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凸轮滑道式油菜梳脱滚筒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善油菜联合收获机梳脱滚筒的梳脱性能,提出并设计了一种凸轮滑道式油菜梳脱滚筒。从提高梳脱率和优化果荚抛送后割台收集率的角度出发,将梳脱拨指运动过程分为梳刷、抽离和缓冲摆动3个工作段,通过设定各工作段梳脱拨指的摆动规律,确定了凸轮滑道的曲线方程。以拨指没有摆动规律的圆滑道为对照,开展了梳脱滚筒梳脱性能试验,验证了凸轮滑道式梳脱滚筒的梳脱性能优于圆滑道梳脱滚筒,当喂料速度为0.6 m/s、滚筒转速为260 r/min时,凸轮滑道式梳脱滚筒的梳脱性能加权平均数达到峰值44.0%,比圆滑道最佳工况高10.7%。 相似文献
2.
利用端面喂入式轴流脱粒滚筒对完熟期油菜进行脱粒试验,分析筛下脱出籽粒、果荚壳、颖杂、茎秆等成分的质量和茎秆长度沿脱粒滚筒轴线的分布特征,并以滚筒转速为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分析滚筒转速对脱出物质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各筛下脱出物沿滚筒轴线呈现出小尺寸脱出物前多后少、大尺寸脱出物前少后多的分布规律,当转速为750 r/min时,油菜籽粒的脱出质量最大. 相似文献
3.
针对国内目前缺少油葵专用割台而现有稻麦割台兼收油葵时割台损失率高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带落粒回收装置的油葵专用割台。在阐述该割台工作原理的基础上,为探索方案可行性并确定具体参数,设计了一套结构参数和工作参数均可灵活调节的试验台架,围绕割台关键部件尤其是分禾扶禾收集槽,对其结构参数和工作参数进行理论分析和台架试验研究,确定最优参数。试验结果表明,该割台可以实现对油葵植株及葵盘的分禾、扶禾、拨禾、割断和输送等功能,最优参数组合为:大翼板倾角130°,翼板间高度差30 mm,割台前进速度为0.8 m·s-1时,拨禾轮转速为40 r·min-1,对应的拨禾速比λ值为1.3;在该最优参数组合下,试验台架的损失率不超过1%,试验效果理想,达到了有效控制割台低损失的目的,研究结果为后续割台样机的设计试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5.
6.
7.
8.
针对油菜联合收获适收期难以确定的现实问题,开展了油菜果荚RGB(红绿蓝)色彩处理和成
熟度预测研究。通过对采集的图像中果荚有效像素点RGB 值进行处理,得到油菜播种204 d 后第1~14 d 油
菜果荚色调H 值,以播种204 d 后第1~12 d 果荚色调H 值为训练组,第13、14 d 果荚色调H 值为验证组,运
用matlab 软件建立油菜果荚色调H 值与油菜播种204 d 后生长天数之间的数学模型,采用果荚色调H 值大
小实现对油菜成熟度判断,基于BP 神经网络建立了油菜成熟度模型,并进行油菜成熟度预测。结果表明:油
菜果荚表皮色调H 值随天数的增加呈递增趋势,第13 d 与第14 d 的油菜果荚表皮预测H 值分别为64.4640、
64.4723,实际测量值分别为64.4296、64.4307,相差分别为0.053%、0.065%,其试验预测值与实际测量结果基
本一致。并根据果荚色调H 值划定油菜成熟度,青熟油菜果荚色调H 值为64.00~64.19;黄熟油菜果荚色调H
值为64.20~64.39;完熟油菜果荚色调H 值为64.40~64.49,以其作为油菜成熟度分级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食用菌生产过程中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针对袋式栽培技术中一茬出菇后的食用菌菌袋设计了一种机械化打孔设备.该机采用正交三滑块机构、曲柄滑块机构和圆柱凸轮机构,能够将事先准备好菌袋从圆周4个等分角度处沿直径方向打孔,具有自动完成送料、打孔和下料等功能;结构紧凑,打孔质量好、效率高,无杂菌污染且可不间断自动连续作业;亦可与上游锥形种木机、接种机、粉碎机、混料机、装袋机及下游菌袋注水机等机械一起组成食用菌生产线,适用于食用菌袋式栽培技术的规模化生产. 相似文献
10.
针对含障碍物多田块条件下的多台农用无人机路径规划问题,研究提出一套完整的多无人机协同作业路径优化算法解决方案。以最小转移路径长度为作业优化目标,先基于多边形扫描填充算法计算出水平航向条件的初始覆盖作业航线,对航线间危险转移过程进行安全边界相交性测试,每单一田块分别采用凸多边形“最小跨度法”和非凸多边形“步进旋转法”优化作业航向。然后建立航线调度及航次规划数学模型,并基于Google OR Tools开源优化软件套件进行求解。对比不同航线组合调度策略下的作业效果,以及考虑消耗品补给时的OR Tools 5种优化搜索策略算法与无人机沿航向方向等面积划分算法的作业优化效果。针对4组假想田块和真实田块的算例仿真试验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地实现多田块在满足各种约束条件下的多机协同路径规划,算法耗时70~552 s,相比于等面积划分算法,航线间转移路径总长度下降24.86%~47.10%。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