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2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乌鲁木齐城市土壤磁性的空间变异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乌鲁木齐市,按不同用地类型和空间分布的均匀性,采集45个表土样品。分析了土地利用类型引起的市、郊区土壤磁性参数的差异,研究了土壤磁性参数空间变异性和分布特征,并初步探讨了其人为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除了χFD以外,市区土壤χLF、Soft IRM和HIRM均值高于郊区。研究区土壤以亚铁磁性矿物主导,并伴有少量不完全反铁磁性矿物,市区土壤超顺磁性矿物颗粒含量低于郊区。土地利用类型是导致市、郊区土壤磁性参数差异的重要因素。从变异系数看,4种磁性参数都属于中等变异程度。空间变异性分析表明,各磁性参数的最优拟合模型是球状和指数模型,变程介于15~18km之间。从Q值结果看,χFD、Soft IRM属于高度空间变异性,χLF为中度变异性,HIRM变异程度最低。空间分布特征表明,χLF、Soft IRM值基本以工业区为中心,向外围递减。χFD分布趋势大致与其他参数相反。HIRM分布呈东、西部高,中部低且向南北方向递减的趋势。人为因素是影响乌鲁木齐市土壤磁性空间变异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物浓度空间格局变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对2004-2009年乌鲁木齐市三个大气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点位的数据分析,得出在城市布局不断调整的条件下,各区域的污染因子年均浓度变化较大。表现为市南片区整体污染物质浓度较高、市中区SO2和NO2增加速度较快、市北片区PM10增长速率较大浓度已接近污染最严重的市南片区。从监测数据分析来看,城市空间污染物质浓度变化相当明显,市中区的主要污染物以SO2为主,市南、北区则以PM10为主。  相似文献   
3.
运用动态生命表方法,观察和分析了准噶尔盆地东南缘天然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幼苗生长动态。结果显示:梭梭当年生幼苗存在两个存活率下降快、死亡率和致死力高的阶段。第一阶段从4月1日至5月1日幼苗死亡率为69.9%。第二阶段为6月15日至7月15日,幼苗死亡率由79.1%增加到85.1%。早期生长阶段的高死亡率,是由于动物咬食和不利气候因素的影响;而后一阶段死亡率较高的原因,是由于浅层土壤水分下降所致。存活曲线属DeeveyⅢ型,表明幼苗早期个体死亡率较高,此阶段是幼苗天然更新的关键时期。幼苗期动态生命表的研究可以为梭梭天然更新及其管理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乌鲁木齐城市土壤粒度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粒度组成是土壤重要的物理特性之一,对提高绿洲城市土壤抗风蚀能力、持水能力和土壤养分等有重要意义。研究选用乌鲁木齐城市不同区域的45个表土样品,利用激光衍射粒度仪和扫描电镜分析土壤粒度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表层土壤颗粒中砂粒含量偏低,粉粒含量最大,不同采样区同粒级间含量差异性不大。2)研究区土壤颗粒总体较细,分选性差,偏度为正偏态近对称型,峰度为中等窄峰态。粒度参数的空间分布规律为城南平均粒径高于城北,分选系数与平均粒径变化趋势类似,样品多为正偏,建设用地土样的偏度值从北部到南部呈下降趋势,多数样地峰态值偏高。3)研究区土壤粒度频率分布曲线由近似正态分布的单峰和非正态分布的多峰构成,其中农用地样品为单峰曲线,表明沉积物存在单成因组分,而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为多峰,说明存在多成因组分。同时发现典型样点的电镜图与粒级含量分布结果具有相似性和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积分式浑浊度仪于2008年5月-6月在乌鲁木齐市中区和市北区对气溶胶的散射和吸收系数进行连续观测,分析了市中区与市北区气溶胶散射和吸收系数的变化特征,结合同期的气象资料对变化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市中区和市北区气溶胶的散射吸收系数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日变化特征总体上呈现出"W"型;峰值分别出现在0时和8时前后,谷值则出现在4时和19时前后。散射系数远大于吸收系数,说明大气气溶胶的消光作用主要是散射作用完成。相对湿度与散射吸收系数不具有显著相关性,而风速对散射吸收系数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
2000-2009年乌鲁木齐市湿沉降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疆 《干旱区研究》2012,29(3):529-533
根据乌鲁木齐市2000-2009年酸沉降观测资料,分析主要控制指标的特征变化。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的湿沉降污染严重,除氮湿沉降为1.06 g·m-2,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持平外;硫湿沉降为3.21 g·m-2、钙湿沉降为3.22 g·m-2,均高于其他省市。硫湿沉降主要源于本地SO2的排放,近年来又有加重的态势;而氮沉降对湿沉降的贡献有增强趋势,同时钙湿沉降的降低有可能导致湿沉降酸化的加剧。  相似文献   
7.
