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25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完全免费 | 97篇 |
专业分类
综合类 | 825篇 |
出版年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66篇 |
2018年 | 71篇 |
2017年 | 33篇 |
2016年 | 33篇 |
2015年 | 36篇 |
2014年 | 58篇 |
2013年 | 59篇 |
2012年 | 61篇 |
2011年 | 67篇 |
2010年 | 89篇 |
2009年 | 63篇 |
2008年 | 68篇 |
2007年 | 41篇 |
2006年 | 28篇 |
2005年 | 13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3篇 |
198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求不同覆膜方式对旱地农田土壤水温变化规律、降水高效利用和玉米产量的影响,以期高效利用和开发有限的自然降水资源.[方法]对6种覆膜方式下玉米关键生育期耕层土壤昼夜24 h温度变化、0-2 m土壤水分动态进行定位监测,结合作物产量分析农田水分利用效率.[结果]玉米苗期,垄膜沟播(包括全膜双垄沟和半膜双垄沟)能防止白天耕层土壤温度过度上升和晚上温度过度下降;灌浆期,耕层平均温度最低;整个生育期,耕层平均地温比露地高2.4℃;垄膜沟播能把小于5 mm的无效降水转化为有效水分贮存于土壤中,提高降水利用率.在平水年份,全膜双垄沟玉米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较露地分别提高91%和85%;干旱年份,半膜双垄沟玉米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较露地分别提高34%和33%.[结论]垄膜沟播能调控土壤的水温条件,提高玉米水分利用效率.平水年全膜双垄沟增产效应最佳,干旱年半膜双垄沟增产效应较好,是旱作区进一步挖掘降水潜力和高产田创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低温胁迫对新疆野生樱桃李电解质渗出率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通过使用外渗电导法结合植物体内丙二酶含量的变化,在20℃至40℃,设置5种温度梯度处理,以外界温度为对照,对新疆野生樱桃李不同生境,不同类型的20棵定点树和栽培李品种的一年牛休眠枝的抗寒性进行了测定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新疆野生樱桃李可以抵抗25℃低温,少数可以抵抗-30℃的低温,抗寒顺序依次足:北方1号〉绥李3号〉牛心李〉新疆野生樱桃李;而在野乍樱桃李中,生境不同,基因型不同其抗寒力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海棠(Malus sp.)品种果实的香气成分及果实成熟后挥发性物质的变化,为寻找苹果属物种中具有特异香气的种质提供有效的研究方法。【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PME/GC/ MS)技术,分别测定了‘Red splender’、‘Strawberry parifit’、‘Pink Spire’、‘Radiant’、‘Sparkler’、‘Flame’等6个海棠品种成熟果实的挥发性物质,并对‘Red splender’和‘Strawberry parifit’果实成熟后挥发性物质的变化进行了探讨。【结果】6个海棠品种成熟果实中共检测到37种挥发性物质,主要成分为醛类、酯类和醇类。2-己烯醛是最主要的香气成分,相对含量略有差异,分别占果实挥发性物质总量的45.37%、21.98%、33.56%、32.21%、38.6%和45.88%。果实成熟后,香气组分变化较大。‘Red splender’果实成熟后,2-己烯醛仍为最主要香气成分,含量下降为42.89%,醛类、酯类物质在总组分中所占比例分别减少了12.16%和7.18%,醇类物质在总组分中所占比例增加了13.86%;‘Strawberry parifit’果实中环己醇成为最主要香气成分,含量上升为46.43%,醛类、酯类物质在总组分中所占比例减少了23.74%和9.34%,醇类物质在总组分中所占比例增加了49.03%。【结论】海棠果实的主要挥发性物质为:2-己烯醛、3-己烯醛、己醛、2,4-己二烯醛、苯甲醛、邻苯二甲酸二乙酯。醛类物质是对这些海棠品种果实风味贡献最大的挥发性物质,酯类和醇类是构成不同品种海棠特异香气的重要组成。‘Red splender’、‘Strawberry parifit’果实成熟后,醛类和酯类物质的相对含量下降,而醇类物质的相对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4.
5.
为探究不同种植模式对氮磷流失的影响,采用田间径流池法,在太湖地区稻麦轮作系统中,通过连续两年田间试验,研究比较了等氮投入条件下常规种植和有机种植模式农田径流水中氮、磷浓度特征,以及径流氮、磷流失量、流失系数。结果表明,稻季和麦季农田径流中总氮、可溶性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平均浓度和总氮流失量均表现为:常规种植>有机种植>对照。与常规种植相比,有机种植模式能够有效减少稻麦轮作农田中氮的径流流失,且对麦季氮素径流流失的减少效果优于稻季;尽管有机种植模式下磷流失系数低于常规种植,但有机肥投入携带的高磷量会增加农田磷素径流流失量。 相似文献
6.
