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37篇 |
完全免费 | 15篇 |
专业分类
综合类 | 352篇 |
出版年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12篇 |
2018年 | 16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17篇 |
2014年 | 26篇 |
2013年 | 24篇 |
2012年 | 30篇 |
2011年 | 25篇 |
2010年 | 39篇 |
2009年 | 30篇 |
2008年 | 28篇 |
2007年 | 26篇 |
2006年 | 15篇 |
2005年 | 17篇 |
2004年 | 11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2篇 |
1999年 | 1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采用人工气候室控温,研究弱筋小麦扬麦9号和中筋小麦扬麦12在灌浆最快时期(花后19~21 d)、温度(25℃、30℃、35℃、40℃)、大气相对湿度50%的条件下,对剑叶抗氧化酶及膜脂过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剑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下降趋势,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呈上升趋势。高温胁迫对中筋小麦扬麦12 SOD、CAT活性的伤害大于弱筋小麦扬麦9号,对扬麦9号POD活性的伤害大于扬麦12,扬麦12 MDA积累速率大于扬麦9号。高温胁迫导致千粒重下降。 相似文献
2.
产共轭亚油酸乳酸菌的筛选及产物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为获得共轭亚油酸 (CLA)乳酸菌的菌种 ,从酸菜汁中筛选出 1株CLA生成能力较强的的乳酸菌 ,发酵液中CLA生成量为 2 6 7 5 μg·mL-1。此株为革兰氏阳性杆菌 ,过氧化氢酶阴性 ,4 5℃下生长 ,15℃基本不生长。基于生化试验和培养基成分的利用情况 ,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plantarum。经气相色谱检测 ,该菌种合成的CLA产物为c9,t11/t9,c11 CLA和t10 ,c12 CLA的混合物。 相似文献
3.
4.
5.
普通小麦-簇毛麦6VS/6AL易位系抗病性在不同小麦遗传背景中的传递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小麦条锈病和小麦白粉病是中国小麦的两大病害,由南京农业大学细胞遗传研究所培育的小麦-簇毛麦6VS/6AI。易位系高抗白粉病,并对中国当前新优势条锈菌生理小种表现高抗。用6VS/6AL易位系与中国不同小麦生产区的栽培品种宁春4号、扬麦5号、扬麦158、申32109、豫麦13、豫麦18等进行杂交,对其杂种后代进行田间抗条锈病和抗白粉病鉴定。从各杂交组合中均选出对白粉病和条锈病高抗的单株和株系,其抗病性在小麦不同遗传背景中可以正常表达。对从F3~F8代中选出的抗病材料进行根尖染色体C-分带和分子原位杂交鉴定,在所鉴定的高抗单株和株系中均含有一对或一条6VS/6AL易位染色体。 相似文献
6.
7.
通过紫外线对巨大芽孢杆菌MPF-906进行了诱变处理,提高了产酶能力,变异株Z85酶活达到28.76 U/mL。进一步对其发酵条件进行研究,优化了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优化的培养基为:葡萄糖1.5%,牛肉膏0.2%,硫酸铵0.1%,K2HPO4 0.135%,KH2PO4 0.07%,NaCl 0.1%;无机盐溶液10 mL/L(即MgSO4·7H2O 0.04%、MnSO4·H2O 0.001%、CaCl2·2H2O 0.002%)。发酵条件为:摇床转速160 rpm,接种量4%,初始pH 6.5,30 ℃发酵20 h。在此最优化条件下,亚硝酸还原酶的酶活达到45.94 U/mL。 相似文献
8.
9.
俄罗斯大果沙棘培育技术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沙棘又名醋柳,胡秃子科沙棘属,落叶灌木或小乔,耐寒、抗旱,耐土壤贫瘠,根系发达,有根瘤。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中国分布面积最大,种类最多。沙棘的果实和叶中含有很高的生物活性物质,医药及日化工业开发价值很高。并具有治理水土流失的生态价值,是干旱地区主要造林先锋树种和致富经济树种。但我国传统沙棘果小。采摘困难,制约了沙棘的综合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