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辽宁省沈阳市郊某黄瓜生产基地较为常见的5a、2a、和1a、温室大棚作为研究对象,对表层土壤(0-10、10-20、20-40cm)进行分析,探讨不同种植年限和肥条件眄温室土壤锌的累积情况及其来源.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年年限的温室土壤含量均未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Zn<100mg·kg-1),其中种植年限为5a的温室土壤锌含量最高,达到47-17mg·kg-1.土壤锌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而且与温室种植年限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土壤有机质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通过设置不同有机肥施肥处理(0、10,20,40和60t-hm-2)的田间小区试验发现,所有年限温室土壤锌含量都高于对照(1a温室施10t·hm-2 有机肥处理除外),并且随着肥量的增加,说明有机肥是蔬菜温室土壤锌累积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2.
下辽河平原玉米田土壤呼吸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玉米田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土壤呼吸速率的季节变化规律及环境因子的作用,旨在通过了解农田CO2吸收与排放的动态变化,为探索该地区碳收支机理提供试验依据。试验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GC)法测定了下辽河平原典型玉米田的土壤呼吸速率。结果表明,玉米田土壤呼吸速率具有明显的变化规律,玉米生长旺盛期土壤呼吸速率值保持在较高水平,3种处理的平均土壤呼吸速率分别为:施N肥处理(N150)为215.67 mg.m-2.h-1;未施N肥处理(N0)为192.48 mg.m-2.h-1;无作物对照(CK)为137.13 mg.m-.2h-1。土壤温度Q10和土壤水分是影响土壤呼吸的重要因素。地下5 cm的土壤温度与土壤呼吸有显著的相关性。在夏季(6至8月)的土壤水分与土壤呼吸间存在较为明显的互为消长关系。施肥可明显增强土壤呼吸作用,N150比N0处理土壤呼吸总量增加了12.1%,N150和N0处理的土壤呼吸总量分别是CK处理的1.57和1.40倍。 相似文献
3.
畜禽粪便水分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采集了牛粪、猪粪、鸡粪等鲜样,对其水分特征、固体形态等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单位重量牛粪样品吸水能力最强,可达7.14 g.g-1干重,其中,以吸附与毛细管形态水比例最高,占总水量的61.8%;猪粪与鸡粪单位重量吸水量分别为:3.36g.g-1干重、4.62 g.g-1干重。牛粪样品纤维、胶体含量分别为51.6%、3.4%,明显高于猪粪与鸡粪,牛粪样品CECv最高,达到28.74 mg当量.100 g-1;分别对牛粪进行纤维素酶处理(降低纤维含量)、酸处理(改变CECv)、去除胶体,测定水分特征曲线,结果表明纤维含量、胶体含量及CECv与吸水能力有一定的正相关性。如何破坏纤维与胶体等物质形成的蓄水结构,将不易去除的吸附水、毛细管水转为易去除的重力水是粪便生物脱水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下辽河平原几种旱作农田N_2O排放通量及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明下辽河平原几种旱作农田N2O排放通量及相关因素的影响,采用静态箱(暗箱)/气相色谱法对东北地区3种典型的旱地作物(玉米、大豆和春小麦)的N2O排放进行了原位测量,同时测量了土壤湿度等相关影响因子。结果表明,3种旱田作物的N2O排放在其各自生长季内均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在整个生长季观测中,常规处理N2O排放通量变化范围和平均通量分别为:玉米田-26.2~822.1μg·m-2·h-1,平均通量110.3μg·m-2·h-1;大豆田-96.8~281.0μg·m-2·h-1,平均通量66.0μg·m-2·h-1;春小麦田-27.1~183.1μg·m-2·h-1,平均通量46.3μg·m-2·h-1。研究还表明,土壤湿度是制约旱田N2O释放的关键因素,在土壤湿度较低时,施N肥并不会增加N2O的排放量。从作物的整个生长季来看,施N肥处理比未施N肥处理的N2O排放量要高,具体表现在玉米田和春小麦田常规处理N2O排放总量分别是无N处理的3.88倍、1.10倍。 相似文献
5.
