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地方政策供给 总被引:9,自引:8,他引:1
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依然突出,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2.
3.
4.
5.
弓形虫SAGⅠ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PCR技术从弓形虫RH株基因组中扩增出SAGⅠ部分基因片段,亚克隆入表达载体pGEX-KG,将重组质粒转化入大肠杆菌BL21,IPTG诱导表达,SDS-PAGE电泳显示表达的重组蛋白的分子量为56ku。免疫印记分析显示此表达产物能被猪抗弓形虫阳性血清所识别,表明该重组蛋白具有免疫反应活性。为进一步进行弓形虫病的免疫预防和诊断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苏云金杆菌与EoNPV混用的增效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生物测定方法测定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ctropis obliquanuc leopolyhedrovirus,EoNPV)和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 t)的联合作用。5组不同含量EoNPV制剂(1.50×107PIB/m l、1.25×107PIB/m l、1.00×107PIB/m l、7.50×106PIB/m l和5.00×106PIB/m l)中混合2 000 IU/mg B t制剂后共毒系数在106.02至128.03之间,表明B t与EoNPV混用具有增效作用。其中以1.00×107PIB/m l EoNPV制剂与2 000 IU/mg B t制剂混用增效作用最明显,LC50为817.03μg/m l。对2龄茶尺蠖的杀虫速度,EoNPV B t制剂(1.00×107PIB/m l EoN-PV 2 000 IU/mg B t)的LT50较单独使用EoNPV(2.00×107PIB/m l)缩短了2 d,且EoNPV B t制剂对茶尺蠖具有拒食作用,茶尺蠖对EoNPV B t制剂处理茶树的食叶量比单独使用EoNPV制剂的食叶量减少65.9%。EoNPV B t制剂对茶刺蛾、茶银尺蠖等茶树鳞翅目害虫的兼治作用分别达85.8%和88.7%。多点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EoNPV B t制剂药后10 d对茶尺蠖防效达81.80%~93.24%。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对不同产地的不同品种苦荞中多酚在壳、麸皮和粉中的含量以及多酚含量与抗氧化性的相关性进行比较研究,为苦荞的育种及深度加工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Folin-酚法测定来自3个省份的17个品种苦荞的壳、麸皮、粉及全谷中的总酚含量,用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HPLC/MS)结合串联质谱法(MS/MS)对多酚的成分进行鉴定和定量分析,并用DPPH和ORAC法对不同样品的多酚提取物的抗氧化性进行比较。【结果】Folin-酚法和HPLC法测定结果均表明,苦荞麸皮中的总酚含量最高,按HPLC法测定结果,17个品种苦荞麸皮中总酚平均含量为4 410.23 mg/100 g,分别是壳和粉中总酚平均含量的4.8倍和15.5倍。在所有样品中共鉴定出8个多酚组分,其中芦丁为主要成分,在壳、麸皮和粉中的含量分别为342.55—1758.06 mg/100 g、2 653.84—5 488.55和148.23—542.68 mg/100 g,分别占壳、麸皮和粉的总酚含量的82.13%—90.16%、87.71%—92.09%和80.85%—86.53%。绿原酸只在壳中被检出,而金丝桃苷主要存在于壳和麸皮中。不同产区的不同品种苦荞中多酚的分布及含量差异显著,其中,云南产的苦荞壳中的总酚含量显著低于四川和陕西产的苦荞壳中总酚含量,但麸皮中的总酚平均含量却高于四川产苦荞麸皮中的平均含量,与陕西产苦荞接近。DPPH和ORAC抗氧化性结果均显示,所有苦荞样品麸皮的抗氧化性最高,粉的抗氧化性最低;总的来说,陕西产苦荞的壳、麸皮和粉均具有最高抗氧化性,云南产的苦荞壳和粉的抗氧活性最低,但全谷具有最高的抗氧化活性。【结论】不同产地不同品种苦荞的多酚含量分布及抗氧化活性显著不同,所有样品的DPPH和ORAC抗氧化值均与总酚含量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