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天牛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试验探索出3种可以快速、简便地从天牛干标本、液浸标本和新鲜标本中提取DNA模板的方法。对所获得的基因组扩增分析表明,经过PCR之后的DNA能呈现明显的多态性,同种天牛用同一引物扩增幼虫和成虫所获得的结果相同,可以认为,RAPD技术可以应用于天牛成虫干标本及幼虫浸渍标本的鉴定及系统发育研究中,也证明了这3种方法用于提取不同保存时间、不同种天牛基因组的DNA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4.
5.
多重PCR检测猪源大肠杆菌毒素基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6
根据猪源大肠杆菌产生的4种主要毒素(STa、STb、LT、SLT-2e)基因序列,设计4对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引物,建立多重PCR方法。该方法能快速地检测和鉴定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和产志贺样毒素大肠杆菌(SLTEC)菌株,准确地了解所检测菌株产生肠毒素和志贺样毒素的情况。对215株猪源病原性大肠杆菌进行检测,其中STa为52.56%,STb为26.51%,STa STb为8.84%,STa STb SLT-2e为6.51%。这表明多重PCR可为猪源大肠杆菌毒素基因的检测提供一种更加快速、经济、易行的技术。 相似文献
6.
水貂14种血液蛋白多态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我国饲养的美国短毛黑水貂、大连金州黑水貂和左家型水貂中14个蛋白位点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血液中白蛋白(Alb)、VD结合蛋白(GC)、前白蛋白(Pr)、血红蛋白(Hb)和碳酸酐酶(CA)都是单态,转铁蛋白(Tf)在美国短毛黑水貂和金州黑水貂中呈单态,血清酯酶(Est)由3个共显性等位基因控制,其他位点都有2个控制,后白蛋白(Po)和抗胰蛋白酶(Pi-1)是同一种蛋白。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分析表明:Po、抗胰蛋白酶(Pi-3)、慢α球蛋白(Sag)、过氧化物酶(Pox)和(Est)在金州黑水貂中为平衡位点;Po、Pi-3、Sag和Est在左家型水貂中为平衡位点;Po、Pi-3、Pox和Est在美国短毛黑水貂中为平衡位点。平均杂合度的顺序依次为:美国短毛黑水貂>大连金州黑水貂>左家型水貂。3个水貂类型间的亲缘关系,左家型水貂和大连金州黑水貂最近(0.0027),其次是左家型水貂和美国短毛黑水貂(0.0109),金州黑水貂与美国短毛黑水貂最远(0.0213)。这说明利用蛋白多态性识别及探讨水貂品种、品系间的亲缘关系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剑白香猪7世代的繁殖性能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贵州香猪资源丰富,具有体型矮小、遗传稳定、行动灵繁、耐粗饲和抗病力强等特点。经产地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形成其近交程度较高而不易退化的特点,将为我国用猪作实验动物模型填补空白。贵州剑白香猪是其中的原始小型猪种之一,初步分为剑白香猪Ⅰ系(两头乌香猪)和剑白香猪Ⅱ系(全白毛香猪)。贵州大学从剑白香猪中纯系选育出全白毛系,丰富了香猪的类型,成为目前国内具有最完善谱系的白色原始香猪品系。 相似文献
8.
镉在虾夷扇贝的沉积及对GPx、GST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海洋重金属污染物镉(Cd)在虾夷扇贝体内鳃、消化腺组织中的沉积规律及对其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将虾夷扇贝置于不同Cd浓度污染的水环境中,观察其镉的累积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鳃、消化腺中最大Cd沉积分别出现在10d,0.2mg·L-1胁迫组(鳃,134.20μg·g-1)和14d,0.1mg·L-1胁迫组(消化腺,109.20μg·L-1),两组织Cd的浓度累积均随胁迫浓度的增加而升高;鳃、消化腺组织GSH-Px活性随胁迫浓度的升高、胁迫时间的延长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后者GSH-Px活性显著高于前者;鳃、消化腺组织GST活性在胁迫浓度为中低浓度时(0.05mg·L-1、0.1mg·L-1),呈现先升高后下降趋势,但高浓度胁迫下(0.2mg·L-1),均在短时间内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不同浓度的Cd随时间及胁迫浓度的增加可在虾夷扇贝体内出现明显累积,GPx、GST可作为虾夷扇贝Cd污染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9.
农业适度规模化要与产业化相结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适度规模化是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必须突破的“瓶颈”,农业产业化经营又是解决我国农业发展缓慢的有效途径。然而,在适度规模化的道路上。受到了人多地少等种种不利因素的制约;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中又遇到小农制分散经营的各种弱点。无论是单纯的适度规模化还是单纯的产业化都无法走出我国现阶段农业发展的困境。只有把农业适度规模化与产业化结合起采,走农业产业规模之路才是适舍我国国情的农业现代化根本之路。 相似文献
10.
临洮县高海拔区马铃薯引种观察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海拔2 282.5 m的临洮县峡口镇马家岔村,对引进的7个马铃薯新品种进行了试验观察,结果表明,品种庄薯3号、陇薯5号、上梁红花的田间长势较强,抗早疫病和晚疫病,抗旱、丰产、商品性状好,折合平均产量分别为26 239.7、25 771.3、23 677.7 kg/hm2,大薯率均在60%以上,适宜在临洮县高海拔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