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阐述了3S技术的原理及其在精准农业中的应用,采用差分GPS大大提高定位精度,应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值对叶面积指数和植株含氮量进行监测,依GPS定位导航将田块按网格取样,经分析后生产施肥处方图已指导变量施肥。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断根嫁接对冬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本研究利用‘川砧1号’南瓜砧木和彭州’青粉冬瓜’进行断根嫁接.结果表明,利用“川砧1号”南瓜作为嫁接砧木,断根嫁接后,增加了冬瓜叶片长和宽,增大了叶片叶面积,能显著增加植株茎粗和冬瓜产量,平均单瓜增产达24.25%.断根嫁接后冬瓜果肉的糖酸比提高,维生素C和硝酸盐含量降低,可溶性固形物、氨基酸、蛋白质和粗纤维含量变化不显著.因此,以“川砧1号”南瓜为砧木的断根嫁接,既能够防治冬瓜枯萎病等土传病害,增加产量,而且不会使冬瓜品质变差,可以在各冬瓜产区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3.
4.
小径竹类是大熊猫的主要食物资源,是大熊猫赖以生存和繁衍的基础。开展大熊猫主食竹的调查研究对于大熊猫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四川白水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大熊猫主食竹为研究对象,采用样线法和样方法研究了保护区内的大熊猫主食竹种类、种群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四川白水河保护区大猫熊的主食竹有白夹竹(Phyllostachys bissetii)、刺黑竹(Chimonobambusa neopurpurea)、短锥玉山竹(Yushania brevipaniculata)、箬叶竹(Indocalamus longiauritus)、冷箭竹(Bashania fangiana)、拐棍竹(Fargesia robusta)和细枝箭竹(F. stenoclada),主要分布于海拔3 000 m以下,其克隆生长良好;(2)在7种竹种中,出现1年生克隆分株的样方比区间是47.1%~100%,单位面积内的1年生克隆分株数量占比区间是7.5%~25.9%,出现成竹死亡的样方比区间是23.5%~100%;(3) 7种竹种的克隆分株密度区间是14.5~48.8株·m-2,其中...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究饮水型酸化剂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蛋鸡输卵管健康的影响.[方法]试验将1500只18周龄的蛋鸡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饮用自来水,试验组A每天自由饮用酸化剂预调水8 h,试验组B隔天自由饮用酸化剂预调水8 h.23周龄、32周龄和43周龄统计各组蛋鸡耗料量、平均产蛋率和平均蛋重,检测蛋品质,组织切片观察各组输卵管形态,并用ELISA试剂盒检测输卵管组织中炎症因子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32周龄和43周龄试验组A和试验组B平均蛋重显著升高(P<0.05),产蛋率上升,料蛋比下降,但差异不显著(P>0.05).32周龄时,试验组B蛋壳相对重和试验组A蛋壳厚度显著升高(P<0.05).23周龄时,试验组A与试验组B输卵管TNF-α和IL-2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43周龄时,对照组中观察到输卵管组织出现局部炎症浸润,其他各时期各组输卵管组织均无明显病变.[结论]在饮水中添加饮水型酸化剂能够提高蛋重、蛋壳厚度和蛋壳强度,且有利于蛋鸡输卵管健康的维持. 相似文献
7.
8.
为明确十斑大瓢虫对豆蚜的捕食能力和捕食规律,将野外采集的十斑大瓢虫置于室内饲养2代,再测定其各龄幼虫及雌、雄成虫对豆蚜的捕食量,以倒数法拟合Holling II圆盘方程,明确了十斑大瓢虫对豆蚜的捕食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十斑大瓢虫对豆蚜的捕食量随着虫龄增加而逐渐增加,当N→∞时,十斑大瓢虫的1~4龄幼虫以及雌、雄成虫在1 d内对豆蚜的最大捕食量分别为30.1628、158.7003、556.3928、988.1128、841.0084、589.4011头。十斑大瓢虫幼虫对豆蚜的捕食量与日龄的拟合方程为y=3.9123x2.2092(R2=0.8093),随着日龄的增加捕食数量呈指数关系逐渐增加。雌、雄成虫对豆蚜的捕食量与日龄的拟合方程分别为y=0.9453x2-28.274x+827.44(R2=0.456)和y=0.8762x2-31.511x+635.38(R2=0.7188),随着日龄期的增加捕食数量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