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1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篇
  11篇
综合类   25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奶业全产业链绿色发展指标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奶业是关乎国民健康和食品安全的战略性农业产业,本文从社会发展、经济效益、产品生产、资源投入和生态环境5个方面选取28项指标,发展和完善了中国奶业全产业链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和分级标准。基于该指标体系,利用NUFER-animal模型,定量分析了1990—2017年中国奶业绿色发展指标的时空分布特征,剖析了产业绿色发展的限制因素,阐明了优化途径。结果表明:中国人均奶制品消费量稳步提高,从2.0kg?cap.?1?a?1增加到12.5kg?cap.?1?a?1;奶牛单产水平不断提高,从2.4t?head?1?a?1增加到7.0t?head?1?a?1,种养系统氮素利用效率由8.4%提升至14.4%;单位牛奶的资源投入和环境代价均呈下降趋势,生产单位牛奶的蓝水足迹由0.5 m3?kg?1降低到0.2 m3·kg?1,耕地资源投入量由18.5 m2?kg?1降低到3.3 m2?kg?1;养殖系统氨挥发量指标由21.9 g(N)?kg?1降低到7.0 g(N)?kg?1,但仍远远高于欧美国家水平;牛奶生产和加工成本逐年增加,利润却低于欧美等先进国家的水平。空间特征分析表明:农牧交错带和东部沿海地区产品生产、资源投入和生态环境绿色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北方地区牛奶及奶制品的生产、消费水平均高于南方地区。发展种养一体化产业链融合绿色发展技术与模式、构建产销一体化产业链融合绿色发展利益共享机制和形成全产业链质量追踪服务体系与国民消费信任机制是促进中国奶业振兴和绿色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山西省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及粪尿替代化肥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山西省畜牧业的发展规模,优化畜牧业发展的空间格局,进一步为山西省农牧业实现绿色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基于农牧生产系统养分平衡的方法,测算了山西省县域尺度的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结果表明,山西省的种植业与畜牧业发展规模在空间上存在一定的错位,种植业发达的地区主要分布在省域南部和中部的区县,而畜牧业发达的地区则分布在省域北部、中部和东南部的区县;山西省当前的畜牧业发展规模折合为2 371.77万猪当量,以粪尿氮作为约束指标,山西畜牧业可发展规模为5 976.01万猪当量;以粪尿磷(纯磷,下同)作为约束指标,山西畜牧业可发展规模为7 212.27万猪当量。综合粪尿氮磷承载力指数结果分析,超载区域主要分布在省域北部种植业欠发达的区县和省城太原周边的区县;全省粪尿氮、磷的有效供给量分别为18.28万t和3.15万t,可以分别有效替代氮、磷肥39.79%和33.21%。无论以粪尿氮或磷作为约束指标,山西畜牧业整体上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可适度增加畜禽养殖规模,但需要关注城市近郊区县的畜禽粪尿氮磷的环境排放和大中型养殖企业的点源污染问题。在畜禽粪尿养分资源管理策略上,则应考虑优化农牧业生产布局和区域间协同管理。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县域农业绿色发展指标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剖析河北省县域农业绿色发展的主要问题及限制因素,本文以河北省135个县(区)为研究对象,围绕社会、经济、生产力、资源和生态环境5个维度,选取了26项农业绿色发展指标,基于专家意见和统计资料,参照农业绿色发展程度将入选指标从高到低划分为Ⅰ、Ⅱ、Ⅲ和Ⅳ级,并定量分析了1996年和2016年河北省县域尺度的农业绿色发展指标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20年间河北省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农业机械化水平与农田灌溉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农业经济效益大幅增长,单位面积农业产值与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了1.96倍和3.05倍;农业生产能力持续提升,表现为单位面积热量产量及植物蛋白产量持续上升,氮素利用效率有所回升;资源投入持续增加,表现为氮、磷、农药及农膜的使用强度不断增加;环境风险仍处于较高水平。从空间变化来看,河北省东北部和南部地区社会发展、经济和农业生产的农业绿色发展程度呈提高趋势;而资源和生态环境指标绿色发展程度总体表现为下降趋势,呈现出西北部和东南部地区高的特征。5类指标绿色发展程度等级处于Ⅰ级水平的县域数量占比较高,呈现明显的空间差异。河北省农业绿色发展的主要瓶颈问题来自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是资源投入过高、种养结构改变和农牧分离严重,下一步需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持产地环境的清洁和生态系统的稳定,快速推进河北省县域的农业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4.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分析了河南小麦主产区麦作经营不同规模农户的经营行为,结果表明:新时期惠农政策的推进,农户经营分化加剧,小麦主产区不同规模农户麦作经营目的呈现多元化、集聚化与边缘化相结合的特征。不同规模农户因其麦作经营决策不同,家庭农业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投资倾向、粮地规模变化趋势、营粮成本增减幅度分异,进而导致中小及中大规模农户在增产贡献中播种面积贡献均在降低,单产贡献略有提升,而大规模农户则出现播种面积贡献增加,而单产贡献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山西农村固定跟踪观察户的资料,对农户农地流转行为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营地户减地行为总体强于增地行为,与此对应,营地户呈现强化包出行为而弱化包入行为的趋势,但现阶段包出力度仍低于包入力度;家庭拥有耕地的规模与零碎度、家庭收入水平、家庭劳动者接受培训的比率、家庭经营非农化程度、家庭人口数量等是影响农户农地流转的主导因素;农户在农地流转中表现出了较高的经济理性,尤其表现在高收入户、高文化户、受培训户和有声望户。  相似文献   
6.
