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实地调查,研究了江苏省22个典型茶园表层土样和12个剖面土样的全硒含量,分析了土壤全硒含量分布特性、有效硒含量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江苏省典型茶园土壤全硒含量在0.10~1.78 mg·kg-1之间,平均为0.50 mg· kg-1,高于全国平均值.其中,宜兴地区土壤全硒平均含量为0.88 mg· kg-1,明显高于其他地区的0.25 mg· kg-1,但前者土壤硒活化率仅为4.94%,明显低于江苏省平均值9.04%.宜兴地区虽然土壤供硒潜力巨大,但要充分利用富硒土壤开发、生产富硒茶必须提高土壤中硒的活化率和可利用度.土壤有效硒与土壤pH值、CEC呈极显著正相关,在实际生产中可通过提高土壤pH值等改善土壤环境条件的方法来提高土壤硒的有效性,从而提高茶叶中硒的含量.研究区内硒在表层土壤中的相对含量趋向增加,生物积累大于淋溶作用. 相似文献
2.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蛋及蛋制品中氟苯尼考残留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一种蛋及蛋制品中氟苯尼考残留量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经乙酸乙酯提取分离,正己烷脱脂后,采用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水-甲醇(60∶40)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24 nm,进样量20μL,柱温40℃进行定量分析。在浓度为0.01~10.00μg/mL范围内,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 9),检出限为0.01μg/mL。该方法成本较低,操作简便,无杂质干扰,分析快速,结果准确,适用于蛋及蛋制品中氟苯尼考残留量的检测分析。 相似文献
3.
4.
5.
6.
为探讨不同生物肥处理土壤微生物量碳、氮(C、N)对温度、水分条件的响应,以山东鲁青青菜为供试材料,通过室内培养试验,以单施有机肥为对照,研究3种不同生物肥(中和牌、NST型及爸爱我)配合有机肥处理在温度25℃、35℃,水分45%、60%、75%、90%下对土壤中微生物量C、N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有机肥,土壤微生物量C、N在25℃,田间持水量75%培养时最大;中和牌生物肥与有机肥配施处理在25℃,田间持水量60%培养时最佳;NST型生物肥与有机肥配施处理在25℃,田间持水量60%时最佳;爸爱我生物肥与有机肥配施处理对温度、水分的适宜性较强,其最佳培养条件为温度25℃,田间持水量60%或75%。不同生物肥处理对温度、水分的响应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7.
从茶树外植体的选取、表面灭菌、培养基的确定及生长调节物质的确定等方面对茶树组织培养技术体系的研究进行综述,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为进一步开展茶树组织培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武汉地区茶树内生真菌的多样性,从鄂茶1号、鄂茶5号、福鼎大白茶的茎、叶共210个组织块中,分离获得166株内生真菌菌株.结果表明,茶树受内生真菌侵染程度较高,74.29%的组织有内生真菌存在.根据rDNA-ITS系统发育分析,从中分离鉴定内生真菌15属,27个分类单元,主要有链格孢(A lte rnaria)、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 ria)、刺盘孢(Colle totric hum)、间座壳属(Diaporthe)、镰孢霉(Fus arium)、赤霉(GibbereUa)、小从壳菌(Glomerella)、球座菌(Guignardia)、新壳梭孢菌(Neofusicoccum)、拟盘多毛孢(Pes talotiops is)、拟茎点霉(Phomopsis)、格孢腔菌(Pleosporales)、拟青霉(Paec ilomyces)、腐霉(Pythium)、丝核菌(Rhizoctonia)和2种未知真菌.根据相对频率,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盘长孢状刺盘孢(CoU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芒果球座菌(Guignardia mangiferae)等在茶树中比较常见.不同组织部位、不同品种内生真菌分布及组成存在差异,表现出较丰富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绿茶茶汤中主要滋味成分含量的差异性.[方法]采用现行绿茶审评方法进行绿茶冲泡,主要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来自7个省(市)的35个绿茶样品茶汤中主要滋味成分进行研究.[结果]不同产地绿茶茶汤中各主要滋味成分含量均存在一定差异.各儿茶素单体含量的总体趋势为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儿茶素(EC)>没食子儿荼素没食子酸酯(G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儿茶素(D-C).主成分分析表明,荼多酚(TP)、氨基酸(AA)、EGC、D-C、EGCG、EC、GCG、ECG、咖啡碱和芦丁对绿茶茶汤滋味的贡献较大.绿茶产地聚类分析表明,云南省聚为Ⅰ类,重庆市、贵州省、湖北省聚为Ⅱ类,四川省聚为Ⅲ类,浙江省、江苏省聚为Ⅳ类.[结论]该研究可为绿茶加工工艺的改进及新品种选育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徐州市草莓灰霉病菌对嘧霉胺的抗药性.[方法]2014、2015年在徐州不同草莓保护地采集草莓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样品,经单孢分离得到93个草莓灰霉病菌菌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对嘧霉胺的抗药性.[结果]检测的抗性菌株比例高达53.76%,且以低抗菌株为主,占35.48%.徐州市不同区县抗性菌株抗性频率不同,其中铜山区、贾汪区、睢宁县、沛县已出现高抗菌株.[结论]徐州市草莓灰霉病菌对嘧霉胺已产生不同水平的抗药性,以低抗菌株为主,且抗性菌株较普遍,应合理更换或轮换使用与嘧霉胺无交互抗性的药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