新疆野生樱桃李的生态—生物学研究Ⅰ.生态因子与植物学、物候学特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对生长在新疆霍城县大、小西沟野生樱桃李群落,从分布区的自然地理条件、生境的土壤剖面记录及理化性质、植被、气象因子等方面进行了观测与统计,并结合其植物学、物候学特性等较详细的观察记载,分析了大、小西沟18年前后的气候状况与野生樱桃李的物候学特征的关系;并阐述了野生樱桃李在大、小西沟内的分布特征、繁衍和更新特点及其与生态条件的关系。与10多年前相比,发现野果林分布下限上移、野樱桃李面积缩小、开花提前了8~15 d、分布区植被破坏严重。从诸多方面证明了野生樱桃李这个野生果树资源的濒危程度。并讨论了大、小西沟野果林生态系统受损现状和野生樱桃李濒危的原因。提出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这个珍贵物种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高产甘蔗的植物营养特征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采集广西主要蔗区14个县(区)32个土壤和甘蔗植株样品,将甘蔗样品分为蔗茎、蔗尾和青叶、枯叶、蔗蔸和根系4个部位,对高产甘蔗收获期的植物营养特征及收获后各种养分的去向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大量元素N、P和K以青叶和蔗尾中的含量最高,中量元素Ca、Mg和S含量则以枯叶中的含量最高,Zn和Cu在青叶和蔗尾中的含量最高,Fe在蔗蔸和根系中的含量最高,Mn和B在枯叶中的含量最高;大量元素N、P、K主要积累于蔗茎、青叶和蔗尾,其中蔗茎的累积量约占60 %左右,青叶和蔗尾的累计量约占总吸收量的20 %~25 %;中量元素Ca、Mg、S主要积累在蔗茎、枯叶、青叶和蔗尾几个部位,占总吸收量的90 %以上;微量元素Cu、Zn主要累积在蔗茎中,约占总吸收量的60 %~65 %;Mn、B主要积累在蔗茎、枯叶、青叶和蔗尾3个部位,占总吸收量的95 %以上,Fe在蔗蔸和根系、蔗茎中的累积量各占总吸收量的45 %左右.甘蔗高产情况下每生产1 t甘蔗对各种养分的平均吸收量为N 1.81 kg,P2O5 0.36 kg,K2O 2.11 kg,CaO 0.91 kg,MgO 0.42 kg,S 0.50 kg,Fe 37.5 g,Mn 15.5 g,Zn 6.2 g,Cu 2.2 g,B 0.74 g;大量元素氮磷钾的吸收比例为N∶ P2O5∶ K2O=1∶ 0.20∶ 1.16.每收获1t甘蔗从蔗地中带走养分数量平均为N 1.67 kg,P2O5 0.32 kg,K2O 1.85 kg,CaO 0.58 kg,MgO 0.32 kg,S 0.47 kg,Fe 19.2 g,Mn 11.3 g,Zn 5.0 g,Cu 1.8 g,B 0.51 g. 相似文献
8.
新疆野苹果和新疆野杏 总被引:8,自引:8,他引:1
<正>新疆西部天山伊犁谷地,有着十分丰茂的植物资源,其中之精华是成片分布的野生果林,它主要由新疆野苹果、新疆野杏和少量的新疆野胡桃等树种组成.野果林不仅是天然的大果园,又是栽培果树的发源地之一.据统计,伊犁野果林面积约有14×10~4亩,分布在60余条山沟中.伊犁野果林是天山植被发展中珍贵的山地“残遗”群落,它多深藏在可以避开干旱大陆性气候的峡谷之中,是新疆荒漠地带山地中出现的岛屿式的阔叶林类型,它的存在是独特的生态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下面介绍伊犁野果林中的两个主要野生果树. 相似文献
9.
新疆野生樱桃李的营养成分 总被引:8,自引:8,他引:3
可溶性糖、有机酸、维生素C、总胡萝卜素、蛋白质、淀粉、单宁、游离氨基酸等是衡量果实营养价值高低的重要指标,对品种的开发利用有指导性的作用。以新疆野生樱桃李的鲜果为实验材料,对以上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并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丰产大果001含有较高的蛋白质、维生素C、单宁;渡假黄果33号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可溶性糖、淀粉、氨基酸;丰产果002号和马金堂沟31号含有很高的人体必需各种有机酸等;新疆野生樱桃李果实的营养成分含量丰富,具有广泛的应用和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套袋对番茄果实生长发育、果实特性、果实品质及农药残留的影响。【方法】以番茄品种JYK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材质果袋处理的生物学效应。【结果】套袋显著降低了番茄果实的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糖酸比,减少了果实Vc、可溶性糖等物质含量,降低了果实的农药残留,加速了果实叶绿素的降解,但增加了果实含水量,促进了果实类胡萝卜素和番茄红素的合成。番茄果实成熟时,硫酸纸袋、无纺布袋及塑料袋处理的果实番茄红素含量分别比不套袋提高了8.2%、60.9%和41.7%,且不套袋和套袋之间番茄红素含量达到了显著差异。此外,套袋还可增加果实的单果重,其中以硫酸纸袋效果最佳,塑料袋和无纺布袋次之,三者分别比不套袋增加了15.34%、13.22%和9.02%,套袋与不套袋之间差异达显著水平。【结论】套袋影响番茄果实的营养品质,但改善了番茄果实外观商品性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