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08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完全免费 | 30篇 |
专业分类
综合类 | 539篇 |
出版年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26篇 |
2018年 | 17篇 |
2017年 | 10篇 |
2016年 | 12篇 |
2015年 | 22篇 |
2014年 | 35篇 |
2013年 | 44篇 |
2012年 | 46篇 |
2011年 | 35篇 |
2010年 | 54篇 |
2009年 | 40篇 |
2008年 | 42篇 |
2007年 | 32篇 |
2006年 | 27篇 |
2005年 | 15篇 |
2004年 | 10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6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有机磷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采用Bowman和Cole提出的有机磷分级体系,对陇中黄土高原0~5 cm、5~10 cm、10~30 cm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有机磷的组成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陇中黄土高原有机磷的组成以中度活性有机磷占绝对优势,约占总有机磷含量的72.2%;其次为高稳性有机磷,占15.0%;中稳性有机磷占11.0%;最少的为活性有机磷,占总有机磷含量的1.8%.同一层次不同处理中,各形态有机磷均以免耕秸秆覆盖(NTS)含量最高,依次为:免耕秸秆覆盖(NTS)>免耕不覆盖(NT)>传统耕作结合秸秆还田(TS)>传统耕作不覆盖(T).土壤剖面中总有机磷和各组分有机磷含量变化规律为:表层总有机磷及表层各组分有机磷含量较高,随着深度的增加,总有机磷和各组分有机磷含量逐渐下降.同一层次不同处理的总有机磷含量均以免耕秸秆覆盖(NTS)最高,而传统耕作(T)在各个层次中总有机磷含量均最低. 相似文献
2.
施肥对定西地区马铃薯养分吸收动态、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氮磷配施低、中、高水平下施钾肥与不施钾肥对马铃薯不同器官氮、磷、钾养分吸收动态以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下各生育期马铃薯全株中元素含量均表现为K含量>N含量>P含量;整个生育期叶片中的N含量均高于茎和块茎,叶片中P含量除淀粉积累期外一直高于地上茎和块茎,而整个生育期各器官中K含量均表现为地上茎>叶>块茎.与对照(CK)相比,氮磷配施及氮磷钾配施均能促进马铃薯产量的增加,增产幅度为32.6% ~ 12.5%,以中量氮磷水平配施钾肥(N_2P_2K)马铃薯的增产效果最明显,比对照增产11.7 t/hm~2,而且产量最高的N2P2K处理的千公斤薯块的养分吸收量最高,养分吸收比例N∶P_2O_5:K_2O 为2.46:1:4.06.氮磷配施钾肥能明显提高马铃薯粗蛋白、淀粉和还原糖含量以及干物质含量. 相似文献
3.
在低温下ABA对九里香生理生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探明ABA(脱落酸)对九里香的抗寒效应,对九里香离体枝条采用了不同浓度的ABA溶液处理,并分别置于2℃和0℃的低温下处理,以研究其生理生化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采用0.0025%~0.0050%的ABA溶液处理,对九里香离体枝条中的Vc含量、POD(过氧化物酶)活性的降低、可溶性糖的消耗、电导率和MDA(丙二醛)的升高等均具有抑制作用;用较高浓度的ABA(0.0100%)溶液处理九里香,有的则有相反的变化,说明采用0.0025%~0.0050%的ABA溶液处理九里香离体枝条,能提高其抗寒能力. 相似文献
4.
选取酸性矿山废水污灌形成的多重金属污染水稻土,采用多格层根际箱模拟水稻根际环境,运用BCR连续提取法研究水稻生育中后期的4个不同时期(分蘖期、孕穗期、扬花期、乳熟期)中根际土壤中重金属Cd、Cu、Pb和Zn的形态分布和迁移转化特征。结果表明,在4个时期中Cu、Pb和Zn均以生物有效性较低的形态为主,未发现Cu、Pb和Zn在各土层明显的迁移转化,在根际S0层Cu总量略有增加,Pb和Zn略有降低。这3种元素的弱酸提取态也在根际S0层有所增加,但变化不显著;而弱酸提取态Cd明显在根际土壤中富集,其在S0层的含量约为其他土层的3倍。此外,研究结果还指出,随着生育期的延长Cd含量在不同土层都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再增加的变化趋势,而Cu、Pb和Zn的变化不明显。研究表明,在水稻生育中后期根系仍然能影响根际中金属形态的变化和迁移能力,但对Cd比对Cu、Pb和Zn的影响更大;并且在生育期的中后期水稻对Cu、Pb和Zn几乎不再吸收,但对Cd的吸收能力依然很强。 相似文献
5.