在设施菜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有机肥的施入量(0~60 t·hm-2)在黄瓜生长期对土壤一植物系统NO3--N迁移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黄瓜生长期土壤-植物系统NO3--N的迁移累积规律受黄瓜生长期和有机肥施用水平的影响.盛果期,0~40 cm土壤各个土层的硝酸盐含量以及黄瓜叶片和黄瓜的硝酸盐含量均高于黄瓜生长的前期和后期;对于不同的施肥水平,当施肥量为60 t·hm-2时,0~40 cm各个土层的土壤硝态氮含量均高于其他处理,且黄瓜的硝酸盐含量在黄瓜生长旺盛期超过国家安全食品标准(410mg·k-1),当施肥量低于20t·hm-2时,0~40 cm土壤各个土层未出现硝态氮显著累积现象,且在黄瓜生长的各个时期,黄瓜的硝酸盐含量均未超标;适宜的有机肥施用量不会造成硝酸盐在土壤和植物体内的过量累积. 相似文献
6.
运用AnnAGNPS模型(Annualized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Model)对柴河上游小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进行模拟估算,并通过实地监测对模型模拟结果进行适用性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模拟流域上下游水质污染负荷总量及浓度变化,适合在该流域使用。运行结果显示模型模拟对总氮效果较好,对总磷的模拟结果较差。同时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该地区8月份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浓度及负荷总量均达到最大值的特点,与实测值相符,但对该地区春季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突然增高的特点在模拟值中没有得以体现。年际变化的模拟结果表明该地区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与当地降雨量有关,这说明气象因素在模型运行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发现模型自带的气象发生器不适合在该地区使用。 相似文献
7.
我国遭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地中有87%左右是中轻度污染土壤类型,深入研究不同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和转运积累规律,是科学利用植物和土壤资源的重要基础工作.通过玻璃网室盆栽模拟污染的手段,研究了玉米6种基因型在铅中度污染胁迫(800mg·kg-1)与轻度污染胁迫(400mg·kg-1)下的植株生长、铅吸收积累及其在玉米不同器官间分配的规律.结果表明,不同铅污染胁迫下,玉米不同基因型的生长及铅吸收量达到极显著差异(P<0.01),铅在不同器官之间的分布形式也存在显著的基因型差异.轻度铅污染胁迫不同程度地促进玉米所有供试基因型的生长,而中度污染胁迫下糯玉米基因型生物量最大.与正常土壤对照条件下的表现相比,不同程度铅污染胁迫下基因型申甜1号的生物量增幅最大,表现出较强的铅耐受能力.不同基因型的玉米体内铅积累量随着污染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各器官内铅积累浓度差异规律为根>叶>茎>穗.掖单13号具有较强的铅转运能力(TF=0.662 8),申甜1号的生物富集能力最强(BCF=0.0264),掖单13号和申甜1号均具有较强的铅吸收和积累能力,属于潜在的高积累基因型.但掖单13号根部富集量少而穗部积累多,申甜1号根中铅积累较多而果穗中较少.2个甜玉米基因型果穗内铅积累量较少,其含量符合国家规定的食品生产相应的安全标准. 相似文献
8.
以沈阳市郊设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5个不同有机肥用量的小区实验,系统研究了不同有机肥用量(0~60t·hm-2)对20~40cm土层土壤全磷、速效磷及黄瓜产量的影响.表明,黄瓜拉秧0~20cm土层土壤全磷含量均随有机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有机肥用量达到40t·hm-2时,0~20cm土层全磷含量显著提高(P<0.05,)20-40cm土层全磷在间个黄瓜生长季内则无显著变化;用有机肥后,0~20cm土层速效磷含量表现出钷高至黄瓜开花期后逐渐降低的趋势,而20~40cm土层速效磷含量在黄瓜坐果期后逐渐提高,在该实验条件下.有机肥20t·hm-2可在拉秧期基本保持原有土壤速效磷水平,高量有机肥可进一步提高土壤速效磷含量从而提高土壤磷淋失风险;在一定范围内,随有机肥用量的增加,黄瓜新德里有所提高当有机肥施用量超过40t·hm-2时,黄瓜产量无显著变化(P<0.05). 相似文献
9.
10.
数理统计分析在土壤养分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贵州贫困地区为例,依据土壤系统研究法土壤养分分级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系统聚类分析决策优化模型,对该贫困地区的72个旱作土壤的14项指标进行合理的数据转换,构造土壤养分状况指标筛选模型,聚类分析评价该区的土壤养分状况。其结果显示,新筛选出的AA,OM,pH,N,K,Ca,Mg和P 8个土壤养分状况指标只为原指标的60%,但足以代表该区土壤养分状况信息,从而可减少40%的分析工作量,节省财力物力和时间。新划分的4大类别土壤为今后该地区的土地合理规划及土壤保育和利用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