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3篇
农学   5篇
  1篇
综合类   24篇
农作物   3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棉花常规施肥技术存在的施肥次数多、技术复杂、用量大、利用率低、中后期土壤追肥操作不便、施肥易受天气影响等问题,研究了主栽棉花品种营养特性,研制了易降解棉花专用缓控释肥缓控释包膜新材料、系列配方,创新了生产工艺,研制的专用缓控释肥实现了棉花减量简化一次性施肥,变革了棉花施肥技术,解决了常规技术中施肥集中期与干旱雨涝等灾害高发期重叠导致的无法追肥或肥害、从而减产的重大难题。与等养分常规施肥相比,应用该技术棉花单产增加 3.8%~14.1%、增效10.1%~25.5%;减少施肥用工50%以上,等产量情况下单位面积减少施肥11.2%~52.3%。以棉花减量简化一次性施肥为核心技术,建立了棉花绿色轻简高效栽培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2.
棉花是国内重要的经济作物和纺织工业原料,是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但棉花生产机械化程度低,现代植棉业发展缓慢,特别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棉区,一家一户的棉花种植规模小、效率低。近年来,国内农用无人机产业快速发展,农用无人机技术是发展智慧农业的有效保障手段之一,它为棉花产业向机械化、智能化升级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撑。通过对农用无人机应用发展现状,及其在棉花病虫草害防控、化学调控、脱叶催熟等田间管理应用情况进行概述,提出了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发展展望,以期为推动国内棉田无人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基于数码图像识别的棉花氮营养诊断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田间试验条件下不同施肥处理棉花不同叶位图像色彩参数(G、NRI、NGI、NBI、G/R和G/B)与硝态氮含量、叶绿素测量值(SPAD)、叶绿素含量等营养指标间的相关性,确立棉花氮素营养诊断的最佳色彩参数和曲线方程,以期为新型数码图像技术在棉花氮素营养诊断的应用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于2012—2013年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安庆试验基地进行不同施肥处理的田间试验,供试品种为‘湘杂棉8号’F_1。设置8个施肥处理。分别在棉花蕾期、花铃期用Nikon D80数码相机获取棉花不同叶位图像并取样分析,研究数码相机进行棉花氮素营养诊断的最佳色彩参数,确定棉花氮素营养诊断的曲线方程。结果表明:(1)倒3叶硝态氮含量与红光标准化值NRI的相关性最好,R~2=0.8754。功能叶倒4叶次之,R~2=0.8013。(2)除倒1叶外,各叶位的SPAD值与数字化指标之间均有着良好的相关性。倒2叶与绿光标准化值NGI的相关性最好,相关系数为0.9591。(3)对于叶绿素含量,倒1叶与蓝光值B值相关性最好,为曲线正相关,R~2=0.9444。其次为倒3叶、倒4叶,相关系数分别为0.9294、0.931。因此,在进行棉花不同叶位氮素营养诊断时,应选择上部叶位倒1叶、倒2叶、倒3叶、倒4叶,并选择色彩参数B值、蓝光标准化值NBI、NRI进行相关性分析与诊断。  相似文献   
4.
棉花育种上对于稀有种质材料一般采用精量点播、地膜覆盖或营养钵育苗进行繁殖,往往由于出苗率和成苗率低导致珍贵种质资源丢失.棉花无土基质育苗、无载体裸苗移栽技术(也称"两无"栽培技术,以下简称基质育苗移栽技术)是由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研究完成的.本项目组尝试应用基质育苗移栽技术繁殖棉花稀有种质材料取得成功,充分发挥了该技术育苗成苗率高、移栽成活率高的优势,为基质育苗移栽技术在棉花科研中扩大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棉花专用配方缓控释复合肥示范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示范研究棉花专用缓控释复合肥对棉花的生育进程、产量性状及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缓控释复合肥的施用对棉花生育期的影响与常规施肥差异不大.但提高了果枝数,地膜覆盖可以增加株高及果枝数;施用缓控释复合肥与盖膜相结合可增加结铃.从而提高了子棉产量;施用缓控释复合肥且在盛花期少量追施尿素可以改善棉花的纤维品质,地膜覆盖不利于纤维品质的改善。长江流域棉区在地膜覆盖棉田使用基施专用配方缓控释复合肥1500kg/hm2+盛花期施尿素97.5kg/hm2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相同播种日期,不同栽培技术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两无”栽培技术与营养体育苗移栽相比,移栽成活率高,缓苗期短,单株成铃增加,籽棉产量高,纤堆品质相当。病害发生轻,倒伏轻;“两无”栽培技术与直播相比。生育期晚,籽棉产量低,纤维品质优,病害轻,倒伏重;地膜覆盖与未覆盖的比较。生育期早,产量高,纤维品质差.病害轻。倒伏前期重后期轻。可见“两无”覆膜移栽是继营养体育苗移栽技术后的一项增产、增效的栽培新技术。  相似文献   
7.
皖杂3号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选育的高产、优质、抗病杂交棉新组合。该组合表现丰产性好,衣分高。抗病性好,纤雏品质优。本文介绍了皖杂3号的特征特性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在人工控制土壤水分的防雨棚下,制造人为的水分胁迫环境,通过比较试验和结合实验室生理分析,比较不同株型及群体特征棉株水分利用率与生态生理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棉花水分利用率高的理想株型主要表现为:果节间长度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果枝粗,果枝的弯曲度小,果枝向值大。理想株型加上合理的群体密度可大大提高水分利用率。  相似文献   
9.
皖棉27号是皖棉133与皖棉17号配置的杂交组合。2000年进入株行试验,表现高产、优质、抗病。2001年进入品比试验,结果表明产量和品质都显著超过对照皖杂40F1,且抗枯萎病,耐黄萎病。2003年参加安徽省棉花区域试验,表现优质、高产,抗枯萎病,耐黄萎病;2004年继续参加安徽省棉花区试,同步进入生产试验。2005年1月30日经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1特征特性该组合属中熟偏早型品种,生育期128天,株高110cm左右,株型较紧凑,呈塔形;第一果枝节位为7.9,果枝17.5个;叶片中等大小,茎秆粗壮,光滑;整齐度较好,长势较强;铃较大,铃重5.58g;子…  相似文献   
10.
棉花栽培试验的多因素多指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灰色多层次综合评判方法,对氮、磷、钾和密度4因素栽培试验的结果进行产量、品质等多指标的多层次综合分析,直接求出5套栽培措施的优化组合.全面地反映栽培措施对棉花的综合影响,在生产上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