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3篇
综合类   8篇
水产渔业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鸽子属于禽流感高危鸟类,养鸽人员做好鸽子与人身自我防护非常重要.人感染禽流感后的临床表现与人感染流行性感冒相似,但症状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做好以下几点有助于预防鸽子禽流感和有益于饲养人员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在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 L.)和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Busck)]混合发生的梨园,应用苹果蠹蛾性诱剂、梨小食心虫性诱剂监测和防治两种害虫。试验设置3组诱捕器,分别为苹果蠹蛾性诱剂诱芯单独放置、梨小食心虫性诱剂诱芯单独放置、以及同一诱捕器同时放置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性诱剂诱芯,比较不同诱捕器处理诱蛾效果差异。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梨园没有诱捕到苹果蠹蛾成虫,即没有苹果蠹蛾发生;但苹果蠹蛾性诱剂能显著提高梨小食心虫性诱剂的诱虫能力。本研究表明苹果蠹蛾性诱剂对梨小食心虫性诱剂诱虫效果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在田间应用可以更好的监测和控制梨小食心虫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纳米碳对不同植被覆盖下黄土坡地降雨侵蚀的抑制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纳米碳对黄土高原地区土壤水分运动具有显著影响。该文基于野外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不同植被覆盖(空地、柠条、苜蓿、黄豆和玉米)条件下,在黄土坡面上中下位置条施不同质量分数纳米碳(0、0.1%、0.5%、0.7%和1.0%)对坡地产流产沙过程的影响。该文试验设计1.0 m×1.0 m降雨小区,前期在小区坡面种植植被以及埋入不同质量分数纳米碳,其中未做植被覆盖处理和未施加纳米碳的小区作为对照,共25个试验小区。采用针孔式人工模拟降雨器进行模拟降雨,雨强为60 mm/h,降雨历时40 min。降雨过程中定时收集径流及泥沙,用以研究在不同植被覆盖条件下纳米碳对黄土区坡地径流与泥沙的调控机理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土壤中施入纳米碳,对坡面初始产流时间的影响显著。随着施入纳米碳质量分数的增加,不同植被覆盖的初始产流时间总体随之增加,在4种植被覆盖中,苜蓿延缓产流时间效果最明显,较之空白对照最大增加了287.1%。纳米碳的施入,使各植被覆盖中坡面径流量明显降低,施入不同质量分数纳米碳,各植被覆盖中减流效果最显著的仍为苜蓿,径流量较之对照减少了66.47%,而空地、柠条、黄豆、玉米这4种处理减流幅度均在31.5%~33.6%之间。同时,纳米碳对于坡面径流减沙效果亦非常显著。施入纳米碳后,各植被减沙效果排序依次是:苜蓿柠条玉米黄豆。通过纳米碳对产流产沙量的影响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纳米碳对试验结果具有显著的影响;在水土流失调控效果评价值影响分析中,纳米碳对水土流失调控效果较合适的质量分数为0.5%。综上,在黄土区土壤中施加纳米碳并提高施入纳米碳的比例,对于该地区水土流失的治理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DUS必测性状千粒重、补充性状沉降值及自选种子籽粒性状角度,对小麦基因型衡9966、双亲及亲本近缘品种7个指标进行分析,为品种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冬小麦基因型衡9966、亲本良星99和良星66及亲本近缘品种济麦22休眠期种子,进行测试比较和统计分析。[结果]衡9966与上述3个基因型千粒重与沉降值均差2个代码、方差分析达到达0.01极显著水平,籽粒长度与良星66、籽粒宽度与良星66及济麦22、籽粒面积与良星66、籽粒周长良星66及济麦22,均达到0.01极显著水平。[结论]衡9966与亲本及近缘品种具有特异性,籽粒形状也可作为品种特异性参考指标,用于品种知识产权保护。  相似文献   
5.
湄潭县新石乡土壤肥力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 ,土壤肥力的高低 ,意味着土壤的肥沃程度 ,意味着农作物的丰欠 ,关系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自农村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后 ,耕地肥力呈何种变化趋势 ?它对农业生产的发展有何影响”是大家关心的一个问题。为此对湄潭县具有代表性的新石乡耕地土壤肥力状况进行了跟踪监测 ,综合分析评估了土壤肥力等级和土壤肥力变化趋势以及提高土壤肥力的途径。1 材料与方法1.1 新石乡基本情况新石乡位于湄潭县城西北 5km ,南北长 10km ,东西宽5km ,属低中山深切割断层峡谷地带。东面为中华山脉 ,西部为五里坡山脉 ,两山脉之间为峡…  相似文献   
6.