以延津县小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例,分析了小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的成效,指出了小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存在的问题,重点从构建"优质优价"的市场体系、强化"优种优补"的政策取向、发挥"杠杆效能"的整合功能三方面提出了小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以期进一步完善小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明山西省农牧交错带农牧生产系统的氮素流动特征及其环境效应,进一步为山西实施区域养分资源管理、加快农牧交错带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整理统计资料、文献数据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使用食物链养分流动模型(nutrient flows in food chains,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use,NUFER)和GIS,估算山西省农牧交错带(主要涉及大同、朔州、忻州、吕梁、临汾和太原等6个地市)42个县区农牧生产系统的氮素账户平衡、流动路径及损失途径。【结果】不同县区农田化学氮肥投入存在“两极分化”的现象,投入水平范围在6.7-253 kg·hm-2,极值间相差38倍;各县区农田氮素的投入结构也表现出较大差异,主要跟当地化学氮肥施用习惯及农业种植结构有很大的关系;单位农田面积农作物主产品的氮素携出量范围在19.11-96.75 kg·hm-2,空间上整体呈现南北高、中部低的变化趋势;不同县区农田氮素盈余量在-16-202 kg·hm-2,氮素亏缺与盈余情况并存;区内畜牧生产系统中外源饲料氮素投入差异较大,朔州市的山阴县外源饲料氮素投入高达0.94×104 t,而忻州的五寨、临汾的隰县、大宁和蒲县,则可以通过作物生产系统来满足畜牧生产系统的饲料需求,也充分反映了各县区畜牧业养殖规模和农牧产业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区内单位面积农田动物主产品氮素携出量范围在1.51-27.50 kg·hm-2,极差25.99 kg·hm-2,说明各县区畜牧生产系统的生产力水平差异较大,单位农田面积动物主产品的氮素携出量>13 kg·hm-2的分布在区域北部朔州市的山阴、怀仁、大同等县区,表明这些县区畜牧生产系统中的氮素利用率较高;单位耕地面积畜禽粪尿氮素负荷较高(>50 kg·hm-2)的县区主要分布在区域北部;农牧生产系统氮素损失的空间分布格局明显:一级区(>200 kg·hm-2)分布在区域北部,二级区(120-200 kg·hm-2)分布在区域南部和北部,三级区(<120 kg·hm-2)主要分布在区域中部,今后应重点关注区域北部农牧业生产过程中的氮素损失及环境问题。【结论】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农牧分离”是造成农牧生产系统氮素利用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今后农田养分资源综合管理要在空间上合理配置氮素资源,在养分投入上既要考虑化学氮肥和粪尿氮素的投入,还要兼顾来源于环境投入部分的氮素,更要注重和畜牧生产系统的耦合,以最小的环境代价生产更多的农牧产品。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软驱动”对于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意义,针对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过程中“软驱动”不足的状况,提出了加快包括软技术在内的农业科技进步步伐、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苏尚军  张强  张建杰  刘斌 《山西农业科学》2012,40(4):378-382,428
以山西高平高良煤矿为例,运用中国矿业大学开发的MSPS软件进行塌陷预测,并将预测结果通过AutoCAD 2008和ArcGIS 9.3软件进行空间叠加和统计分析,最终得出矿区土地各损毁指标因子的空间分布情况。试验不仅为土地复垦的适宜性评价提供了数据基础,同时总结了解决受采矿活动导致土地损毁的程度判定问题的具体方法。另外,就塌陷预测技术中预测软件的选用以及土地损毁程度评价指标的建立,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我国秸秆还田技术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结合农机、农艺及农民的实际需求,研制出一款粉碎和旋耕同时完成的HCZ-220型一体机。经田间测试,HCZ-220型秸秆粉碎旋耕一体机对秸秆具有良好的粉碎翻压效果,秸秆切碎平均长度为58 mm,秸秆粉碎率为86.94%,还田深度为96 mm,还田深度稳定性为97.31%,满足农艺要求,为后续免耕播种提供便利条件,并有利于秸秆分解转化,从而培肥地力。HCZ-220型秸秆粉碎旋耕一体机是一种可同时服务于保护性耕作和秸秆资源化利用的新型农机装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