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73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完全免费 | 85篇 |
专业分类
综合类 | 859篇 |
出版年
2022年 | 10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30篇 |
2018年 | 47篇 |
2017年 | 19篇 |
2016年 | 27篇 |
2015年 | 25篇 |
2014年 | 41篇 |
2013年 | 60篇 |
2012年 | 55篇 |
2011年 | 56篇 |
2010年 | 56篇 |
2009年 | 54篇 |
2008年 | 57篇 |
2007年 | 53篇 |
2006年 | 40篇 |
2005年 | 37篇 |
2004年 | 42篇 |
2003年 | 27篇 |
2002年 | 16篇 |
2001年 | 20篇 |
2000年 | 23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采用盆栽试验,在红壤和潮土中分别施入土壤重量5%、10%和15%的鸡粪或垃圾有机肥.研究其对苋菜(Amaranthus tricoclor L.)生长、土壤化学性状及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入鸡粪或垃圾有机肥显著增加苋菜的鲜重、主根长和株高;土壤有机质、EC值、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大幅增加,但土壤全氮含量无明显变化.与对照相比,潮土中施用两类有机肥使苋菜植株Cu和Zn含量分别增加26.3%~36.0%和1.2%~20.13%,但未超出国家食品卫生标准对Cu和Zn的允许含量;Cd、Cr和Pb含量都较对照降低,没有出现积累现象.红壤施用两类有机肥,苋菜植株中Zn、Cd和Pb分别下降42.7%~59.9%、0~48.9%和4.1%~71.3%,达到显著水平.有机肥的施入量为5%时,两类土壤中重金属都没有出现明显积累;当施入量为10%和15%时,两类土壤的Cu、Cd、Cr和Pb含量显著增加,出现明显积累趋势,其中除了施用鸡粪使土壤有效Cu含量下降外,两种有机肥均增加了两类土壤中重金属Zn、Cd、Cr和Pb的有效态含量.试验结果提示,从土壤培肥与环境质量安全综合考虑,有机肥的用量应控制在一个适宜范围内. 相似文献
2.
以采自新疆的植物骆驼蓬,黄花蒿,艾蒿和采自云南恶性杂草紫茎泽兰为植物材料,研究其提取物对萝卜蚜,菜粉蝶,斜纹夜蛾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骆驼蓬甲醇提取物10000μg/mL处理后24和48h,萝卜蚜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3.07%和96.36%,处理后24h;对菜粉蝶5龄幼虫和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非选择性拒食率分别为90.81%和72.13%,均高于其他3种植物甲醇提取物,盆栽试验表明,骆驼蓬甲醇提取物对萝卜蚜防治效果良好。以10000μg/mL。喷施处理后24和48h,防效可达71.34%和89.82%。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两系和三系杂交水稻在实时实地氮肥管理模式下对氮素的吸收和氮肥利用率的差异。【方法】试验于2004和2005年在大田条件下,以两优培九、汕优63为材料比较研究了实时实地氮肥管理模式下不同叶绿素仪(SPAD)预设阈值对其吸氮特性与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水稻叶片叶色存在基因型差异,汕优63顶叶的SPAD值比两优培九平均低1.7~2.0个数值单位。在实时氮肥管理模式下,施氮量与SPAD预设阈值呈指数相关关系。对于汕优63而言,Nrate=0.9956 e0.132 SPAD (r2=0.8338**),对于两优培九则为Nrate=0.1565 e0.173 SPAD(r2=0.9508**)。在SPAD预设阈值介于36~40的范围内,若要保持两个品种同一时期顶叶的SPAD值相同,汕优63比两优培九需要多施用氮肥37.3 kg N•ha-1。【结论】在实时实地氮肥管理模式下,当氮肥平均用量接近160 kg N•ha-1时,两优培九的吸氮能力、氮肥吸收利用率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与汕优63相当;其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氮肥农学利用率高于汕优63;其氮素收获指数低于汕优63。此外,两优培九比汕优63表现出较高的耐肥抗倒伏能力。 相似文献
4.
王强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1,3(6):6-10
本文分析我国农产品加工质量标准现状与国外的差距,提出我国农产品加工质量标准体系构建的意义、原则、目标及战略重点与对策。 相似文献
5.
以黄花梨果实为试材,测定了经壳聚糖涂膜处理的果实在常温贮藏过程中膜脂过氧化和乙烯生成的变化.结果表明:壳聚糖涂膜使果实SOD活性维持在较高水平,LOX活性较低,细胞膜稳定性增加、透性变小,MDA含量显著减少,乙烯释放跃变不很明显且较低.而对照处理的果实SOD活性很快下降,LOX活性初期和后期较高,乙烯释放量较大,并在采后第11日左右出现明显的跃变峰.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稻田消解沼液对水稻安全生产、土壤肥力及质量的影响,评价沼液施用后对水体及大气环境污染的风险,提出稻田沼液消解安全容量,在浙江省嘉兴市青紫泥田(属脱潜潴育型水稻土)上,进行3a定位田间小区试验,考察了不同沼液用量下水稻产量、稻谷及土壤中有害重金属含量差异,测定了稻田氨挥发通量及田面水、下渗水氮含量,并确定了稻田沼液消解容量。结果表明,连续3a、每年水稻生长季施灌沼液135~540kgN·hm-2的范围内,水稻产量与全化肥区持平或略有增产,施灌沼液处理的稻谷中有害重金属镉、铅、汞、砷含量没有明显增加;除高沼液用量处理土壤速效钾、缓效钾含量明显增加外,其他土壤肥力指标没有明显增加,土壤中重金属含量也没有明显积累;施用沼液处理田面水中铵态氮含量明显高于全化肥处理,但对土壤下渗水氮含量影响较小;2倍氮沼液用量下,水田消解中氨挥发量占总氮投入量的13%,高于全化肥处理10倍以上。在水稻生产安全、农产品安全、土壤质量可持续、农田水环境友好的前提下,水稻生长季沼液稻田消解的安全容量为540kgN·hm-2·a-1;氨挥发是目前沼液稻田消解中主要的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7.
