气孔导度、蒸腾速率低,水分利用效率高;黄桐的光合能力高,净光合速率比乐东拟单性木兰高。植物在光合能力、叶温控制能力、光合生理可塑性和水分利用能力上的差异对植物群落的演替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海南霸王岭棕榈植物对热带低地雨林树木更新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查海南霸王岭热带低地雨林群落学特征,研究林下棕榈植物对树木幼苗更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 hm2热带低地雨林样地中,共记录到5种棕榈植物1 288株,其中大白藤的个体数占棕榈个体总数的82.7%;不同棕榈物种的平均个体冠幅面积存在差异,大叶蒲葵显著大于其他4个物种;小样方棕榈植物多度在群落中呈显著的正态分布;小样方中棕榈多度与胸径<10 cm树木个体数量存在显著负相关,大树数量与棕榈数量无显著的相关性;小样方中大幼苗、幼树和小树物种丰富度随棕榈多度增加而减小,而小幼苗和大树的物种丰富度与棕榈多度无相关性;棕榈个体覆盖降低了更新幼苗的密度,仅有18%的幼苗(包括小幼苗和大幼苗)分布于棕榈树冠之下;在棕榈覆盖下小幼苗的个体比例低于大幼苗;53%的幼苗物种能够在棕榈覆盖下更新,97%的幼苗物种能够在无棕榈覆盖下更新;短寿命先锋种幼苗主要分布于无棕榈覆盖生境中,11.6%的长寿命先锋种分布于棕榈覆盖下的生境中,而19.8%的后期种能够在棕榈覆盖的生境中更新.  相似文献   
5.
天山云杉林群落结构及物种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震  刘萍  丁易  刘黎明 《河北农业科学》2009,13(12):31-34,82
天山云杉林是是天山山地主要的地带性森林植被,是中亚和亚洲中部山地的特有树种,在我国仅见于新疆。采用网格定位法,调查了新疆西部天山云杉林6 hm2样地中DBH≥1 cm的所有木本植物,并对样地内的草本植物采用网格法进行随机取样调查。结果表明:调查样地内天山云杉林群落物种组成简单,物种区系在属的水平上以温带成分为主;群落优势种明显,是以天山云杉为主的单优植物群落,优势种天山云杉的径级分布为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6.
新疆额河流域两种野生杨树萌蘖苗叶片的气体交换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额河流域天然林内苦杨(Populus laurifolia)和银白杨(P.alba)的3个年龄的自然萌蘖更新苗,于2006年的6-8月间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并分析了2种杨树的光合及相关气体交换特性(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气孔限制值(La)、蒸腾速率(Tr)及水分利用效率(WUE)等).结果表明:6-8月间,2种树木叶片的Gs随月份的变化呈下降趋势.不同年龄的2种杨树苗叶片Gs的日变化基本上表现出单峰和双峰型的趋势.其中,苦杨在6月的Gs日变化为双峰型,7、8月份为单峰型,且均在11:00时左右出现最大Gs值;银白杨在6和7月Gs的日变化均为双峰型,最大Gs值出现在11:00时和13:00时.选择最大气孔限制时段内15:00时的La值进一步比较2种杨树光合生理特性,其中,Tr在6,7月均受La的限制,且对苦杨的蒸腾限制性要高于银白杨;而Pn和WUE均不受La的影响.到8月,当苦杨的La大于0.3时,其叶片的Pn就受到明显的抑制,而银白杨的叶片由于不耐干旱均已脱落.总体上,苦杨自然萌蘖更新苗要比银白杨对自然干旱的适应性强,这可能是苦杨在额河流域比银白杨自然分布范围广的原因之一.未来气候或人为截流引起进一步干旱后,苦杨可能会比银白杨有更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海南霸王岭林区的热带天然次生林抚育技术试验,了解抚育对次生林群落组成和结构的影响。[方法]通过对30个热带天然次生中龄林(60年)固定样地(50 m×50 m)进行抚育前后的森林调查数据,利用配对t检验、非维度多尺度标定(NMS)和指示种分析等统计方法,比较个体数量、物种多样性、群落物种组成、指示种、优势种和群落径级结构在抚育后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经过抚育后群落上层物种(胸径≥5 cm)和下层(1 cm≤胸径5 cm)个体密度显著减少了24.9%和59.9%,胸高断面积显著减少了13.1%和54.9%。抚育前后上层和下层树木径级分布结构均没发生显著变化,但呈随径级增加抚育比例减小的趋势。与抚育前的群落物种相比,抚育后的次生林上层和下层的物种组成无显著变化,上层树木物种密度减少了15.1%,但物种丰富度(排除密度效应后的物种密度)和香农指数无显著变化。抚育对下层树木的影响更加显著,其中,物种密度、物种丰富度、香农指数显著减少了40.3%、15.1%和11.1%。经过抚育后,上层指示种多度平均减少了85.6%,优势种多度平均减少了6.4%;下层指示种多度平均减少了85.9%,而优势种多度平均减少了35.1%。[结论]通过中幼林综合抚育措施,热带低地雨林次生林中短寿命先锋种数量显著减少,降低了抚育后先锋种对保留目的种的竞争强度,从而为加快热带次生林的生态功能恢复和实施森林经营管理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8.
新疆阿尔泰山小东沟北坡植物多样性沿海拔梯度分布格局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分析新疆阿尔泰山小东沟北坡植物多样性随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小东沟山区总体上物种种类简单,物种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表现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和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沿海拔上升表现为先升高再降低的单峰趋势,即中间高度膨胀,且多样性峰值均出现在海拔1600~1800m处;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沿海拔升高,略微有所上升,变化不明显;乔、灌、草总的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沿海拔上升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单峰趋势。针阔叶混交林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从而使海拔1600~1700m处出现乔木层、灌木层及总的物种多样性峰值。随海拔升高,林分郁闭度减少,从而使得林下草本多样性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9.
天山云杉球果大小性状的地理变异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新疆境内天山山脉从西到东处于不同经度位置(81°05'-93°41.5'E,约12个经度范围)5个地点(昭苏、巩留、乌苏、乌鲁木齐和哈密)的天山云杉林进行垂直样带取样测定,分析天山云杉球果大小性状(长、宽及长宽比)随海拔梯度与经度的地理变化规律,以期为天山云杉种群保护、优良种源选育及其合理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同一经度位置不同海拔范围内天山云杉球果大小性状发生不同的变化.天山云杉的球果长和球果长宽比随着海拔的增加总体上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而球果宽则总体上随海拔梯度变化不显著.各经度位置天山云杉球果宽较球果长的性状稳定性高.天山云杉球果性状随海拔、经度和坡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异,球果长的变异主要受海拔和坡度的影响,球果宽的变异则主要受经度的影响,而海拔、经度、坡度对球果长宽比都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海南岛霸王岭林区内不同恢复阶段低地雨林幼苗(DBH<1 cm)层为研究对象,比较了不同恢复群落中幼苗的物种组成和功能群变化,分析了幼苗层的自然恢复动态。结果表明:不同恢复阶段幼苗层的物种组成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恢复阶段幼苗层的物种个体多度都随高度级的增加而减少,其中,第I高度级幼苗的物种数和个体多度在各个恢复时期均显著高于其它3个高度级,这说明幼苗层的存活曲线接近凹型;恢复60年的次生林群落中幼苗的个体多度最高,符合中度干扰假说;随着恢复时间的增加,不同功能群重要值表现出明显的变化规律,先锋种的重要值随恢复时间的增加逐渐减少,而耐荫种的重要值则随恢复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大,说明在恢复过程中耐荫种逐渐取代先锋种,从而实现了群落的更新和演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