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环塔里木盆地林果防护林规划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环塔里木盆地林果防护林结构、配置模式、树种选择及科学栽植技术,为该地区林果防护林建设提供理论支持与技术指导。【方法】通过分析环塔里木盆地南疆五地州林果防护林建设现状,提出在林果防护林规划设计时应选择的防护林结构、配置模式、树种及科学栽植技术。【结果】环塔里木盆地林果防护林结构类型规划设计分为紧密结构的林带、透风结构的林带和稀疏结构的林带3种;配置模式设计分为主、副林带以生态作用为主的配置模式,主、副林带生态经济兼用的配置模式,绿洲边缘风沙危害严重区主、副林带配置模式3种。【建议】林果防护林树种应具备的条件为:乡土树种,适应性强;生长较果树更快,寿命比果树长;与被防护的果树没有共同的病虫害;枝叶繁茂,根蘖少;灌木则应选用再生性强、枝叶茂盛的树种。 相似文献
2.
新疆野苹果传粉生物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野生苹果在新疆伊犁地区的开花物候、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繁育系统和访花昆虫及访花行为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在整个开花过程中,从花序出现到花朵凋谢,历时较长,可达30 d以上;不同海拔,开花期相差4~14 d;一个居群的花期达30 d左右;通过对花粉活力的测定结果分析表明,花粉的活力较高,花粉平均活力达64%;用两种方法测定柱头可授性所得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差距,但差异不显著;在整个花期中,昆虫的访花行为与天气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桔梗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药材科属鉴别、生物学性状鉴定与质量评价、细胞学分类鉴定、种质资源创新及新品种选育等方面综述了桔梗种质资源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5.
基于生态位角度的农作物间套作增产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约式的现代化农业生产在保障粮食产量与安全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这种以高投入、单品种为特征的生产方式使农田生态系统中作物能利用的生态位幅度缩小,区域生态承载能力显著下降。相对单作,间套作模式在实现高产的同时,还能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时间、空间和养分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农业系统的物资投入,减少环境的污染。间套作体系中,不同物种在形态结构、生理特征、空间分布和养分需求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降低生态位的重叠度并减少竞争,系统能更有效地利用空间、光、水、养分等环境因子来获得产量优势。作物间生态位的互补性是间作套种的理论基础,但是目前在农业间套作研究中,有关生态位对农作物间套作的增产机制方面的探讨仍不多见。有鉴于此,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有关国内外间作套作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农作物间套作中作物生态位研究的相关问题及研究进展,基于生态位角度从营养、空间、时间3个方面,分析间套作增产机制。最后提出未来间套作农田生态系统在生态位、种间关系以及资源利用率方面需要加强研究的内容,以期为实现精耕细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利用RAMP和ISSR 2种标记分别对人参品种及农家类型间的遗传差异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2种标记均能揭示各材料间的遗传多样性,其中RAMP标记的多态性高于ISSR标记。在ISSR标记中,每个引物可扩增出1~7条DNA片段,24个引物扩增出97条带,平均为4.04条。其中45条带具有多态性,多态性比率为46.4%,揭示供试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GS)为0.752 6~0.969 1,平均值为0.830 4。在RAMP分析中,每条引物可扩增出1~8条DNA片段,23对引物共扩增出112条带,平均为4.87条。其中75条带具有多态性,多态性比率66.9%,揭示供试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GS)为0.562 5~0.928 6,平均值为0.711 4。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种标记均能将供试材料完全分开,分类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即聚类与地域性有 相似文献
7.
8.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