【目的】小麦灌浆过程中旗叶光合、抗氧化代谢与氮素营养密切相关,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以进一步揭示其关系。【方法】试验选用多穗中粒(MM)型品种藁城8901(GC8901)和大穗大粒(LL)型品种山农1391(SN1391),设12 g N•m-2(LN)和24 g N•m-2(HN)2个氮肥处理,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小麦灌浆期旗叶光合色素含量、氮素含量、光合特性和抗衰老酶活性对氮素水平的响应。【结果】小麦开花后旗叶氮素含量与叶绿素含量呈下降趋势,净光合速率(Pn)、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开放的光系统Ⅱ反应中心的量子效率(Fv′/Fm′)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在花后14 d左右开始下降,光系统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直到衰老末期才有小幅下降,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呈上升趋势。旗叶光能的吸收和利用之间存在矛盾,这是促其衰老的重要原因。与MM型小麦品种GC8901相比,LL型品种SN1391群体较小,籽粒灌浆后期旗叶的光合色素含量高,光系统Ⅱ的活性下降慢,净光合速率高;同时,抗衰老酶活性下降慢,膜脂过氧化程度轻。氮素水平对2个品种籽粒灌浆过程中旗叶的光合及抗氧化代谢的影响不同。LL型品种SN1391表现为,增施氮肥后旗叶光系统Ⅱ的开放程度和实际光化学效率提高,热耗散降低,净光合速率提高;旗叶的SOD、POD、CAT和APX活性均提高,膜脂过氧化程度降低。增施氮肥后MM型品种GC8901光系统Ⅱ活性下降,用于热耗散的能量增加,光合速率降低;抗氧化酶系活性下降,膜脂过氧化程度加重。【结论】小麦生育后期旗叶光能吸收和利用间的矛盾是促其衰老的重要原因。不同类型小麦品种旗叶生育后期的光合及抗氧化代谢存在显著差异。施用氮肥对小麦旗叶光合、衰老特性的影响因品种类型而不同。 相似文献
6.
7.
不同栽培基质对非洲菊组培幼苗移栽成活率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非洲菊组培试管苗为试材。蛭石、珍珠岩、炭化稻壳、草炭土以不同的比例配成7种栽培基质,分别是A1(蛭石)、A2(珍珠岩)、A3(炭化稻壳)、A4(草炭土)、A5(1/2蛭石 1/2珍珠岩)、A6(1/2蛭石 1/2草炭土)、A7(1/3珍珠岩 2/3草炭土),进行非洲菊试管苗移栽基质的筛选试验。定期观测成活率、长势、平均株高及生长指标,地上部和地下部鲜重、干重,分析比较7种基质配方中对非洲菊试管苗移栽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非洲菊试管苗移栽基质以在A4(草炭土)、A7(1/3珍珠岩 2/3草炭土)的基质中生长较好最佳,其次,为A3(炭化稻壳)基质,但A3(炭化稻壳)成本较低,且较容易获得。 相似文献
8.
通过小麦与玉米带田20年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研究了长期施用化肥和有机肥对蔗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绿肥对提高土壤蔗糖酶活性最为明显,其次是秸秆、氮肥、农家肥;蔗糖酶活性随着生育期的不同而不同,在播前酶活性最低,小麦收获后酶活性达到最大,到玉米收获后降低.在施肥中,有机肥配施氮肥蔗糖酶活性最高;土壤蔗糖酶活性与碱解氮和土壤有机质、速效钾未达到显著相关,土壤蔗糖酶活性与土壤有效磷达到显著相关;速效氮、磷、钾之间达到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9.
以沙糖桔为材料,在果实膨大期通过去果处理降低库力,同时设留果作对照,环剥1年生春梢结果枝和保留相同数量叶片严格控制光合产物的交流,并对源叶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等叶片光合特性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去果调节库-源关系后对沙糖桔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去果减库显著降低沙糖桔叶片的Pn、Gs和Tr,而对饱间CO2浓度(Ci)、气孔限制值(Ls)和水分利用率(WUE)影响不大;库-源关系的改变不影响沙糖桔叶片Pn的日变化曲线,仍然表现为典型的"双峰"曲线.首峰、次峰分别在上午8:00及下午14:00时出现,且均无明显光合"午休"现象. 相似文献
10.
玉米深施化肥的增产效应 总被引:3,自引:3,他引:1
施玉米化肥深度为0cm、4cm、8cm、12cm、16cm的试验结果表明,以化肥深施12cm的增产增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