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2.
兰州市特殊空间绿化植物的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兰州市特殊空间生态环境下引种栽培的14种园林绿化植物的适应性(耐荫性、抗寒性、抗污染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植物叶片内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b值以及植物在逆境胁迫下丙二醛的含量不仅取决于该植物种的生理特性和生化反应能力,也取决于栽培物种对生态环境的适应性(抗逆性)应变能力.供试植物中小叶扶芳藤的耐荫性最强,鹅绒藤的最弱;三叶地锦的抗寒性和抗污染性最弱;而景天科植物的抗寒性与抗污染性均最强. 相似文献
3.
4.
临汾市近40a日照时数变化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1970—2009年近40 a临汾市日照时数资料统计,分析了日照时数的年变化、年代际变化、季节变化、月变化趋势,以及日照时数变化对临汾市主要农作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临汾市日照时数的年代际变化和季节变化均呈减少趋势,2009年比1970年减少344 h,倾向率为-9.675 1 h/a;全年总日照时数平均每10 a减少934 h,各季节之间差别较大,春季变化最小,冬季变化最大,1月减少最多。临汾市日照时数的减少对小麦、玉米、棉花的生长都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玉米生产国际市场竞争力分析及提升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吉林省玉米产业化的发展现状,分析了玉米产业竞争的优势和劣势。针对这一实际,从降低种植成本、提高玉米品质、适度规模经营、坚持绿色生产、实现产业升级、延长产业链条等方面,提出了提升吉林省玉米产业市场竞争力的对策,以期为该省的玉米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目的】分析近20年广西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LUCC)过程与气候波动对农田生产潜力的影响。【方法】基于20世纪80年代末至2010年的5期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分析近20年广西耕地资源的变化过程;结合1990~2010年的逐日气象资料,采用环境因子逐步订正方法估算农田生产潜力。【结果】根据遥感监测结果,近20年广西耕地面积净减少了20843.81ha。在1990~2010年平均气候条件下,广西林地变耕地动态对农田生产潜力总值增加贡献最大,占新开垦耕地农田生产潜力总值的80.73%;耕地变建设用地动态使农田生产潜力总值减少最多,占流失耕地农田生产潜力总值的74.39%。当耕地保持20世纪80年代末状态不变时,气候波动使1990-2010年广西水田生产潜力均值变化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但旱地生产潜力均值变化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建议】广西新开垦耕地的农田生产潜力不及流失耕地的农田生产潜力,优质耕地面积减少。因此要求在强调耕地占补平衡的同时,注重耕地质量的平衡,一方面要防止优质耕地面积的减少,另一方面要通过改土改水、节水灌溉等措施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弥补由优质耕地减少和气候变化给粮食产量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