资源植物红景天研究综述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对资源植物红景天的化学成份、新药理学作用研究进行了归纳分析,并对其开发利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相应对策进行了讨论。目前国内外已对20多种红景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及预试工作,分离出了9大类,40多种化学成份。红景天新的药理学作用研究发现,其具有显著的抗衰老、抗缺氧、抗不良刺激、抗病毒及肿瘤、抗疲劳和对机体双向调节等新的作用机制。红景天研究过程中存在着其生殖生理学特性引起的濒危状况、红景天资源研究系统性较差和开发与利用过程中存在着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构建红景天种质资源库,选择质量性状指标进行资源筛选工作,及其采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建立最优化的红景天引种驯化群体,作为开发利用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中国居民氯吡脲的膳食摄入风险和现有的氯吡脲最大残留限量(MRL)标准对消费者健康的保护水平。【方法】基于规范残留试验和市场残留监测的农药残留国家估计每日摄入量和国家估计短期摄入量评估方法;基于现有MRL标准的理论最大每日摄入量和理论最大短期摄入量评估方法。【结果】采用规范残留试验数据的评估结果表明,中国各类人群氯吡脲的国家估计每日摄入量在0.117—0.318 μg•kg-1 bw•d-1,只占每日允许摄入量(ADI)的0.17%—0.45%;国家估计短期摄入量在0.06—1.33 μg•kg-1 bw•d-1,只占急性参考剂量(ARfD)的0.01%—0.13%。采用市场监测数据的评估结果表明,各类人群国家估计每日摄入量在0.022—0.061 μg•kg-1 bw•d-1,仅占ADI的0.03%—0.09%;国家估计短期摄入量在0.20—0.83μg•kg-1 bw•d-1,只占ARfD的0.02%—0.08%。各类人群的氯吡脲理论最大每日摄入量为0.51—1.38μg•kg-1 bw•d-1,理论最大短期摄入量为0.64—23.25 μg•kg-1 bw•d-1。现有的氯吡脲MRL标准对消费者慢性膳食风险的保护水平为51—138倍,急性膳食风险的保护水平为43—1 564倍。【结论】中国各类人群氯吡脲残留的膳食摄入风险非常低,现有的氯吡脲MRL标准对消费者具有较高的保护水平。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水稻田杂草发生种类及危害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1986~2000年由科研、推广及管理8家单位组成的浙江省农田杂草研究协作组在浙江省嘉兴、杭州、金华和温州4个农区,对水稻杂草发生种类和危害程度开展全面系统调查,涉及早稻、晚稻、单季稻、秧田等各种耕作稻制和直播、抛秧、旱育秧等不能轻型栽培方式。调查结果,浙江省水稻田共有杂草41科77属131种和2变种,其中主要杂草21科35属41种和1变种,如稗草、千金子、双穗雀稗、异型莎草、空心莲子草、鸭舌草、矮慈菇、节节菜、牛毛毡、丁香蓼等。杂草危害以单季稻田最重,晚稻田次之,早稻田最轻;早稻田杂草群落简单,以稗草占绝对优势,而晚稻田群落较为复杂,由稗草和阔叶草及莎草共同构成群落。一些杂草在局部地区造成严重危害。同时,直播田和抛秧田杂草危害地常规移栽田,旱育秧田杂草种类多于常规水育秧田。长期使用除草剂,使常规栽培稻田一年生 相似文献
10.
齐口裂腹鱼的胚胎发育和仔鱼的早期发育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报道了齐口裂腹鱼Sclizothorax prenanti胚胎发育和仔鱼早期发育的形态特征及发育特点。该鱼的成熟卵为微黏性,卵径2.9~3.0mm,授精后约1h,受精卵吸水膨胀达到最大,卵径4.2mm。试验期间水温为10.2~23.4℃,平均16.8℃。授精5h进入卵裂期,12h进入囊胚期,19h进入原肠期,40h胚孔封闭,86h肌节开始收缩,98h心跳开始,134h出膜。刚出膜的仔鱼全长11mm,出膜后第2天到第4天,胸鳍、鳃、口腔、鳍、眼色素、体内血管等器官相继发育完全;第5天仔鱼全长达15mm,鳔充气,鱼苗开始平游和觅食。齐口裂腹鱼卵裂前、原肠期、尾芽出现期前,发育相对较慢,尾芽出现后发育明显加快。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