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菜用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聚类及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沿淮地区广泛种植的41个菜用大豆品种的生育期、株高、茎粗、倒伏性、主茎节数、结荚高度、单株荚数、单株有效荚数、荚长、荚宽、单荚粒数、鲜豆百粒质量等12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测定,并进行了变异、相关、聚类及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41个菜用大豆品种的12个农艺性状均存在较大的变异,其中结荚高度变异最大(变异系数31.41%),荚宽的变异最小(变异系数为6.45%)。相关性分析表明,除生育期与株高、单株荚数、荚长,荚长与荚宽间的相关系数大于0.5外,其他指标间的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小于0.5。通过聚类分析,利用类平均法在欧氏距离5.597 3处可将41个菜用大豆品种划分为4大类群,各类群的农艺性状差异明显。主成分分析表明,生育期、株高、茎粗、倒伏性、主茎节数、结荚高度及单株荚数等7个农艺性状累计贡献率为87.028 1%,可以反映出菜用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2.
以不同浓度1-MCP处理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测定了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及蛋白质含量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10μg/L浓度下,POD、SOD、CAT、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分别较对照组上升1 950.00%、19.47%、389.42%、24.87%和3.46%,而MDA含量却比对照下降51.08%;100 μg/L浓度下,POD、CAT、MDA、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分别较对照组上升1 150.00%、47.12%、20.29%、27.51%和4.61%,SOD活性反而下降2.07%. 相似文献
3.
4.
初步研究了水杨酸(salicylic acid, sA)对人工老化玉米(Zea mays L.)种子活力的修复作用。以人工老化的玉米种子为材料,采用0(CK)、0.01、0.10和1.00 mmol/L四个浓度的sA分别浸种6 h后,测定种子活力及幼苗生物量等相关指标。结果表明,与CK相比,除1.00 mmol/L sA处理显著提高了种子浸出液电导率外,其他浓度sA浸种对其电导率无显著影响;0.01和0.10 mmol/L sA处理能有效降低浸出液的可溶性糖含量,而1.00 mmol/L sA处理则引起可溶性糖含量上升;此外,0.01和0.10 mmol/L sA处理不会引起浸出液光密度(OD260 nm)增加,但1.00 mmol/L sA处理则导致其光密度增加。研究还发现不同浓度sA均能提高老化玉米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0.10 mmol/L sA处理有利于幼苗鲜重和干重的增加,并提高幼苗叶绿素的含量,而其他浓度均无显著影响。综合分析认为,0.10 mmol/L sA浸种对老化玉米种子活力的修复作用最好,可作为生产实践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6.
7.
8.
9.
10.
【目的】研究稳定性同位素锶对大豆抗氧化系统的影响。【方法】在1/2浓度Hoagland营养液培育的大豆中,用不同浓度(0.00、1.00、5.00、10.00、20.00和40.00 mmol/L)的SrCl_2溶液处理Vc期(单叶半展开,叶片的叶缘已分离),待大豆生长至V2期(单叶以上第一片复叶充分生长),分析不同浓度处理对大豆生长以及POD、SOD和CAT酶活性及同工酶的影响。【结果】SrCl_2处理显著抑制大豆的生长(P0.05),并随浓度升高抑制作用增强。0.00~10.00 mmol/L范围内SrCl_2处理大豆中POD酶活性迅速升高;此后,随浓度升高,POD酶活性逐渐降低。SrCl_2处理使SOD和CAT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并且在5.00 mmol/L达到最大;此后,随浓度升高,酶活性降低。SrCl_2处理大豆的SOD/POD、SOD/CAT和SOD/(POD+CAT)比值都显著降低(P0.05)。POD同工酶在1.00和5.00 mmol/L SrCl_2处理时出现了1条新的同工酶谱带,但5.00 mmol/L以上浓度处理时POD同工酶谱带减少。SOD和CAT在SrCl_2处理时都出现了1条新的谱带。【结论】大豆能够通过增强抗氧化酶活性来缓解SrCl_2造成的胁迫,然而SOD酶活性增强较小,是造成伤害的限制因素。SrCl_2处理能够影响不同类型的抗氧化同工酶表达。 相似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