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15篇 |
完全免费 | 18篇 |
专业分类
综合类 | 533篇 |
出版年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30篇 |
2018年 | 23篇 |
2017年 | 16篇 |
2016年 | 18篇 |
2015年 | 15篇 |
2014年 | 31篇 |
2013年 | 39篇 |
2012年 | 61篇 |
2011年 | 58篇 |
2010年 | 48篇 |
2009年 | 50篇 |
2008年 | 41篇 |
2007年 | 19篇 |
2006年 | 22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13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7种园林树种光合参数及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用LI-6400光合系统分析仪,测定了7种园林树种的生理生态指标的日变化。结果为:水分利用效率就日平均值而言,依次为欧洲丁香(8.74)>棣棠(8.20)>紫藤(6.76)>玉兰(6.39)>小花溲疏(4.62)>连翘(3.46)>山桃(2.51)。结果表明,前3种园林树种相对于其他树木的水分利用效率较高。这些数据有助于在园林生产实践中进行树种的选择和作为制定水分管理措施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土地利用数量结构分析及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运用多样化指数、集中化指数、区域组合类型以及区位指数对四川省及省内各地区的土地利用数量结构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表明,四川省的土地资源具有地域差异明显、组合类型数小等特征,同时也指出四川省在土地利用上存在人地矛盾突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不高、宜农土地后备资源贫乏等问题,提出切实保护耕地、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加强土地开发和复垦,在土地管理领域发展循环经济等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浅谈土地整理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国家投资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的实践,在分析土地整理项目实施现状的基础上,论述了我国土地整理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马尾松天然次生林生物量的结构与分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位于重庆铁山坪的46年生马尾松天然次生林的生物量结构与分布特征及生产力的研究结果表明,林分的初级生产力为8.34 t/(hm2.a),生物量为146.08 t/hm2,其中各层次的生物量分配顺序为:乔木层(87.43%)>枯枝落叶层(5.65%)>下木层(5.46%)>草本层(1.46%)。乔木层的生物量为127.72 t/hm2,其中各器官生物量比例的顺序是:树干(72.82%)>树枝(11.19%)>树根(9.27%)>树皮(4.43%)>针叶(2.29%)。在林分的各器官生物量的垂直结构方面,10 m以下树干生物量占其总量的81.13%;树枝的生物量主要集中在12~16 m,占其总量的82.25%;针叶的生物量主要集中在12~18 m,其中1年生针叶占其总量的93.25%;根系生物量主要集中在距地表深40 cm的土层内,占其总量的76.45%。当前,该林分生产力低,群落结构不合理,应对该种类型的森林群落进行林相改造,调整乔木层产量结构,以提高群落的综合效应。 相似文献
5.
6.
长期定位施肥对棕壤重金属的影响及其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沈阳农业大学后山棕壤肥料长期定位试验地,经过28年不同施肥处理土壤的8种重金属元素(Cd、Cr、Cu、Ni、Pb、Zn、Hg、As)含量进行测定,并以该区土壤环境质量背景值和GB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为标准,利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尼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以背景值为准,各小区的8种重金属的含量均有上升趋势,综合评价结果为P综合=29.64,受Pb的影响总体累积程度很高;按照二级标准,Cd是8种重金属中唯一超标的元素,P值在2.25~2.64之间,其他元素P值范围是0.01~0.61,均未超标.从全区总体来看,综合评价结果为P综合=1.72,达到中度污染,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探讨长期施肥下黑土重金属的演变特征,为该地区科学施肥和土壤环境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计长期定位施肥试验:CK(对照,不施肥)、N(氮)、NP(氮磷)、NPK(氮磷钾)、NPKM(氮磷钾+有机肥)和1.5NPKM(1.5倍的NPKM),共6个处理。试验采集起始(1989年)和各施肥年限(1994、2000、2006、2010、2012年)的耕层(0—20 cm)土壤样品,测定Cu、Zn、Pb、Cd总量和有效态含量,并计算其活化度。【结果】长期施用化肥不影响黑土重金属总量、有效态含量。Pb不受施肥影响,Cu、Zn、Cd受粪肥影响,其总量和有效态都显著增加,Cu和Zn活化度增加,但Cd活化度显著降低(维持在8%—9%,明显低于化肥处理的35%)。长期施用有机肥,重金属演变呈现阶段性。1989—2000年缓慢增加,2000—2010年快速增加,2010年后稳定或缓慢下降。1.5NPKM 3个阶段Cd总量变化分别为0.03 mg·kg-1·a-1、0.07 mg·kg-1·a-1、-0.13 mg·kg-1·a-1;NPKM处理的Cu有效态变化分别为0.11 mg·kg-1·a-1、0.53 mg·kg-1·a-1、-1.25 mg·kg-1·a-1。重金属演变的阶段性是源于粪肥重金属含量的阶段性变化,即养殖方式的变化。金属活化度相关性分析表明:Cu与Olsen-P、Zn与SOM皆显著正相关,而Pb与pH显著负相关;Cd与Olsen-P和SOM显著负相关,与pH显著正相关,意味着Cd对土壤性质的响应更加复杂。【结论】长期施用化肥对重金属演变没有明显影响,长期施用有机肥显著改变了其演变特征,重金属演变呈现出先缓慢增加、然后快速增加、最后稳定或缓慢下降的阶段性变化,而且阶段性演变特征源于粪肥金属含量的阶段性变化。在农业生产中,既要适度增施有机肥又要关注其潜在风险,现有施肥量(30 t·hm-2)和玉米种植体系下,当地牛粪长期施用仍存在很大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表达猪带绦虫六钩蚴TSOL18抗原的重组鼠伤寒沙门氏菌活载体疫苗株。【方法】克隆并改造TSOL18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YA3341-TSOL18,电转入鼠伤寒沙门氏菌终宿主菌株X4550,体外鉴定重组菌X4550(pYA3341-TSOL18)表达蛋白的免疫原性、稳定性、生长曲线、安全性和小鼠免疫试验进行评价。【结果】酶切鉴定和基因序列测定证实重组质粒构建成功;尿素-SDS-PAGE检测有目的蛋白条带,Western Blot证实该抗原具有免疫原性;重组菌株在体外营养选择压力下可稳定地携带重组质粒传代繁殖;蛋白的表达对重组菌株的生长基本没有影响;小鼠实验证实重组菌安全可靠,二免后ELISA检测产生抗体。【结论】成功构建了能稳定表达 TSOL18蛋白的可口服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疫苗株X4550(pYA3341-TSOL18)。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