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农学   10篇
综合类   17篇
农作物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棉花黄萎病是棉花主要的病害之一,我国黄河流域棉区发生十分普遍,江苏省自70年代末有零星发生后,蔓延迅速。本研究的目的:通过抗性鉴定,筛选出抗黄萎病的种质,供杂交育种和生产上直接利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TM-1×三裂棉、江苏棉1号×斯特提棉、泗棉2号×Alll 3个种间杂种F_1的主要形态特征及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的染色体行为。3个种间杂种F_1的花器官性状大多趋向于父本野生棉,如花冠颜色、花心等;营养器官大多趋向于中间型,如叶色、叶形等。杂种F_1均表现高度不育。减数分裂中期Ⅰ的染色体构型依次为:13.73Ⅰ 12.52Ⅱ 0.03Ⅲ 0.04Ⅳ,28.03Ⅰ 5.38Ⅱ 0.07Ⅲ和33.26Ⅰ 2.87Ⅱ;其染色体组亲和性指数分别为0.9715、0.4192和0.2208。这一结果表明:(1)陆地棉与三裂棉的亲缘关系较近,与斯特提棉的亲缘关系较远,与Alll的亲缘关系更远;(2)泅棉2号×Alll的F_1染色体数为2n=3x=39,其染色体数x=13与棉属相同,其次因Alll原产于澳大利亚,形态上与纳尔逊氏棉、澳洲棉比较接近,因此推测它可能属于棉属的C染色体组种。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海岛棉(Gossypium barbadense,(AD)_2)、与瑟伯氏棉(C.thurberi,D_1)、辣根棉(G.armourianum,D_(2-1))、裂片棉(C.lobatum,D_7)和松散棉(C.laxum,D_8)等4个D染色体组的杂种三倍体F_1主要形态遗传变异及其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配对的研究结果。这4个种间杂种F_1,有的表型象海岛棉,有的象野生二倍体棉,有的表现为中间型。每细胞染色体平均构型依次为:12.83Ⅱ+13.27Ⅰ+0.024Ⅲ;12.10Ⅱ+14.84Ⅰ;12.44Ⅱ+14.24Ⅰ+0.02Ⅲ和12.70Ⅱ+13.40Ⅰ+0.025Ⅲ+0.033Ⅳ;完全配对成13Ⅱ和13Ⅰ的细胞,其比例分别为60.3%、19.9%、42.2%和45.9%。这表明:在这4个D染色体组棉种中,以瑟伯氏棉与海岛棉的关系最为密切,其次为松散棉、裂片棉,而辣根棉的关系最远。本文还讨论了这4个D染色体组种与海岛棉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4.
陆地棉(G.hirsutum L.)与异常棉(G.anomalu...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
1979年9月24日起,我们四人作为赴墨西哥棉花考察组,在墨西哥进行了为期一月的参观访问。主要调查了解墨西哥棉花的栽培技术、棉花种质资源的收集研究利用情况、棉花育种工作的动向等。墨西哥政府的有关部门和各界人士,给予我们十分热情友好的接待。 我们重点考察了2个农业研究中心,即西北部农业研究中心(CIANO)和北部农业研究中心(CI  相似文献   
6.
外源海岛棉DNA诱导中棉性状的变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远缘杂交日益成为育种中扩大遗传变异的手段.我们用中棉和陆地棉种间杂种为材料,先后育成长绒2号,江苏棉1号、3号.但长期以来,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和杂种的不孕性,阻碍了这项工作的深入开展.随着科学研究的进展,目前找到一些新的解决方法.例如,外源海岛棉DNA诱导陆地棉能引起性状变异.四倍体棉种海  相似文献   
7.
启东、海门两县是江苏省主要产棉区域,具有既能高产又能稳收的特点。以1961—1962年两年平均而言,占全省棉田面积的13.26%,比全省平均单产高出50.20%,占全省总产的19.99%。不仅棉花高产稳收,粮食产量也是如此。夏熟作物三麦、蚕豆,虽因前后作套种关系,播种较稀,但平均亩产量仍达125斤(1958—1962年平均)。秋熟作物以玉米、大豆间作为主,虽系旱作杂粮,  相似文献   
8.
棉属野生种枯萎病黄萎病抗性鉴定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的抗病、抗虫基因,很多存在于棉属野生种中.为了探索不同种(Species)的抗病性.以向陆地棉转育,我们从1986~1991年系统地进行了棉属野生种枯、黄萎病抗性鉴定.枯萎病在致病力强的南京型和启东型混合菌种人工病圃进行;黄萎病在落叶型菌种人工病圃进行,现将初步鉴定结果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9.
棉属野生种,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已报导的共31个,其中有的抗病虫,有的抗旱、抗寒,有的无蜜腺,有的无棉毒素,有的具有高品质的潜力,有的可提供胞质雄性不育基因,是很宝贵的种质资源.在国外,利用野生种和栽培种杂交,曾育成了一些品种.1978年,我们在江苏省植物研究所的大力帮助下,从国外引进的十多个野生棉种,在南京试种成功,并有部分获得了种子.这些野生种是:1.澳洲棉G.australe F.Muel-ler,分布在澳洲北部,染色体组符号C_3;2.比克氏棉G.bickii Prokh,分布在澳洲北部和中部,染色体组符号C_4~3;3.异常棉G.ano-mulam Wawra&Peyr,分布在非洲北部和南部,染色体组符号B_1;4.索马里棉G.Soma-lense(Gurke)Hutch.分布在非洲东北部,染色体符号E_2,5.瑟伯氏棉G.thurberi Tod,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原产澳大利亚的稀毛棉(G.pilosum)、皱壳棉(G.costulatum)、杨叶棉(G.populifolium)的核型。稀毛棉的核型公式为2n=2x=26=16m(4sat)+10sm,皱壳棉为2n=2x=26=16m(4sat)+10sm,杨叶棉为2n=2x=26=18m(4sat)+8sm。随体均有两对,一对位于第11对染色体的长臂上,另一对位于第13对染色体的短臂上。平均臂比和长度比分别为稀毛棉1.53和2.51、皱壳棉1.55和2.31、杨叶棉1.49和2.37,其核型均属于Stebbins的2B类型。对称系数稀毛棉为26.04,皱壳棉为27.93,杨叶棉为28.32。三者彼此之间的核型重合率均在90%以上。核型的同质性说明三者在起源上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