探究传统热炸炮制方法对鹿茸不同部位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传统热炸法对梅花鹿鹿茸进行炮制,Bradford法检测鹿茸可溶性蛋白含量;ELISA方法检测并比较鲜鹿茸与炮制鹿茸上部、中部、下部的表皮生长因子(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神经生长因子(NGF)的含量差异。结果,鲜鹿茸上部EGF、IGF-1、NGF的含量分别为2.45ng/mL、18.18ng/mL和14.58ng/mL;中部分别为0.94ng/mL、7.79ng/mL和7.95ng/mL;下部IGF-1、NGF的含量分别为1.19ng/mL和2.47ng/mL,未检测到EGF。炮制鹿茸上部EGF、IGF-1、NGF的含量分别为0.28ng/mL、1.05ng/mL和3.99ng/mL;中部NGF的含量为2.0ng/mL,未检测到EGF、IGF-1;下部3种生长因子均未检测到。梅花鹿鹿茸生长因子含量从顶端到底部依次降低,传统热炸炮制明显降低了各部位生长因子的溶出。  相似文献   
7.
基因组学与农业的交叉融合越来越深入,为以生物种业为龙头的农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本文试图总结归纳我国基因组学与农业的交叉融合进展,并提出思考展望,以期为科研人员和科研管理者把握研究方向和成果借鉴、为决策者制定我国农业生物技术研究和产业发展战略规划提供全面的分析依据。本文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核心合集收录的SCI和SSCI论文数据合集和incoPat数据库收录的专利数据为统计数据源,经专家咨询构建关键叙词表和交叉数据集,并用文献计量分析工具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基因组学在农业领域的研究论文和专利均呈上升趋势,充分反映融合度增强;我国农业基因组学论文发文量、专利申请量均排世界第1,表明我国农业基因组学发展迅猛,但反映影响力的被引频次、高被引论文数量排名仅第2,特别是篇均被引频次仅排第9;专利申请基本在国内,国外布局少,且申请者多为科研单位和高校,企业超前介入的少。未来我国仍需加强农业基因组学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努力提升国际影响力,注重加强与其他组学、新技术的融合;统筹优化科技计划体系,实现创新链条上中下游有效衔接,注重企业超前融入;强化基础支撑,打造高质量的平台和优异的环境,激发...  相似文献   
8.
磁化微咸水及石膏改良对土壤水盐运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究磁化水和石膏共同作用对水盐运移特征的影响。该研究通过室内一维垂直入渗试验,分析未磁化和磁化微咸水两种类型的灌溉水入渗下,5个石膏施量(0、0.1、0.2、0.4、0.6 kg/m2)对土壤水分和盐分运移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磁化和未磁化微咸水入渗时,累积入渗量和湿润锋深度均随着石膏施量的增加而减小。不同石膏施量的磁化微咸水最终累积入渗量与湿润锋深度减小,土壤含水率比未磁化微咸水提高了11%~14%。相对于未磁化微咸水,磁化微咸水降低了土壤水的入渗速率,减缓了湿润锋运移速度。磁化微咸水入渗下,施加石膏降低了Philip入渗模型吸渗率,显著提高了脱盐率和脱盐效率。磁化微咸水入渗下,石膏施量为0.4 kg/m2时,与未磁化相比,磁化微咸水的土壤储水量增加了14.9%。石膏施量为0.4 kg/m2时淋洗效果最好,脱盐率提高了59%。可见,磁化微咸水入渗和石膏改良显著影响土壤的持水性和脱盐效果。研究可为灌溉水高效利用和盐碱地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将纳米材料应用于坡面养分流失调控对减少黄土坡面养分流失等有着重要意义。基于神木六道沟流域上的坡面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分析了不同纳米碳含量(质量百分比分别为0%,0.1%,0.5%,0.7%,1.0%)对黄土坡面养分迁移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同一作物的小区添加不同纳米碳含量对养分流失影响不明显;5种下垫面条件下,养分流失量均呈随纳米碳含量增加而降低的趋势,其中纳米碳含量为0.5%及0.7%对降低径流养分流失量的效果最好。不同纳米碳含量条件下,径流中的养分流失量从小到大为:空地玉米柠条绿豆苜蓿。(2)人工模拟降雨条件下,土壤表层养分在0—5cm内均有明显减少。而大于5cm深度的土壤中的养分值在降雨后有所增加,但随着深度增大养分增加量减少,而且添加不同浓度纳米碳导致养分值减少的速率不同。(3)不同纳米碳含量下与不同植被覆盖下径流中各离子的养分流失调控效果评价是径流中不同离子的平均浓度与平均流失率均随纳米碳含量的增加而减小,规律性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植物对干旱胁迫生理反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综述了干旱胁迫对植物的伤害机理及干旱胁迫下植物的生理反应,并指出了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