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物浓度计量模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乌鲁木齐市月耗煤量、逆温层厚度及平均风速与大气污染物SO2,NO2,PM10月浓度的相关性分析,得出耗煤量和逆温层厚度是导致大气污染物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且采暖期逆温层厚度对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影响远大于燃煤排放造成的影响。对污染物月浓度与气象因子及耗煤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并建立模型Y=a+b1X1+b2X2+b...  相似文献   
8.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塔克拉玛干柽柳根系构筑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采用根系跟踪法挖取成年塔克拉玛干柽柳(Tamarix taklamakanensis)根系,对其构筑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①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塔克拉玛干柽柳水平根系占绝对优势,其根幅与冠幅之比近36[JP20]∶1,根系最大水平半径为27 m,主根的垂直分布深度在100 cm左右,侧根主要集中在50~150 cm的土层,植株主要通过下扎到地下水位的细根(直径小于2~3 mm)吸收水分.②根系拓扑结构复杂,拓扑指数TI=0.58,接近于叉状分支结构.③根系具有很好的分形特征,整体分形维数为1.590 3(R2=0.998 8),且不同方向根系分形维数与根系的长度、分根数之间存在很好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塔克拉玛干柽柳根系发达,主要通过增加次级根系的分支来扩大其分布范围,从而保证植株在环境中获取更多的水分和营养物质.通过根系构筑型的研究表明,塔克拉玛干柽柳具有很好的根系适应性,从而创造了良好的水分营养环境,以保证其正常生存.  相似文献   
9.
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乔木状沙拐枣耗水特性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11  
利用植物茎流计,测定了塔里木沙漠公路塔中段乔木状沙拐枣茎干液流变化及耗水特性.结果表明3株乔木状沙拐枣在一个生长季内的日平均耗水量为4 183.4 g;在现行的灌溉管理条件下,4~10月3株基径为3.6,3.1,1.9 cm的乔木状沙拐枣日平均耗水量分别为6 203.5,4 829.1,1 517.5 g;7月份是耗水量最大的季节.乔木状沙拐枣液流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型,并随环境因子的变化有所波动;液流高峰值出现在12:00~15:00,最小值出现在0:00~3:00,夜间仍保持较高的液流速率.乔木状沙拐枣液流速率与基径呈正相关关系,在6月底,3株基径为3.6,3.1,2.1 cm的乔木状沙拐枣日耗水量分别为9 521.2,5 803.1 g/d和1 818.8 g/d.不同天气条件下沙拐枣日平均率日耗水量的排列顺序为:小雨<阴天<浮尘<沙尘暴<多云<晴天.干旱的环境条件和较为充足的水分供应是耗水量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乌鲁木齐市能源结构调整对冬季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乌鲁木齐市耗资121亿元对冬季采暖的能源结构进行调整,旨在改善冬季严重大气污染状况,提高大气环境质量。能源结构的调整势必导致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变化。选取通常污染最严重的1月为研究时段,对2009年和2013年相同时段大气污染物的日均浓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能源结构调整后,SO2浓度下降显著,各区域间的降幅也存在差异;NO2浓度呈增加趋势,增加幅度各异;PM10的浓度变化不显著,不同区域间差异较小。从南到北的方向来看,随着城市北扩和开发力度的加强,市北区的污染物浓度呈上升趋势。从城市总体的大气环境质量变化分析,能源结构的改变对大气环境的改善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机动车保有量增加带来的污染也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