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19篇
农学   25篇
基础科学   27篇
  20篇
综合类   108篇
农作物   19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4篇
园艺   35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床上大部分抗血小板药物存在继发性出血等副作用,亟需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抗血小板药物。二磷酸腺苷(ADP)和花生四烯酸(AA)是介导血小板聚集的主要物质,文章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是否抑制ADP或AA诱导大鼠血小板聚集和活化。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正常鼠血小板活化组、阿司匹林干预后血小板活化组、FGF-21高、中、低剂量干预后血小板活化组。给药干预后提取各组血小板,分别用ADP或AA处理,观察处理后血小板聚集情况以及P选择素和血栓素(TXB2)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正常鼠血小板经ADP或AA处理活化后,血小板聚集率显著升高,血浆中P选择素和TXB2含量明显上升;与正常鼠血小板经ADP或AA处理活化后相比,经阿司匹林和FGF-21干预后分别经ADP或AA处理活化后的血小板聚集率显著下降,血浆中P选择素和TXB2含量显著下降;FGF-21干预组经ADP或AA活化后,血小板聚集率、P选择素和TXB2含量下降水平呈明显剂量依赖性。目前国内外尚未发现FGF-21对血小板聚集与活化作用的相关报道,研究首次证明FGF-21具有抑制ADP和AA诱导血小板聚集和活化作用及明显的抗血凝作用,填补FGF-21在抗血凝研究领域空白,为开发安全有效的抗血凝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基于GM(1,1)的天然次生林空间结构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系统地分析已有天然次生林林分空间结构数据,通过灰色模型预测天然次生林林分空间结构各指标未来的发展趋势,对天然林经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方法】以湖南大围山自然保护区典型次生林为研究对象,依据结构化森林经营理论,选取了混交度、竞争指数、角尺度、空间密度指数、开阔比数、大小比数、林分综合均质性指数作为天然次生林林分空间结构合理性评价与预测的量化指标,构建了基于GM(1,1)的天然次生林林分空间结构灰色预测模型。模型将2008年林分空间结构各指标的平均值作为初始值,并在研究区设置了面积为20 m×20 m的5个研究样地(M1,M2,M3,M4,M5),利用保护区2008-2018年典型样地林分空间信息,预测了研究区调研样地2019年-2021年林分空间结构各指标未来的变化趋势。【结果】利用精度检验机制对该模型的精确度进行了有效性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所有指标预测合格概率P合=71.43%,良好的概率P良好=22.86%,优的概率P优=5.71%,表明该预测模型符合精度检验要求。【结论】样地未来3 a各指标整体变化尺度不大,林分空间结构基本稳定。从各指标在2008-2018年时空上的变化规律来看,各样地林分平均竞争指数、平均大小比数及平均空间密度指数是影响林分均质性指数的关键指标。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叶面追肥对冬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通过品种、喷洒时期的2因素随机区组试验,对不同施用时期和施用次数处理的旗叶叶绿素含量、产量和品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冬前和拔节期喷洒金太龙叶面肥提高了旗叶叶绿素,灌浆期喷洒处理叶绿素含量无明显变化。从产量来看,金太龙叶面喷施肥最佳喷施时期是小麦苗期和拔节期;冬前+拔节+灌浆3次喷洒,可显著提高产量。从品质来看,喷洒金太龙叶面肥对小麦品质提高具有一定作用,拔节期、抽穗期喷洒金太龙叶面肥对品质的提高作用更强;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多次喷洒金太龙叶面肥虽然会提高产量,但对品质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分别以油酸甲酯和二甲苯为溶剂制备1.8%阿维菌素乳油(EC),用闭口闪点试验器和旋转粘度计测定闪点温度和粘度,室内比较2种溶剂制备的1.8%阿维菌素EC 1500,2000,2500倍液对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Drury)、桑白蚧Pseudaulacaspis pentagona(Targioni-Tozzetti)的药效。结果表明:以油酸甲酯和二甲苯为溶剂制备的1.8%阿维菌素EC的闪点温度分别为170.4,29.8℃;粘度分别为5.5,4.3 mPa·s。在稀释倍数和药后时间相同时,油酸甲酯制备的1.8%阿维菌素EC对棉蚜、美国白蛾、桑白蚧的室内药效均高于二甲苯制备1.8%阿维菌素EC,油酸甲酯可以替代二甲苯,对1.8%阿维菌素EC具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5.
