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33篇 |
完全免费 | 65篇 |
专业分类
综合类 | 998篇 |
出版年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32篇 |
2018年 | 46篇 |
2017年 | 20篇 |
2016年 | 34篇 |
2015年 | 26篇 |
2014年 | 49篇 |
2013年 | 57篇 |
2012年 | 74篇 |
2011年 | 71篇 |
2010年 | 99篇 |
2009年 | 84篇 |
2008年 | 51篇 |
2007年 | 85篇 |
2006年 | 52篇 |
2005年 | 46篇 |
2004年 | 50篇 |
2003年 | 24篇 |
2002年 | 27篇 |
2001年 | 27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4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中国小麦品种品质评价体系建立与分子改良技术研究主要进展包括4个方面,(1)从食品品质-性状-蛋白质-DNA四个层次对中国230份小麦品种的6类49个品质性状进行深入系统研究,建立了中国小麦品种品质评价体系;建立了中国面条标准化实验制作与评价方法,明确了选种指标,建立并验证其分子标记选择体系,还优化并完善面包、北方馒头和饼干的评价方法与选种指标;(2)创立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酸性毛细管电泳(A-CE)与高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质谱(MS)鉴定方法;发现了与面筋强度直接相关的水溶性蛋白WS-6;改进SDS-PAGE方法,明确了面包和面条对亚基组成的要求。筛选出Glu-B1和Glu-D3位点8个亚基的STS标记,明确了Glu-D3位点亚基与基因的关系;在小麦近缘种中鉴定了15个新亚基,丰富了品质改良的候选基因资源;(3)阐明了从农家种、历史改良品种到目前主栽品种的籽粒硬度演变规律和等位变异特点,发现7个新等位基因,修正硬度形成的分子理论;(4)制定全国小麦品质区划方案,为全国品质育种提供了3批亲本。为了更好推动中国小麦品质改良工作的发展,建议加强4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本文应用1981~2003年长江中下游的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和浙江的48个早稻和30个中稻站点的水稻常规观测及同期的气象观测数据,利用SAS软件建立水稻开花期、乳熟前期和乳熟后期平均最高气温和日降水量与空壳率、秕谷率和千粒重的统计回归关系,分析水稻各生育期气象要素对水稻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早稻的空壳率随着各个生育期平均最高气温的升高而减小,随着平均日降水量的增加而增大;中稻空壳率与开花期的气象要素关系明显,它随着开花期的平均日降水量和平均最高气温的升高而升高;早、中稻秕谷率都随着乳熟后期平均日降水量的增加而增大,随着平均最高气温的升高而减小;早稻千粒重与乳熟前期和乳熟后期的平均最高气温正相关,与乳熟前期和乳熟后期的平均日降水量负相关。中稻千粒重与乳熟后期的日降水量负相关,与乳熟后期的平均最高气温正相关,其相关性未达到0.05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3.
4.
【目的】小麦品种籽粒铁和锌等微量营养元素含量研究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来自北京、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和陕西等6省区240个小麦品种和高代品系于1997~1998年度种植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农场试验田,收获后分析籽粒中包括铁、锌、锰、铜等微量元素和钙、镁、钾、磷、硫等常量元素在内的主要矿物质元素含量。【结果】品种间各微量和常量矿物质元素含量均存在明显差异。微量元素中,铁平均含量最高,为41.9 mg•kg-1;铜含量最低,为5.54 mg•kg-1。常量元素中,钾平均含量最高,达4 747 mg•kg-1;钙含量最低,为465 mg•kg-1。除镁和硫元素外,其它各元素含量变幅均较大。不同地区来源品种籽粒中的矿物质元素含量差别较大,北京和山东品种铁、锌、铜等微量元素含量较高,河北和山东品种钙、镁、磷等常量元素含量较高,河南品种大部分微量和常量元素含量都较低。籽粒中铁和锌(r = 0.630)、镁与磷(r = 0.571)、镁与硫(r = 0.521)、锌与磷(r = 0.502)、磷与硫(r = 0.537)等元素含量间相关系数均较高,达0.001显著水平,表明可以同时提高小麦籽粒中铁、锌和磷等矿物质元素的含量。【结论】铁和锌等元素含量高的品种(系)间存在明显的亲源关系,说明在育种中通过选择或选用矿物质元素含量高的亲本可以提高矿物质元素的含量。并指出现阶段应进一步从中国现有小麦品种特别是各地主栽品种中筛选矿物质元素特别是铁和锌含量高的基因型,以经济有效地直接或间接利用这些材料。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储存玉米品质变化的生理生化机制,寻找评判玉米储存品质的指标。【方法】对同一区域不同储存年限玉米样品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电导率、丙二醛(MDA)等4个细胞膜脂过氧化指标和生活力、发芽率、呼吸强度第3个生理指标进行研究。【结果】随储存时间的延长,MDA含量增加,细胞质膜透性增大,保护酶类活性均逐渐降低;生活力、发芽率、呼吸强度呈极显著相关性(P<0.01),4个膜质损伤指标与3个生理指标呈显著和极显著的相关性。【结论】自由基损伤导致的玉米籽粒内部抗氧化酶活性的降低、细胞膜质过氧化程度的加深及细胞膜透性的增加是储存玉米品质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贮藏蛋白组成与组分含量显著影响食品加工品质,研究贮藏蛋白组分含量对加工品质的影响,指导小麦品质改良。