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大兴安岭北部寒温带地区土壤动物群落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大兴安岭北部4个具有代表性森林群落土壤动物进行调查,共捕获大型土壤动物52类,3965只;中小型土壤动物50类,6297只,隶属于4门7纲23目54科.大型土壤动物优势类群2类:线蚓科和蚁科,常见类群9类.中小型土壤动物优势类群3类:中气门亚目、甲螨亚目、前气门亚目,常见类群5类.大、中小型土壤动物的种类及数量分布均是次生林>蒙古栎>樟子松>柳草.大型土壤动物个体数量的垂直分布是D1(0~5cm)层>凋落物层>D2(5~10cm)层,种类分布是凋落物层和D1层种类较多,D2层相对较少.中小型土壤动物种类和数量的垂直分布均是凋落物层>D1(0~5cm)层>D2(5~10cm)层>D3(10~15cm)层,具有明显表聚性.大型土壤动物多样性指数(H′)大小为柳草>蒙古栎>次生林>樟子松,中小型土壤动物为柳草>次生林>樟子松>蒙古栎.均匀性指数、丰富度指数与多样性指数呈正相关,它们与优势度指数呈负相关.各群落土壤动物个体数量的时间动态变化都是10月>8月>6月,种类变化不如数量明显. 相似文献
2.
对大兴安岭北部不同恢复年份火烧迹地大型土壤动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恢复年份火烧迹地大型土壤动物可以划分为腐食性、植食性和捕食性3个生态功能类群。不论是个体数量还是生物量,均以腐食性动物所占比例最大,植食性和捕食性动物所占比例很小。除恢复1 a的迹地中捕食性动物数量比例较大,其它样地均表现出腐食性动物所占比例较大,且环境条件越优越其比例越高。各功能类群土壤动物个体数量与生物量的相关分析表明,各功能类群大型土壤动物个体数量间不都相关,生物量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3.
张雪萍 《新农村(黑龙江)》2011,(12):110-110,125
21世纪,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已经成为可以与实体经济抗衡的中坚力量,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经济在面临新的转轨。世界经济也许会重新洗牌,在这个过程,电子商务的主导权无疑会加速这场转变的发生。在电子商务发展日益迅速的情况下,对于电子商务税种征收问题有必要做一些讨论与分析,文章会针对当下电子商务的现状探讨征税的可能与具体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4.
张雪萍 《新农村(黑龙江)》2011,(15)
21世纪,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已经成为可以与实体经济抗衡的中坚力量,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经济在面临新的转轨.世界经济也许会重新洗牌,在这个过程,电子商务的主导权无疑会加速这场转变的发生.在电子商务发展日益迅速的情况下,对于电子商务税种征收问题有必要做一些讨论与分析,文章会针对当下电子商务的现状探讨征税的可能与具体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5.
采用野外定点试验方法,分析除草剂乙草胺、2,4滴丁酯、噻吩磺隆对农田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3次取样共获得中小型土壤动物2 748只,隶属于2门,4纲,10目,其中占优势的类群有甲螨亚目、中气门亚目,分别占总个体数量的51.16%和26.82%,常见类群包括前气门亚目、弹尾目、膜翅目和鞘翅目,占总个体数量的20.27%,稀有类群占总个体数量的1.75%。喷施除草剂使中小型土壤动物个体数量明显减少,尤其是使优势类群个体数量减少最大,使群落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增高,优势度指数降低,但没有使土壤动物类群数发生明显变化;3种除草剂影响下的土壤动物个体数量、类群数量、群落特征指数没有很大的差异,在不同层次的表现也没有明显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英语在我国的发展趋势也与日俱增.各行各业在招聘人才时,相比几十年前,多了一条对英语水平的要求.从单位的招聘要求可以反映出英语在当今社会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技能.但是,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都存在着各种问题,有的学生会对英语产生焦虑感,而有的学生对英语有心理障碍,尤其是现在农业高校的学生,这些不好的因素都会阻碍英语水平的发挥,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7.
8.
通过野外调查,研究了大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东、西坡4个不同纬度带的8个样地的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的生态特征.该研究共获得中小型土壤动物3门6纲21目67科,其中以革螨、辐螨、甲螨和节跳虫科为优势类群.东、西坡土壤动物区系比较结果为:西坡的个体数、类群数和稀有类群数均高于东坡,西坡的中小型土壤动物相对较为丰富.不同纬度4对样地的比较结果表明,处于高纬度的东坡塔河(d)和西坡满归(D)两样地的土壤动物个体密度最小.群落特征指数的分析结果显示,西坡各地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平均值高于东坡;西坡的复杂性指数(Cj)变化与H基本一致,东坡Cj的变化趋势与H相反;群落的多样性与丰富度变化呈显著的正相关,与个体数和类群数没有直接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10.
农村中职旅游教育的培养目标和社会对旅游人才的素质要求,必然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做出调整,文章就农村中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