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牛粪和稻草为原料进行堆肥实验,通过测定堆肥过程中的温度、含水率等物理、化学指标以及酶活性的变化,研究了接种外源微生物对堆肥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外源微生物比对照提前2d达到高温期,并且维持时间长。大肠杆菌数量及植物毒性比不接种大幅度降低,纤维素酶、脲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均有所增加。说明接种外源微生物可以使堆肥中微生物数量增多,加速堆料中有机物的分解,加快堆肥腐熟,缩短堆肥反应的进程,对优化堆肥工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大兴安岭地区野生黑木耳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方法】利用PCR-SRAP体系,选出9对SRAP引物对18个野生菌株和6个栽培菌株DNA进行扩增,通过NTSYSpc软件对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通过PCR扩增,9对引物共扩增到90条条带,其中78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为87.0%。平均每条引物扩增的条带数和多态性条带数分别为10.00条和8.67条。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变化在0.051—0.918,平均为0.683,所揭示的基因型数平均为15.78个。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遗传相似系数在0.63水平上,可分为5个类群。【结论】SRAP标记技术在栽培与野生菌株间都表现出明显的遗传差异性,此技术可用于遗传多样性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3.
中药-壳聚糖复合种衣剂对大豆苗期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东农96-02为材料,采用5种不同中药-壳聚糖复合生物种衣剂对其进行包衣试验,通过田间小区方法研究大豆苗期生理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经种衣剂处理后大豆发芽指标、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及各种保护酶活性等苗期生理指标均良性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4.
污泥堆肥过程中生物酶活性与理化因子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污泥和稻草为原料,采用强制通风静态好氧系统与人工翻堆相结合的模式进行堆肥,测定堆肥过程各阶段纤维素酶、蛋白酶、脲酶、过氧化氢酶、磷酸酶的活性和pH值、全氮、氨态氮、硝态氮、全磷、速效磷、有机质的含量,并进行了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堆体内不同高度的温度有着不同的变化趋势,堆肥初始阶段,堆体中层温度高于上层温度,随后上层温度逐渐高于中层温度.经过40 d的堆肥化处理,堆肥产品达到腐熟标准,生物酶活性与堆肥理化因子呈现较好的相关性,说明生物酶活性可以表征堆肥肥力状况,生物酶活性还可以用来指示堆肥碳、氮、磷素转化情况,主成分分析显示脲酶、酸性、碱性和中性磷酸酶4类酶的活性在评价堆肥肥力中起主要作用.因此,生物酶活性可以作为堆肥肥力指标.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地区野生黑木耳菌种的ISSR指纹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研究黑龙江省野生黑木耳之间的亲缘关系采用ISSR标记对来自黑龙江省各地区的24个野生木耳菌种和一个栽培菌种进行DNA指纹图谱分析,在ISSR的基础上用NTSY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相似水平在0.49时,可将25个供试黑木耳菌株分为4个组群。菌种亲缘关系按照区域分布明显,实验结果表明,黑龙江省野生黑木耳菌株遗传背景在不同的区域内有一定差异,在相同区域内遗传背景相似度接近,但个别产地相邻的菌种亲缘关系也差异明显,栽培菌种与野生菌种的相似性很低。研究表明,ISSR可以有效地用于黑木耳野生菌株的快速准确鉴别,是用来研究黑木耳指纹图谱分析的理想方式。同时也为分析野生黑木耳遗传背景提供一定的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6.
黑木耳原生质体制备及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1
文章用浓度为0.6mol·L-1的MgSO4·7H2O渗透压稳定剂配制浓度为1.5%的溶壁酶,在pH6.0,30℃条件下酶解3h,黑木耳原生质体产量达到最高值为9.2×106个·mL-1。最适合原生质体再生的培养基配方为:马铃薯20%,葡萄糖2%,MgSO4·7H2O0.15%,蛋白胨0.1%,KH2PO40.1%,琼脂2%,甘露醇0.6mol·L-1,在此培养基中的再生率为33.09%。 相似文献
7.
以 nosZ 基因为标记,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法(PCR-DGGE)对牛粪堆肥过程中反硝化细菌群落结构进行研究,通过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 RDA)法,分析反硝化细菌群落结构变化与堆肥过程中理化参数(堆体温度、pH、含水率、氨态氮和硝态氮)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反硝化细菌群落的 Shannon-Weaver 指数在堆肥0~4 d 升高,在7~29 d 减小。对优势条带进行测序发现 Alcaligenes 存在于整个堆肥过程中,判定其为此过程中优势菌属。反硝化细菌群落结构在堆肥前期(0~4 d)变化较小,而在降温腐熟期(23~29 d)变化剧烈。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表明,反硝化细菌群落多样性与含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960,P﹤0.01),与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766,P﹤0.05)。 相似文献
8.
将具有木质纤维素降解能力的菌剂,接种到以牛粪和水稻秸秆为材料的堆肥中,通过测定温度、p H、C/N、种子发芽率、NH+4-N、NO-3-N相关指标,考察了接种菌剂堆肥和自然堆肥的腐熟情况;采用传统培养与PCR-DGGE技术相结合的方法 ,研究了接种菌剂对牛粪堆肥中反硝化细菌数量及nos Z-反硝化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堆肥都已完全腐熟,达到无害化标准,且接种菌剂堆肥更利于有机质分解,腐熟度更好;接种菌剂使可培养的反硝化细菌数量减少,nos Z-反硝化细菌多样性增加;自然堆肥中样品间相似性在50%~75%之间,接种菌剂堆肥样品间相似性在27%~76%之间,接种菌剂加快了反硝化细菌群落的演替。堆肥中nos Z-反硝化细菌包括γ-变形菌纲(γ-proteobacteria)、β-变形菌纲(β-proteobacteria)、未培养细菌(Uncultured bacteria)和α-变形菌纲(α-proteobacteria);接种菌剂堆肥中检测到自然堆肥不存在的反硝化细菌类群,这些类群分别属于盐单胞菌属(Halomonas)、固氮螺菌属(Azospirillum)、副球菌属(Paracoccus)、草螺菌属(Herbaspirillum)和产碱菌属(Alcaligenes),其中,产碱菌属、副球菌属中某些菌株的反硝化终产物为N2,减少了温室气体N2O的排放。 相似文献
9.
以奶牛粪便和稻草为堆腐材料,采用静态好氧堆肥的方式研究接种木质素降解菌对堆肥过程中的温度、pH等理化性质以及木质素降解酶活性动态变化的特征,从生物酶学角度考察人工接入外源菌剂对堆肥的影响。结果表明,接菌后的堆肥处理较CK早2 d进入高温期,并且维持时间多于CK 12 d。发酵前8 d pH值的上升幅度大且高于CK,而且接种处理比对照的C/N提前5 d达到20∶1,提早达到腐熟指标,加快堆肥腐熟化进程。堆肥中酶活分析结果表明,加入菌剂后,β-葡萄糖苷水解酶在堆置第6 d达到第一个峰值14.7μmol,较CK早6 d;羧甲基纤维素钠酶在第12 d达到峰值3 270 U,同比CK高出1 220 U;漆酶酶活峰值高达93.5U,而CK峰值只有82.8 U;锰过氧化物酶进入高温期后酶活最高为75.25 U,CK最高为54.8 U。由此可见,加入微生物菌剂后可使相关酶活性提高并提高堆体温度,加快堆肥腐熟,加速堆料中各种有机质的降解,提高微生物对底物的利用,从而提高好氧堆肥的效率。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