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13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10篇
  7篇
综合类   72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34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在离体条件下通过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值,研究4株黄颡鱼源嗜水气单胞菌对氟苯尼考的耐药产生速率与耐药性消失速率。结果表明:以37℃条件下培养48h为1代,HSY02菌株对氟苯尼考的最小抑菌浓度为3.906 3μg/m L,HSY01、HSY03、HSY04菌株对氟苯尼考的最小抑菌浓度为1.953 1μg/m L。在含有氟苯尼考的药物营养肉汤培养基中连续传代8代后,氟苯尼考对3株嗜水气单胞菌HSY01、HSY03、HSY04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由1.953 1μg/m L上升至62.50μg/m L,耐药性增长了32倍。HSY02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由3.906 3μg/m L上升至62.50μg/m L,耐药性增长了16倍;且耐药性获得后保持稳定,其消失速率为0。  相似文献   
3.
正一、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特点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与领域中,并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效果。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特点,其作为电子信息技术应用的显著特点,在云储存及自动化导航等方面已经基本实现了智能化和自动化功能。在农业机械中应用电子信息技术,不仅能够减少人力劳动力的付出,还能大大提高农业机械的工作效率。智能传  相似文献   
4.
高温热害是影响南充市水稻生产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之一,研究该市高温热害的发生规律及与水稻产量波动的关系,为稳定该地区水稻产量、保障水稻正常生产提供科学参考。笔者利用南充市7个气象观测站1960—2014年的气象资料,分析高温热害发生频次的时空分布规律。同时,借助小波分析工具,结合南充市高坪区1981—2014年的一季稻产量资料,分析高温热害对南充市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南充市高温热害主要以轻度为主,中度次之,重度最少,总热害发生频次表现为先减后增的趋势,在20世纪80年代发生频次较低,研究区南部的高温热害多于北部;高温热害与相对气象产量在2000年后存在3~4年的显著反向共振周期。高温热害是影响南充市2000年后水稻产量波动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本研究结果可为相关部门合理安排生产布局、制定高温热害防御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黄维 《农业工程》2018,8(11):25-27
随着当前社会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创新和研发,计算机视觉技术应运而生,广泛的应用于我国各行各业,更对我国的农业自动化领域发展尤为重要。由此,该研究主要针对计算机视觉技术展开概述,分析其主要应用于我国农业自动化领域的具体概况,并且针对性地指出农业自动化领域中应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以期为计算机视觉技术创新,我国农业自动化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加工工艺对红茶品质有重要影响,是红茶品质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就萎凋、揉捻、发酵和干燥四大工序与工夫红茶品质的关系作了综述,分析工夫红茶加工工艺目前研究的细微差别,以期为改进加工工艺、提升工夫红茶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高糖(GT35)和低糖(B8)甘蔗品种苗期不同部位的叶和茎为材料,采用HPLC技术测定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分析2个甘蔗品种叶和茎中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与糖分含量的相关性和差异性。结果表明:2个甘蔗品种苗期叶中蔗糖含量与SPS和SS-s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茎中己糖含量与NI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茎中蔗糖含量与SPS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而与SS-c、SAI和CIN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GT35茎中蔗糖含量显著高于B8,叶中蔗糖含量显著低于B8。GT35茎中SPS和叶中SS-s酶活性均显著高于B8,茎中SS-s和SS-c酶活性低于B8,其中只有幼茎中SS-c酶活性与B8差异不显著。说明苗期叶中高SS-s酶活性,茎中高SPS酶活性,低SS-s和SS-c酶活性,可能是调节高糖甘蔗品种苗期茎中蔗糖积累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成熟度的凤丹种子在不同温度贮藏后的萌发情况和脂肪酸组成成分,为进一步推进油用牡丹商业化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方法]将不同成熟度的凤丹种子分别贮藏在4℃和25℃培养箱,60 d后测定其萌发率、含水率、出仁率和含油率,用气相质谱联用仪对脂肪酸组成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同发育阶段的凤丹种子在不同温度贮藏后,其萌发率、含水率、出仁率、含油率、亚油酸和亚麻酸的相对含量均差异显著; 4℃贮藏后的种子萌发率显著低于25℃,而含油率显著高于25℃贮藏后的种子。25℃贮藏后不同成熟度的种子萌发率上升不显著,含水率和含油率显著下降,出仁率显著上升,不饱和脂肪酸显著下降;在4℃贮藏后种子萌发率显著上升,含水率下降不显著,出仁率显著上升,不饱和脂肪酸无明显规律。4℃贮藏后的不饱和脂肪酸平均含量低于25℃。萌发率、含油率、含水率、脂肪酸相对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含油率与亚麻酸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棕榈酸、硬脂酸和油酸呈显著负相关;萌发率与棕榈酸、硬脂酸、油酸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含油率、亚麻酸、含水率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凤丹种子的萌发受种子成熟度、贮藏温度、脂肪酸含量、含水率的影响,凤丹种子在低温短期贮藏不利于萌发,但低温贮藏有利于油脂积累,提高其含油率。  相似文献   
9.
为改善烟气的吸味和香气品质,以云南省主栽品种K326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温湿度调制组合对草酸、丙二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调制后,能提高烟叶内草酸和丙二酸含量,上中下部叶的平均增幅分别为9.03mg/g和1.84mg/g;在调制的前48h,草酸、丙二酸合成较慢,72h后,合成较快,并且采用低温低湿有利于其合成,高温高湿则抑制合成。因此,烟叶调制变黄、定色和干筋期采用低温低湿的烘烤策略有利于草酸、丙二酸的合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生境和收获时间对圆齿野鸦椿不同部位总三萜类化合物积累的影响情况,为其药用价值和科学栽培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选择3个低海拔地区的8年生圆齿野鸦椿,分别于2014年11月和2015年3月采集其叶片、枝条和果实,选择高海拔地区6年生的野鸦椿和圆齿野鸦椿,于2014年8月分别采其叶片和枝条,对其总三萜类化合物含量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1)8月采集的叶片中三萜类化合物的含量,野鸦椿高于圆齿野鸦椿,且其含量差异呈显著性水平;但是,8月采集的枝条中三萜类化合物含量,野鸦椿低于圆齿野鸦椿。2)圆齿野鸦椿不同部位的总三萜类化合物含量存在差异,且2个月份采集的含量高低顺序均为叶片>枝条>果皮>种子,均以叶片中的含量为最高,依次为9.06%(农大)、7.14%(清流)和6.85%(邵武)。3)11月采集的圆齿野鸦椿样品中的三萜类化合物含量高于3月所采样品中的含量,其叶片中的总三萜类化合物含量最多可提高172.91%。4)圆齿野鸦椿叶片、果皮和种子中的三萜类化合物含量与试验地的海拔高度、年降水量均表现出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年均气温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叶片中的三萜类化合物含量还与年均无霜期呈正相关关系,其枝条中的三萜类化合物含量与各地理和气象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均不显著。【结论】圆齿野鸦椿的叶片采收期长于野鸦椿;低海拔、较少降水量和年均气温较高有利于圆齿野鸦椿植株对三萜类化合物的累积,这3个因子可以作为圆齿野鸦椿适宜栽培区域的划分指标;夏季采摘野鸦椿叶片,秋冬季采摘圆齿野鸦椿叶片,所采叶片的总三萜类化合物的含量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