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小飞蓬对油菜产量性状的影响及其经济阈值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采用添加系列试验和模型拟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小飞蓬密度下油菜产量性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油菜在小飞蓬的竞争干扰下,单株角果数、籽粒数及产量均随其密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而千粒重没有显著变化.对数模型可以较好地拟合小飞蓬与油菜角果数(y=-72.543lnx 624.954,P<0.001)、籽粒数(y=-0.935lnx 26.682,P<0.001)、产量(y=-311.994lnx 3 167.996,P<001)以及产量损失(y=10.838lnx-10.046,P<0.001)间的关系.油菜田进行人工除草时,小飞蓬的经济危害允许水平为7.99%,经济阈值为5.28株/m2. 相似文献
3.
4.
空心莲子草对大蒜生长的影响及其经济阈值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明确空心莲子草对大蒜生长的影响及其经济危害允许水平,采用添加系列试验和模型拟合的方法观察了不同空心莲子草密度下大蒜各生长性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大蒜在空心莲子草的竞争干扰下,株高、鳞茎数、根数、田间透光率、蒜薹及蒜瓣产量均随空心莲子草密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对数函数模型可以较好地拟合空心莲子草与大蒜产量损失间的关系(y=6.039lnx 0.977,P<0.001).大蒜田采用人工拔除方法对空心莲子草进行防除时,空心莲子草的经济危害允许水平为5.21%,经济阈值为4.02株/m2. 相似文献
5.
17.5%草除·精喹禾灵乳油对油菜田杂草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明确除草剂17.5%草除·精喹禾灵乳油在移栽油菜田的应用前景,研究了对油菜田杂草的控制作用及该药剂对田间光照强度和油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7.5%草除·精喹禾灵乳油对油菜田杂草具有较好的防除效果,药后第20天的总体防效为98.82%~99.94%,随时间的延长药效略有下降,120d内的控草效果仍可达92%以上;17.5%草除·精喹乳油对田间主要杂草看麦娘Alopecurus aequalis、牛繁缕Malachium aquaticum及蔺草Beckmannia syzigachne的防除效果都较好,用药后40d对3种杂草的防效都在96%以上,120d以内防效仍可以达到86%以上;使用17.5%草除·精喹乳油能显著提高油菜田间的透光率,随着用药量的增加,透光率逐渐上升;17.5%草除·精喹乳油的施用对油菜株高、千粒重没有显著影响,但对油菜第1分枝高度、单株分枝数和每分枝角果数影响较大,能显著提高油菜产量。 相似文献
6.
75%二氯吡啶酸对油菜田阔叶杂草的防除效果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明确75%二氯吡啶酸可溶性粒剂在油菜田的应用前景,采用田间试验、取样考种和仪器测定分析的方法,观察了其对油菜田主要阔叶杂草的控制作用和光照强度、肥水条件及油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75%二氯吡啶酸可溶性粒剂对油菜田主要阔叶杂草大巢菜和稻搓菜的防除效果较好,施药后40 d的防效分别为93%~100%和90%~100%,施药后60 d的防效分别为94%~100%和91%~100%;对油菜田牛繁缕和禾本科杂草看麦娘、菵草等防效较差.使用75%二氯吡啶酸可溶性粒剂后,随着用药量的增加,田间透光率逐渐上升;同时降低了杂草对田间氮、磷、钾和水分的吸收,改善了油菜生长的光照和肥水条件,显著提高了油菜产量. 相似文献
7.
48%毒死蜱乳油对水稻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明确48%毒死蜱乳油(EC)的使用剂量及持效期,设3种浓度处理进行了田问试验.结果表明:48%毒死蜱乳油对稻纵卷叶螟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在幼虫高峰期用药450、600、750 g/hm2,药后10 d和25 d杀虫效果分别为87.95%、92.78%、97.19%和89.69%、94.35%、98.45%,药后25 d保叶效果为88.48%、93.85%、96.44%,均显著优于30%敌百虫562.5 g/hm2.水稻每株穗数、每穗文粒数、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单株重和实际产量随着48%毒死蜱乳油用药量的增加而增加,与30%敌百虫562.5 g/hm2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而株高和千粒重在各处理问的差异不显著.稻叶受稻纵卷叶螟虫危害后,蒸腾速率下降,光合作用效率亦显著下降,从而影响水稻的多个产量相关性状,最终导致减产.药剂处理可以显著降低由此导致的产量损失,从而相对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8.
采用倒置“W”取样法对湖北省稻田杂草物种组成及其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湖北省水稻田杂草有138种(含变种),隶属于46科、94属,其中优势恶性杂草有稗Echinochloa crusgalli、鸭舌草Monochoria vaginalis、千金子Leptochloa chinensis、鳢肠Eclipta prostrata、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异型莎草Cyperus difformis等6种,区域性恶性杂草有11种,常见杂草有24种,一般杂草有97种;恶性杂草是湖北省稻田杂草群落的重要建群种,各地区主要形成稗+鳢肠+空心莲子草、稗+千金子+鳢肠或稗+鸭舌草+异型莎草的杂草群落;鄂北地区稻田杂草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及多样性较高,而武鄂黄地区稻田杂草群落的均匀度相对较低;从群落相似性来看,鄂北地区稻田与湖北省水稻田的总体杂草群落结构最为相似.水稻种植制度、耕作方式和土壤环境条件的不同,可能是导致湖北省稻田杂草发生及其群落组成产生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紫茎泽兰对大蒜产量的影响及其经济危害允许水平和经济阈值, 分析了紫茎泽兰密度与大蒜减产率的最优回归模型及危害大蒜产量的水分和养分竞争机制.结果表明,在紫茎泽兰对土壤养分和水分的竞争干扰下,大蒜产量随紫茎泽兰密度的增加而逐渐显著降低.双曲线模型可以较好地拟合紫茎泽兰密度(x)与大蒜产量损失率(y)间的关系(1/y=-0.018 286+0.435 75/x,F=261.79**).大蒜田采用人工拔除杂草、10%草胺磷和24%氨氯吡啶酸对紫茎泽兰进行防除时,紫茎泽兰的经济危害允许水平分别为2.630%、 0.277%和0.369%,经济阈值分别为1.09株/m2、0.12株/m2和0.16株/m2. 相似文献
10.
精喹禾灵对夏大豆田间的控草效果和光照及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田间试验和仪器测定分析的方法,观察了10.8%精喹禾灵乳油对夏大豆田禾本科杂草稗草、马唐、牛筋草的防除效果,以及杂草防除对田间光照、养分和大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0.8%精喹禾灵乳油能有效控制夏大豆田禾本科杂草的发生危害,对稗草、马唐、牛筋草的综合密度防效为94.00%~100.00%,综合鲜重防效为95.02%~100.00%;施用10.8%精喹禾灵乳油能显著提高大豆田间的透光率,降低杂草对田间养分的吸收,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从而提高大豆产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