红菜薹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7个红菜薹(Brassica campestris ssp. chinensis var. purpurea)种质进行了基于ISSR分子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从2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0条重复性好,条带清晰的引物,通过ISSR-PCR扩增后,共检测到83个位点,平均每引物扩增出近8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有80个(96.39%)。扩增产物片段大小都在100~2 000 bp,相似系数在0.47~0.90。当相似系数在0.72时,可将47份红菜薹资源分为7类。等位基因数平均多样性指数(I)为0.481 0;基因多样性0.322 2;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1.975 9;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559 9。红菜薹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研究为净化红菜薹同名异种、同种异名的市场乱象,确定红菜薹种质资源相互之间的亲缘关系提供了理论支持,也为红菜薹资源的利用和育种提供了分子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对新疆奇台县马铃薯疮痂病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研究,从该地区采集马铃薯种植区病薯块茎及根际土壤,利用植物组织分离法、稀释涂布分离法分离菌株,并检测致病基因txtAB、nec1、tomA,结合小萝卜幼苗法和小薯片法测定菌株的致病性;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菌株5-51和B4K3-21具有txtAB致病基因;小萝卜幼苗抑制率分别为73.55%、77.20%,能使小薯片表面变褐,坏死;菌株K1-4和T6同时具有txtAB、nec1、tomA等3种致病基因,小萝卜幼苗抑制率分别为80.86%、77.42%,均能使小薯片和萝卜片表面变褐、坏死且具有较强的致病性。生物学测定发现菌株K1-4、T6、5-51、B4K3-21能以D-葡萄糖、α-乳糖、蔗糖、D-果糖、肌醇、D-甘露醇为单一碳源,以L-赖氨酸、甲硫氨酸、酪氨酸为单一氮源,经16S rDNA序列分析,菌株K1-4、T6、5-51与Streptomyces galilaeus(MK 424308.1)的亲缘关系最近,相似率为99.86%,菌株B4K3-21与Streptomyces euro...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当前国内农机管理与农机新技术推广应用现状,同时阐述了农机管理要点,最后总结了一些有效的农机新技术推广应用策略。旨在有力推动农机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研究不同光质处理后红肉桃果实成熟期果肉的色泽、类胡萝卜素组分及其含量的变化,以红肉桃品种半斤桃为试验材料,于盛花后40 d分别进行不同光质纸袋(黄色单层袋、外黄内黑双层袋)套袋处理,以不套袋作为对照.果实成熟时测定半斤桃果实单果质量、硬度、果肉的色差、类胡萝卜素组分及其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照度和光谱处理对半斤桃果实成熟期果实的硬度、果肉色泽、果肉β-隐黄质、α-胡萝卜素含量均没有影响,而对果实的单果质量影响不同,其中50%照度、20%蓝光、50%红光(黄色单层袋)处理可提高果实的单果质量,0照度、0光谱(外黄内黑双层袋)处理对果实单果质量没有影响.不同的照度和光谱处理对半斤桃果实成熟期果肉叶黄素、β-胡萝卜素含量的累积有一定的影响.其中0照度、0光谱(外黄内黑双层袋)有利于叶黄素含量的累积,主要与红光密切相关,相关系数达-0.99;不利于β-胡萝卜素含量的累积,主要与蓝光密切相关,相关系数达0.80.此外,50%照度、20%蓝光、50%红光(黄色单层袋)能提高了半斤桃果实成熟期果肉玉米黄素含量,但与光质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不同菜豆品种4种抗营养因子水平差异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尚蕊  吴华  郭瑞  刘琴  潘磊  李佳楠  胡志辉  陈禅友 《园艺学报》2015,42(11):2163-2173
菜豆中植物凝集素、皂苷、胰蛋白酶抑制剂和植酸等抗营养因子是引起菜豆食物中毒的内源物。以56份食荚菜豆品种为材料,测定了鲜荚中4种抗营养因子含量或活性。结果表明,供试菜豆品种群体4种抗营养因子水平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植物凝集素含量(均值为1.743 mg·g~(-1))和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均值为1.680 mg·g~(-1))变异系数均在100%以上,品种频率分布曲线主峰明显,但在极高和极低区域均有品种间断分布,出现了品种水平的数量等级差异;皂苷含量(均值为3.730 mg·g~(-1))和植酸含量(均值为3.102 mg·g~(-1))变异系数均低于41%,品种频率分布曲线呈近正态分布,主峰明显,双尾有低频率连续分布。相关分析表明,植物凝集素含量与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聚类分析将供试56份菜豆品种划分为3个品种群,近80%品种聚于抗营养因子中等水平品种群,近12%品种居于较低水平。由于菜豆植物凝集素是食用致毒性的主要内源物,同时其和胰蛋白酶抑制剂等均与菜豆田间抗病虫性密切相关,预示着筛选出极低水平植物凝集素的菜豆品种是可行的,但同时可能会降低其田间抗病虫性。  相似文献   
10.
红花槭新品种‘金色秋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色秋天’是从加拿大引进的红花槭实生苗中选育出的新品种。叶片为五裂,10月下旬开始逐步转为金黄色,11月中旬为最佳观叶期,观叶期达30 d。8年生母树未见开花和结实。树体生长健壮,适应性广,适合安徽省及周边地区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