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孔雀石绿及其代谢产物在水产动物体内的残留、危害及检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组织病理学、血液学及毒性试验等角度分析了孔雀石绿对动物的危害,描述了有色孔雀石绿和代谢产物无色孔雀石绿间的生物转化关系,并就国内外对孔雀石绿和无色孔雀石绿的检测进展情况等进行了评述.建议国内应大力研究从养殖排出水中清除孔雀石绿的方法,开发出安全有效的孔雀石绿替代药物. 相似文献
2.
产量15 000 kg·ha-1以上夏玉米灌浆期间的光合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产量15000kg·ha-1以上夏玉米籽粒灌浆期的光合特性及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方法】在多年高产试验基础上,选用3个具有高产潜力的玉米杂交种,采用78000株/ha的密度大田种植。以地上生物量及其分配、果穗叶的光合特征参数来评价产量15000kg·ha-1以上的夏玉米光合生理活性;以Richards模型拟合籽粒灌浆过程。【结果】3个玉米杂交种均可实现15000kg·ha-1以上的高产,以先玉335(XY335)产量最高。对籽粒产量形成的Richards解析表明,籽粒灌浆启动快且高灌浆速率持续时间和生长活跃期(50d以上)长的杂交种更容易实现高产。产量15000kg·ha-1以上3个杂交种表现出灌浆前期净光合速率、PEPCase活性和RuBPCase活性较高,后期净光合速率、叶面积指数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缓慢的特点,整个灌浆期间叶绿素a/b比值始终较高。3个杂交种中XY335叶片光合生理活性最高,净光合速率和叶面积的高值持续期分别达50d和60d以上。【结论】在玉米高产高密度栽培条件下,重视叶片的光合生理活性的改善可提高光能利用效率,维持较高灌浆速率和较长活跃生长期,实现15000kg·ha-1以上的高产目标。 相似文献
3.
苜蓿子叶节离体培养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2
以黑龙江省主栽优质紫花苜蓿为试验材料,建立快速有效的苜蓿子叶节离体再生体系,为便于开展苜蓿遗传体系研究,比较了不同激素组合、苗龄、切割方式以及不同蔗糖浓度对苜蓿再生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MS+1.5 mg·L-1 6-BA+3%蔗糖、pH 5.8的条件下启动培养为最佳芽启动培养方式,再转入最佳芽诱导培养基MS+1.0 mg·L-1 6-BA+3%蔗糖、pH 5.8的条件下,苗龄8 d的子叶节出芽率最高,保留两片子叶各切除1/3为最佳切割处理方式,确定生根培养基为:1/2MS+1.0 mg·L-1 IBA+1.5%蔗糖,pH 5.8,0.8%琼脂,整个过程从种子萌发到驯化移栽,仅需8周。 相似文献
4.
5.
1临床症状
患畜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少量反复饮水,耳鼻四肢末梢发凉,角膜干燥无光,结膜暗红或发白,有树枝状充血,鼻镜干燥,皮肤缺乏弹性,眼球下陷,毛焦体瘦,血液浓稠、暗红,呈严重脱水状态;脉细弱增快,常有心律不齐,体温正常或稍高,呼吸如常.有的呕吐,食道反复出现蠕动波;有的流涎、流泪、磨牙.排粪很少,表面覆有黏液,个别牛腹泻,触诊瘤胃绵软、冲击有振水音、空虚或有多量液体,常反复慢性臌气,听诊瘤胃蠕动音消失或只能感到胃壁的起伏,真胃及肠运动减弱或消失. 相似文献
6.
人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对自然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危害,通过营林工程建设包括林业产业体系建设、林业基础建设、林业生态体系建设和林业安全体系建设,为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开设绿色通道。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对资源整合的方法, 设计与实现了一种基于元数据仓储与动态链接的资源整合系统。采用OpenURL技术解决了网络数据库之间相互链接的问题。采用元数据仓储,通过元数据收集、整理、聚合、存储,建立了各种分类体系,构建了资源导航、高级检索、个性化服务、用户权限管理等功能,使用户能够在统一的界面上,实现对图书馆资源的统一检索、浏览和利用。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介绍大兴安岭林区低效林的概况、低效林经营现存的问题以及低效林经营改造的必要性,具体有针对性地探讨了大兴安岭低效林林区的几种经营模式,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解放军医学图书馆数据库研究与开发部自主开发的医学知识共享平台,详细描述了医学知识共享平台的组成和架构、知识服务的设计与实现、Web服务的实现与部署,提出了图书馆自主开发知识服务数据库的思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