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碘甲磺隆钠在土壤中的降解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室内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环境条件下碘甲磺隆钠盐在土壤中的降解动态。结果表明,碘甲磺隆钠盐在土壤中的降解以微生物降解为主,化学降解和光降解为辅,其降解速率与土壤含水量呈正相关,与pH值呈负相关,碘甲磺隆钠盐在红壤中降解最快,在河潮土中降解最慢,在紫泥土中介于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2.
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我国现行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结构按照全国性、区域性、地方性和村域性四级制同美国、英国、德国等土地利用规划先行国家进行比较研究,得出各国(地区)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的特点.中国的现行土地利用规划体系也同样自上而下逐级控制,且相互制约和联系,但存在3个方面的不足.从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基于乡村尺度的土地利用规划(村级土地利用规划)是建立和完善中国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的必然. 相似文献
3.
不同温度、pH和无机离子对黑曲霉A66菌株产柚苷酶活力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黑曲霉产柚苷酶的最适温度和pH进行了研究,发现最适反应温度在60℃,最适反应pH在5.0左右。同时研究了不同的无机离子在不同浓度下对柚苷酶活性稳定性的影响,发现I^-,Zn^2+能促进柚苷酶活性的提高,Cu^2+在(0—0.004)mg/mL的范围内也能激活柚苷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实验室盆栽方法,运用正交试验探究盐与复配农药甲维盐·毒死蜱的复合污染对菜地土壤中酶活性与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和甲维盐·毒死蜱分别作用下土壤中的脲酶、蔗糖酶、脱氢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随着盐分水平和甲维盐·毒死蜱浓度的升高呈显著下降趋势;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亦随土壤盐分和甲维盐·毒死蜱浓度的增加而减少.随着时间的延长,农药在土壤中不断被降解而减少,对微生物的毒害性也就随着减弱,并最终恢复到与对照组相一致的水平.但是在与高盐复合胁迫时,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酶活性始终处于被抑制状态,由此可以说明盐胁迫是抑制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质量浓度CuSO4水溶液对银荆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以产自澳大利亚的银荆为试验材料,CuSO4水溶液试验设8个处理(0、0.05、0.10、1.50、2.00、4.00、5.00、6.00 mg/L),对种子进行浸泡,并对不同处理的银荆幼苗的主要生长指标进行测定。[结果]不同处理间的银荆幼苗的全重、主根重、侧根重、根系数、地径粗度、苗高、复叶数之间呈极显著差异,以2.00 mg/L质量浓度的CuSO4水溶液浸种的效果最好,幼苗全重、主根重、侧根重、根系数、地径粗度、苗高、复叶数分别为0.919 g、0.325 g、0.126 g、7.28条、2.53mm、39.61 cm、6.23片,分别比对照提高136.25%、95.78%、142.31%、44.44%、59.12%、65.87%、208.42%。[结论]铜能促进银荆幼苗生长,2.00 mg/L是银荆幼苗生长所需铜元素的最适浓度;铜对银荆生长存在剂量效应。 相似文献
6.
调查了怀化市旅游活动现状、休闲旅游空间结构布局特征。指出其旅游业空间布局存在的问题,即旅游功能分区不明确,"点—轴"空间结构的关联性较差,旅游空间的线性水平连贯性、垂直连贯性较差。建议从休闲游憩空间圈层结构模式(将怀化市作为中心,由内到外分为城市内部休闲岛、环城游憩点、远郊城镇及乡村休闲点3个圈层的模式),以及点、轴、面的空间布局模式合理构建怀化市旅游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7.
1品种选择选用结薯早、薯块膨大快、休眠期短、抗逆性强、抗病、高产、优质、早熟并适宜当地种植的品种,且首选脱毒马铃薯。选择植株较矮、生育期短的中早熟品种,从而避免马铃薯与玉米间作期太长,马铃薯选"早大"、"荷兰15"、"张茜八号"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北方人工湿地耐冷菌株对模拟污水的处理效果。[方法]在冬季低温条件下采集人工湿地污泥,从中分离出6株耐冷菌株(编号为菌株A、B、C、D、E和F),并筛选出综合去除效果最好的菌株,确定该菌株的最佳生长条件。[结果]当温度为8℃时,6株耐冷菌对COD、总磷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11.27%~62.92%、7.16%~61.20%和3.86%~58.63%,其中菌株E对该废水的净化效果最好。菌种E的最适生长温度为16℃,在最适生长温度下菌株E对COD、总磷和氨氮的去除率有所升高,分别为8℃时的1.20、1.25、1.02倍。[结论]菌株E在湿地污水处理冬季运行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试验研究水葫芦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的生态修复应用。[方法]以模拟富营养化水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在水槽中投放不同数量的水葫芦,研究水葫芦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的生态修复应用效果。[结果]在无底泥模拟试验中,不投放水葫芦的对照系统中叶绿素最大浓度为434.6 mg/m3,而投放1、4棵水葫芦的系统中叶绿素浓度最大浓度分别降为285.0和119.0 mg/m3。在有底泥模拟试验中,与无水葫芦的对照组相比,投放4棵水葫芦(覆盖率为51%)的系统中叶绿素浓度削减了58%。可见,水葫芦可以显著抑制富营养化藻类的生长,但存在一定的种植密度阈值(覆盖率达51%),种植密度过小则抑藻效果不明显。[结论]该研究为富营养化水体生态修复的理论与实践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低温条件下人工湿地中耐冷菌降解污染物的能力,对北方某人工湿地底泥中的微生物进行驯化,筛选出生长速率及降解效率最高的耐冷菌菌株,对菌株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对菌株的生长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北方人工湿地底泥中分离筛选出一株耐冷菌菌株E,该菌株具有较好的污染物降解能力,当温度为8℃时,该菌株对模拟污水中的COD、总磷和氨氮的降解率分别达62.92%、56.42%和50.63%;对菌株E进行16S rDNA序列测定和同源性比较分析,经鉴定菌株E为黄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ava);该菌株最佳的生长条件为培养时间48 h、温度16℃、pH 6.0~8.0、盐度为1%、碳源为蔗糖、氮源为蛋白胨,显示出菌株E具有一定的耐盐能力,为提高北方滨海盐碱地区人工湿地冬季污水处理效率提供了耐冷菌资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