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3篇
  4篇
综合类   15篇
  2022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太湖流域农村生活垃圾面源污染贡献值估算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农村生活垃圾是太湖流域农村面源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选取太湖流域大浦镇农村地区为调查区域,调查农村生活垃圾产生密度和雨水径流量,确定农村生活垃圾对面源污染的贡献值.结果表明,农村生活垃圾村域产生密度为105.9 t·km-2·a-1(含集贸市场垃圾),地表径流量为45.0万m3·km-2·a-1,农村生活垃圾弃置使径流增加的N、P浓度分别为3.3 mg·L-1、0.7 mg·L-1(即面源污染贡献值),均超过太湖重富营养化的N、P浓度限值,因此,从源头上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污染问题,避免垃圾任意堆放释放污染物,对解决太湖农村面源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针对西北风沙土保水保肥能力差的问题,通过盆栽试验研究4个不同的有机酸土壤调理剂用量(0、20、40、60 g/kg)对西北障碍性土壤风沙土的水肥状况以及种植箭筈豌豆和玉米出苗率的影响,应用方差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进行综合评价,为合理利用有机酸土壤调理剂改良风沙土理化性状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施用有机酸土壤调理剂可以显著提高风沙土中有效态及全量氮、磷、钾养分含量以及有效养分占比。60 g/kg有机酸调理剂用量下种植箭筈豌豆和玉米,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较未施用处理分别提高167.01%、300.25%、74.32%和70.00%、212.84%、108.28%。作物生长期内水分蒸发散失量随着土壤调理剂用量的提升不断降低。调理剂用量60 g/kg时,种植箭筈豌豆和玉米的水分蒸发散失量较未施用调理剂处理分别显著下降22.43%和32.42%。但两种作物出苗率均随调理剂用量的提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在调理剂用量为20 g/kg时达到峰值。土壤盐分测定结果也显示除钾、钙、镁离子等有益元素外,钠离子和氯离子也随着调理剂用量的提升显著提高,但全盐含量差异不显著。利用主成分分析对15个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有机酸土壤调理剂用量的提升,综合评分不断提高。因此,风沙土上调理剂的最佳用量为60 g/kg。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不同种类蔬菜废物的高温好氧降解试验,研究了其好氧降解过程中各种生物质组分的降解规律。结果表明,易降解组分如总糖、蛋白质、脂肪及半纤维素等,其降解率均较高,平均降解率为55.6%,而且降解主要集中在好氧降解前期(0 ̄6d),难降解组分主要在后期(6 ̄14d),平均降解率仅为20.9%。统计分析表明,各生物质组分高温好氧降解可用一级动力学描述,其中易降解组分的降解速率常数为0.090 ̄0.147d-1,难降解组分为0.025 ̄0.035d-1。不同生物质降解速率常数大小顺序为:脂肪>总糖>半纤维素>蛋白质>纤维素>木质素。  相似文献   
4.
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流收集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为提高已在太湖地区农村示范运行的生活垃圾源头分流收集系统的有效分拣率,通过建立分拣人员个人决策(经济)模型.对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有效分拣率影响的敏感度排序为:劳动力成本〉垃圾中可回收废品含量〉可回收废品单价〉垃圾处置成本〉垃圾中可堆肥垃圾含量。根据各因素的可调控性,建议采用由分拣人员定额包干垃圾处置成本的方式,以刺激分拣人员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有效分拣率。  相似文献   
5.
村镇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及技术路线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国村镇生活垃圾的年产生量已经超过城市的生活垃圾清运量,但现状处理水平低下。基于国内村镇生活垃圾产生状况的调查结果,分析了村镇生活垃圾的可处理特征,结合对国内外村镇生活垃圾处理模式的综述,重点探讨了我国村镇生活垃圾的处理模式选择。以不同物流(组织)模式下的环境、资源和经济效应比较为依据,认为按村镇生活垃圾产生的面积密度为划分指标,我国村镇生活垃圾分别适合采用"全集中"和"村镇县协同"的处理物流模式。"村镇县协同"模式是协调人口(垃圾产生)低密度区域生活垃圾处理环境和经济效益的有效方式,其实施的适宜技术路线为:收集人员分类,可降解与渣土组分分别就地生物处理和(简易)填埋,其他组分由县以上政区有关部门集中处理,且无需"日产日清"。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震灾后3~5年过渡居住期间,四川地震灾区产生的生活垃圾和粪便等易腐废物的处理处置技术方案选择。灾区生活垃圾和粪便的每日产生量均将超过5 000 t。过渡期生活垃圾的管理建议为在居民点进行源头分类,易腐部分进行10~20 d的高温好氧生物处理达到无害化和初步稳定要求后,进入简易填埋场或土地利用;粪便则在化粪池原位厌氧处理。  相似文献   
7.
