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3篇
农学   55篇
基础科学   4篇
  55篇
综合类   133篇
农作物   8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5—2015年中国县域芝麻生产的时空演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阐明我国芝麻生产的时空变化特征,基于1985—2015年的我国县域芝麻生产统计数据,采用集中度、重心迁移、产量贡献率、优势度等指标,对我国芝麻种植面积、产量和单产的时空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985—2015年,我国芝麻产量和面积的分布基本一致,主要集中在大别山山脉一带和辽宁省西北部;全国芝麻单产水平不断提升,种植面积自2000年起小幅缩减,而产量变化处于明显的波动状态。2)30年间,全国芝麻产量集中度和面积集中度变化波动较小,集中地区分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我国芝麻产量、面积重心同步向南偏西方向迁移,迁移距离分别为252和344 km。3)我国芝麻生产的主导因素一直为面积,占比为40.0%—49.9%;我国芝麻的生产优势区主要在河南、安徽、湖北、江西四省。近30年来,我国芝麻种植变化受其自身特性、病虫害、湿害以及政策等影响,芝麻生产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优化和调整我国芝麻生产的政策倾向、种植结构、良种研发以及栽培管理等方面尤显关键。  相似文献   
2.
近60年河北省冬小麦干旱风险时空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力  陈阜  雷永登 《作物学报》2019,45(9):1407-1415
干旱是造成作物减产的主要自然灾害,开展作物干旱成因机制和时空特征研究,对于稳定区域粮食生产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河北省内18个国家标准气象站点1958—2016年的长时间序列观测资料,采用水分亏缺指数(CWDI)作为干旱评价指标,分析了近60年来河北省冬小麦的干旱风险时空格局;通过CWDI对不同气象因子的敏感性分析,进一步探究了冬小麦干旱的成因机制。研究表明,冬小麦生育期需水量和干旱风险呈先增后减再增加的特征,在拔节–抽穗阶段的干旱风险最高,其次是抽穗-成熟阶段。冬小麦全生育期间干旱等级以重旱和特旱为主,特别在其产量形成的关键生长中后期,河北省东南部黑龙港地区面临较高的旱灾风险。冬小麦干旱受降水、气温、湿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降水;气温是影响冬小麦生育后期干旱程度的关键因子,伴随近几十年气候变化冬小麦生长期内温度明显升高,将增加冬小麦生长期的耗水量和灌溉需求。本研究揭示了气候变化影响下河北省冬小麦干旱风险的时空演变规律,识别出了干旱灾害的高风险区和关键生育期阶段,可为优化冬小麦灌溉管理和农田防灾减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利用东北农作区58个气象站点1961—2010年的逐日气象数据,基于Simulation of Evapotranspiration of Applied Water(SIMETAW)模型分析气候变化背景下东北农作区春小麦生育期内作物需水量(Crop evapotranspiration,ETc)和灌溉需要量(Evapotranspiration of applied water,ETaw),以及典型站点春小麦的灌溉需求指数(Irrigation demand index,IDI)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年来,东北农作区日平均温度呈显著上升趋势,平均降水量下降趋势不明显,平均太阳辐射及作物蒸散量呈显著下降趋势。春小麦生育期作物需水量和灌溉需要量呈下降趋势,其分布均表现为西多东少。50年来春小麦作物生育期需水量下降主要集中于松辽及兴安岭南部地区,东部地区变化趋势不明显;生育期灌溉需要量下降集中于松辽及兴安岭地区,三江平原地区略有增加,长白山地区多年保持平稳。  相似文献   
4.
平原粮食高产区藁城市种植业结构变动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藁城市农业总体结构和种植结构的变化动态进行了分析,认为目前藁城市的农业生产已经改变单纯依靠种植业的不合理局面,而逐步趋势向农牧结合;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畜牧业的比重趋势于上升态势,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应突出饲料作物,形成粮食作物-饲料作物-蔬菜瓜果三元结构;最后对面临的问题和发展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覆盖免耕夏玉米耗水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6,自引:5,他引:46  
以无覆盖翻耕、无覆盖铁茬等常规耕作为对照,对覆盖免耕夏玉米的耗水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耕作并没有大幅度增加或者减少夏玉米的耗水量,不同耕法夏玉米耗水量差异不大;同翻耕、铁茬等相比,覆盖免耕夏玉米耗水在时间和空间分配上有所改变,即覆盖免耕夏玉米前期耗水少,后期耗水量增加,蒸散量加大,而且覆盖免耕有效地减少土壤棵间蒸发,却增加了作物的蒸腾量,变非生产性耗水为有效耗水,有利于夏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基子水分敏感指数的作物水分生态适应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物与水分的关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对作物水分生态适应性的科学评价有利于为制定合理的节水灌溉制度、确定适宜的灌水定额、作物布局以及种植结构调整提供依据.评价作物水分生态适应性应体现水分与作物产量的关系,基于这样的考虑.引入作物水分敏感指数(λi)的概念,并将其与作物各生育时期需水量、有效降水量合理地联系起来,计算出作物水分生态适应性度(WEAJ),以此为依据评价了北京地区冬小麦、夏玉米的水分生态适应性.结果表明:冬小麦、夏玉米的水分生态适应度分别为0.374和0.594,夏玉米的水分生态适应性强于冬小麦.评价体系综合反应了作物需水耗水特征、作物生育期内降需水平衡特征及水分与作物产量的关系,方法科学合理,适用于其他地区和作物.  相似文献   
7.
膜下滴灌对加工番茄水分利用效率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新疆石河子研究了膜下滴灌对加工番茄耗水特征、水分利用效率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膜下滴灌处理番茄总耗水量较常规沟灌降低8.37%~59.33%,总耗水量也随滴灌量的增加而增加。膜下滴灌加工番茄耗水量以盛果期最高,开花座果期次之,成熟期和苗期最低,其日耗水强度表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总体低于常规沟灌处理。与常规沟灌相比,膜下滴灌能提高番茄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番茄红素、Vc、可溶性酸和总糖含量以及糖酸比。从节水高产灌溉的角度考虑,当地加工番茄膜下滴灌量以6150 m3/hm2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8.
土地当量比(LER)的计算校正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目前运用土地当量比(LER)定量评价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地利用率过程中仅仅依靠作物产量进行计算所存在的弊端,提出了以作物产值、产品燃烧热或能值三种指标计算土地当量比(LER)从而衡量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地利用率大小的校正方法。  相似文献   
9.
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对华北平原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土层的增加,除秸秆深耕还田外其他三个处理下磷酸酶、转化酶活性均显著降低,而过氧化氢酶活性则呈升高趋势。其中秸秆免耕还田下过氧化氢酶、磷酸酶、转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三个处理,秸秆旋耕还田下过氧化氢酶和磷酸酶活性次之,而秸秆深耕还田下转化酶活性则显著高于秸秆旋耕还田,深耕秸秆不还田处理下各种酶活性均处于最低。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灌溉农田水资源利用效率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各种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水分能量生产效率和水分经济利用效益评价为依据,对北京市灌溉农田的水分利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提出了该区域优化粮食作物、果树和瓜菜类作物的种植结构,推进节水型种植业发展的思路与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