【方法】选用近几年北方冬麦区育成的优质品种和高代品系及山东省主栽品种为材料,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和凝胶色谱(SE-HPLC)方法对贮藏蛋白组分进行量化,并分析它们与面团流变学特性、面包、面条和馒头加工品质的关系。【结果】谷蛋白总量(Glu)、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含量和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LMW-GS)含量与反映面筋强度的和面时间、稳定时间、拉伸面积和最大抗延阻力呈1%显著正相关(r = 0.61~0.83),与面包品质均呈显著正相关(r = 0.34~0.85),而醇溶蛋白与谷蛋白含量比(Gli/Glu)与这些参数均呈显著负相关(r = -0.37~-0.85,P<0.05)。SDS不溶性谷蛋白聚合体百分含量(%UPP)与面团稳定时间和最大抗延阻力呈对数关系,决定系数分别达0.84和0.86;与面包总分呈显著正相关(r = 0.76,P<0.001),决定系数为0.58。Glu、HMW-GS、LMW-GS和%UPP与面条的色泽、硬度、总分和馒头的光滑度呈5%显著负相关(r = -0.36~-0.63),而Gli/Glu与这些参数呈5%显著正相关(r = 0.37~0.57)。醇溶蛋白总量及各组分含量与馒头的压缩张驰性呈1%显著正相关,与馒头的总评分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贮藏蛋白组分含量对面团流变学特性和面包品质影响较大,当Glu和%UPP分别达到32.5 AU和48.9%时,面筋强度(稳定时间大于10.0 min)和面包品质较优,而对面条和馒头品质影响相对较小,且多为负向效应。 相似文献
7.
微卫星DNA检测近交系五指山小型猪(WZSP)群体遗传结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评价五指山小型猪(WZSP)近交系世代间的群体遗传结构和遗传变异的变化,为该品种早日用于实验动物研究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本试验先后采集五指山小型猪(WZSP)近交系F14~F16共50个个体DNA材料,利用不同染色体上的9个微卫星DNA标记对WZSP近交系群体中的3个家系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证实,所检测的微卫星基因座有1~3个等位基因,各基因座等位基因频率在0.1250~1.0000之间,杂合度处于0.0000~0.6226之间,多态信息含量为0.0000~0.5480;平均杂合度为0.3849,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3270.3个家系在9个微卫星基因座的平均杂合度和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2934、0.2075、0.3005和0.2227、0.1588、0.2408.结果表明,WZSP已成为一个稳定的遗传群体,WZSP实验动物化培育已取得长足的进展.同时也从分子遗传学水平上证实WZSP近交繁育的可靠性,为WZSP近交系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是定性和定量分析小麦贮藏蛋白的有效方法,在国外的应用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但在国内一直没有利用,也无开展系统的研究。本研究的目的是填补国内这一研究的空白。【方法】选用2个代表性品种中优9507(强筋)和京411(弱筋),系统研究了柱温、洗脱梯度、样品量、提取时间和进样体积对贮藏蛋白分离效果和量化的影响,并验证了分析重复性。【结果】结果表明,45 mg面粉样品,使用50%正丙醇(v/v)和含有50%正丙醇(v/v)、1%二硫苏糖醇(w/v)的弱酸缓冲液(Tris-HCl,pH6.6),分别对醇溶蛋白和谷蛋白提取45 min,可以使提取率达到90%。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分别进样10~15 µl和15~20 µl,可以使实际量化值接近理论量化值。针对我国小麦品种贮藏蛋白组成的特殊性对洗脱梯度进行优化后,提高了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与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之间的分离度。【结论】配合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PAGE)可以对贮藏蛋白各组分进行准确定性定量分析,为深入研究小麦贮藏蛋白和加工品质的关系提供了工具。 相似文献
9.
苜蓿黄酮抗氧化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将紫花苜蓿黄酮粗提物以0.02%,0.05%,0.2%,0.5%,1%的比例加入到猪油中,70℃恒温保藏,定期取样用Na2S2O3-I2滴定法测定POV值,并与0.02%BHT、0.05%VC的抗氧化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添加苜蓿黄酮粗提物对猪油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其中以添加0.2%者抗氧化效果最佳,但不如BHT和VC效果好;另外VC和VE等对苜蓿黄酮粗提物具有明显的协同抗氧化作用,效果优于单独添加0.2%黄酮粗提物和VC、BHT。 相似文献
10.
不同负载量对套袋新红星苹果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以新红星苹果为试材,研究不同负载量对套袋苹果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666.7m2负载量分别为1 000 kg、1 500~2 000 kg、2 500~3 000 kg时,新红星苹果果实品质存在差异。负载量为1 500~2 000kg套袋新红星苹果,在确保产量的前提下,果实品质最佳,树体生长中庸健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