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1.
黄土丘陵区土壤和泥沙不同粒径有机碳分布及其侵蚀过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光录  姚军  庞小明 《土壤学报》2008,45(4):740-744
土壤侵蚀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不仅严重制约着农业生产,而且也威胁着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1,2]。黄土高原由于强烈的土壤侵蚀,土壤有机质流失量可达216 kg hm-2a-1,土壤全氮流失118 kg hm-2a-1,全磷流失255 kg hm-2a-1,土壤养分含量低已经成为限制该区农作物产量提高的主要因子[3]。土壤有机碳来源于动、植物残体,经过一系列生物化学作用逐渐形成[4]。在土壤中,有机碳主要存在于细小颗粒,而以小于2μm黏粒中有机碳含量较高[5]。土壤侵蚀作用首先将地表植物残体和凋落物冲刷搬运,然后将雨滴击溅分散的细小颗粒物质剥蚀、搬运,而导致土壤有机碳的储量减少。国内  相似文献   
2.
基于粮食需求的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规模与论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黄土高原地区粮食需求、总来沙量和建设能力三方面论证了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的建设规模。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地区到2020年共需布设淤地坝16.3万座,其中骨干坝2.7万座,中小型淤地坝13.6万座;到2020年黄土高原地区将新增加坝地面积49.5万hm2,可退耕陡坡地297万hm2,退耕面积占2000年黄土高原地区坡耕地总面积823万hm2的36%。因此,《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规划》提出的到2020年的淤地坝建设目标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3.
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较为详细地论述了化学试剂浸种,抗蒸腾剂,抗旱剂,保水剂及土壤改良与作物抗旱力的关系,通过对水土保持复合耕作法,蓄水覆盖耕作法,截流蓄水沟耕作法及集水深蓄耕作法的概述与分析,以期为黄土高原节水农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耕作措施。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黄土高原坡耕地农作物产量随农业科技的普及推广,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在长期干旱的情况下,如何更有效地蓄存和利用有限的天然降雨,使占黄土高原总面积70%的坡耕地农业作物产量达到稳产高产,显得更为重要.坡耕地地膜小麦不仅解决了作物的稳产高产,而且充分利用了天然降水,提高了水分利用率.1996~1997年试验表明,坡耕地地膜小麦每公顷产量可达4132.5kg,同时该栽培技术投资少、见效快、简便易行,不仅为就地拦蓄入渗,减少坡面径流起到重要作用,而且更重要的是为黄土丘三区坡耕地小麦的栽培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采用人工模拟实验,对黄土雨滴击溅下坡面薄层漫流的流态、扰动能力和输沙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雨滴击溅作用下坡面薄层漫流的流态既不是层流也不是紊流,属于雨滴垂向作用下的高度混掺"扰动流";泥沙剥蚀量较无雨滴击溅薄层流剥蚀量显著增大,击溅雨滴直径越大,泥沙剥蚀量也越大,呈指数规律变化,表明雨滴击溅作用是薄层漫流泥沙剥蚀的主要动力。雨滴击溅对薄层漫流的扰动能力随着水流深度和雨滴直径比值的增大呈幂指数关系减小,当雨滴直径大于薄层漫流水深的2.5~3.0倍时,雨滴击溅对薄层漫流基本无扰动作用。基于雨滴击溅的主要影响因子,提出了缓坡坡面扰动系数预测方程,对研究薄层漫流泥沙流失预报模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红花岩黄蓍     
<正> 红花岩黄蓍(Hedysarum multijugum),又名豆花牛脖筋,俗名羊柴。豆科岩黄蓍属多年生半灌木。主要分布于甘肃、陕西、内蒙、宁夏等地。 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 红花岩黄蓍主根粗壮深长,入土深度可达3~5m,根上有丰富的根瘤,根皮棕红色,侧根发达多与地面平行生长,主根基部密生根状茎。茎直立,株高50~80cm,茎白色具柔毛。奇数羽状复叶,具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