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推-拉理论"为基础,从人口学特征方面,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中国西北丝绸之路的外国旅游者出游动机的推力和拉力差异,结果显示:不同客源地、性别、年龄、学历、收入结构的外国旅游者出旅动机的推力和拉力有显著差异.并根据样本研究结果提出中国西北丝绸之路国外旅游市场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天池风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天池风景区为研究区域,结合目前的发展现状,采用数学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有关分析方法,分别计算和评估了旅游资源空间承载力、经济发展承载力和生态承载力,并对其测量结果进行了相关性评价。结果表明天池风景区的环境承载力基本处于适载状态。  相似文献   
3.
为了对干旱区村域种植业生产效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以旱地区生态脆弱的奇台县西北湾乡三屯村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和入户问卷调研与访谈获取研究数据,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分析种植业成本构成及关键成本、成本与土地种植面积对种植业收益的影响、作物种植类型对种植业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打井成本和作物种植成本是影响农户种植业生产总成本的重要因素;种植业生产属于资本密集型,地租、作物种植成本和打井费用是影响种植业收益的主要因素;种植业属于粗放的土地资源依赖型,承包土地面积扩张是影响农民种植业收益的主要方式;小麦种植是农户的种植业的主要收益来源。  相似文献   
4.
采用区位熵、多样化指数、标准差和离差分析了1995-2007年期间塔里木河干流区农业经济发展特点及其空间差异;用弹性系数分析了塔河干流区5个县、市的农业经济增长动力机制。研究表明:1995-2007年,塔里木河干流区是主要以农业为主的地区,其农业专业化水平比较高;塔里木河干流区农业内部结构趋于优化,但农业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水平在增大;影响塔里木河干流区5个县、市的主要动力有耕地面积、农业劳动力、农业机械动力、化肥用量。通过此研究知道了塔里木河干流区农业经济发展的特点及5个县、市的影响动力,为政府等相关部门制定提高塔里木河干流区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政策、措施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构建塔里木河干流区人口-耕地系统及其生产能力一般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相关分析判断其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回归模型分析驱动因子和主导因子。分析认为:塔河干流区的人口和耕地主要集中在上游,但下游增加比较快;整个干流区和上游的阿拉尔市和沙雅县的人口-耕地系统生产能力属于技术依赖型系统;上游的库车县、中游的轮台县、下游的尉犁县则属于比较粗放的资源密集型系统,其中前两个是人口资源密集型,后者属于耕地资源密集型。粗放生产方式是人口、耕地增加过快及生态环境压力增加的主要原因。因此,提高农业技术投入,转化生产方式,是干流区人口-耕地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相似文献   
6.
米雪晶  韩春鲜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8):4212-4214,4218
根据遥感和相关统计数据,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和GIS分析方法对塔里木河中下游地区尉犁县农用地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足迹变化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90~2007年,除耕地以外,其他农用地均处于不可持续状态,表现为生态赤字,其中以牧草地的生态赤字最大;农用地总体的生态赤字逐年减小,生态环境有恢复的趋势;1990~2000年,生态足迹的决定因素是牧草地,而2000~2007年,决定因素变为耕地。  相似文献   
7.
韩春鲜  罗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9):4744-4747,4787
人口-耕地系统是人地关系系统的关键字系统之一,塔河干流人口-耕地系统的发展水平决定着塔河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地均产值(由地均粮食产值、地均棉花产值及地均其他经济作物产值组成)为反映耕地生产力的指标,测度影响干流区及上中下游耕地生产力的因素,以粮食人口承载力和耕地压力指数为指标,分析该地区人口-耕地系统发展水平。研究认为,1988~2007年下游尉犁县的人类不合理活动,对干流区人口-耕地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影响比较大,表现在人口和耕地增加过快、种植结构不合理、粮食安全问题、耕地压力不断增加等方面。因此,塔河干流区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要关注上中游耕地、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问题,更要关注下游地区人口耕地-系统的合理发展。  相似文献   
8.
新疆奇台县草地资源30年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3S技术和草地转移矩阵,分析了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八户地草地30多年的变化规律和原因。研究认为,从1973—2006年草地生态环境整体情况呈现好转趋势,人类活动是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其中,1973-1997年,草地附近的8地水库干涸,使得草地中的盐碱地大面积的转变成草地,而此期牧民的超负荷放牧,又使转变为草地多以低草为主。盐碱地处于最大的“落势”,而低草处于最大的“涨势”;1997—2006年,草地实行围栏工程并建设人工防护林,草地生态恢复,大部分低草转化为高草,低草处于最大的“落势”,高草处于最大的“涨势”。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奇台为例分析了天山北坡人工绿洲开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并对近十年来影响人工绿洲变化的主要因子进行了相关分析。研究认为奇台人工绿洲人地关系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以前,"以水定地"的相对协调发展时期;第二阶段是20世纪50—80年代人地关系发展失衡时期,人工绿洲迅速扩张,水资源开发滞后,耕地因缺水灌溉而成为低产田,环境破坏严重,人地发展失衡的原因是政策因素;第三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地关系脆弱平衡时期,决定其平衡的因素是不断增加的地下水开采量。通过对90年代以来社会经济因素与人工绿洲面积的灰色相关分析,认为人口和地下水开采量是对奇台人工绿洲可持续发展影响比较大的因素,而技术、经济增长是比较稳定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利用区位商、基本-非基本比率等经济地理学研究方法,通过对比分析乌鲁木齐城市1995年-2005年各行业的区位商、就业比重、基本人口比例、基本-非基本比率等,分析了城市的基本经济活动行业构成,以此来分析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行业及其变化,并对这些行业的空间区位进行了分析。分析认为:推动乌鲁木齐城市发展的动力行业是制造业、交通电信业、建筑业、批发零售和餐饮业、科学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金融保险业和房地产业,它们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集聚因子,但是制造业集聚于乌鲁木齐的水平在下降;第二产业中的制造业主要集中在东山区、头屯河区和新市区,建筑业主要集中在新市区和沙区;第三产业主要集中在天山区和沙区,而且正在从以天山区为主向以沙区为主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