我国村镇生活垃圾处理现状与技术路线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综述,概括了我国村镇生活垃圾的产生与处理现状,重点根据村镇生活垃圾处理成本和技术进展,讨论了我国村镇生活垃圾处理的适用技术路线。目前,我国村镇两级居住社区的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分别为0.5~1.0kg·(人·d)-1和0.4~0.9kg·(人·d)-1,产生量与地域经济发展水平正相关;垃圾主要组分为易腐有机垃圾,可回收废品的比例较低。我国的村镇生活垃圾处理水平同样与地域经济水平正相关,发达地区采用的集中式处理模式,有利于终端处理的规模效益和无害化,但运输成本高达总成本的50%左右;而在分类收集的前提下,易腐有机垃圾就地处理可实现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基于我国村镇垃圾组成的特点,提出了"分类分散处理与集中处置结合"的技术路线,可在村镇就地处理与利用60%~80%的垃圾量,有效削减处理总成本并提高无害化水平。推进村镇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的规范化,推广全过程专业化运营模式,加强垃圾处理过程物流管理等,是促进我国村镇生活垃圾处理规范化发展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8.
太湖地区农村生活垃圾管理模式与处理技术方式探讨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23  
为探索太湖地区区域农村生活垃圾可行的管理模式,依托宜兴市大浦镇2个行政村示范运行的生活垃圾收集系统,对该区域农村生活垃圾的产生状况和管理背景进行调查,并结合当地可能的物流消纳去向对其处理技术方式和管理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的农村现状生活垃圾产生率为0.15~0.27kg·人-·1d-1,产生密度为0.17t·km-·2d-1,均远低于周边城市。生活垃圾组成以可堆肥物和废品为主,废品类垃圾中可通过现有回收市场分流的占17%。农村生活垃圾不适合填埋和焚烧处理,宜通过源头分拣(废品回收)和后续的堆肥农肥化,利用现有物流容量条件消纳。生活垃圾收集成本为3.4元·户-·1月-1,可利用村民的支付意愿筹集平衡;后续处理成本为455元·t-(1农肥),有可能通过产品出售平衡,使处理设施的企业化运行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脱水污泥生物干化及产物农用性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污泥的生物干化及产物农用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本研究探讨了不同调理剂对生物干化堆体温度和产物含水率的影响,分析了干化过程中有机物的降解,及干化产物生物稳定性和重金属含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以稻草为调理剂的堆体最高温度可达67℃,干化产物含水率可从73%降至52%,产物4日耗氧呼吸速率降至10mgO·2g-1DM,显示了较好的稳定性。生物干化过程中,蛋白质和腐殖质含量逐渐降低,而多糖含量比较稳定。生物干化后产物重金属含量有所提高,除Zn部分超标外,其余重金属均未超出《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4284—1984)规定的限值。  相似文献   
10.
小城镇是我国城镇化过程中的人口导入区,其生活垃圾处理水平对农村环境卫生质量有重要的影响;同时,小城镇也是农村区域的基层行政管理中心,对村庄生活垃圾的管理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讨论小城镇生活垃圾的处理模式对镇区本身和周边村庄生活垃圾的处理均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小城镇生活垃圾的产生特征,分析了小城镇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讨论了小城镇生活垃圾处理的行政管理和财政支持条件;在概括现有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特征的基础上,结合不同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的成本比较,提出以“村分流-镇分流/处理/运输-县(市)处理”为特征的村镇县协同模式是小城镇生活垃圾处理的适宜模式.以镇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主要节点,有利于发挥小城镇的行政管理和财力优势,有效推进农村生活垃圾的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