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2篇
  6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1篇
植物保护   9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旱肥地密度对大穗型冬小麦品种生育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探明密度对旱肥地冬小麦生育特性和产量的影响,在旱地高肥条件下,采用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种植密度对大穗型冬小麦品种(系)生育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参试各品种(系)的苗高、株高随密度的增加而增高;而单株总分蘖数、次生根数、单株鲜质量、干质量等则随密度的增加而降低,而且各密度间的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其中中秆大穗型品种(系)的农艺性状表现不如高秆中穗型品种(CK);成穗数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多,且各密度间差异显著;穗长、有效小穗数、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则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各密度间的差异大小却不尽相同;产量随密度的增加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以基本苗315万/hm2的产量最高,其与基本苗420万/hm2时的产量无显著差异。可见密度对调节旱肥地小麦群体结构和产量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2.
机播小麦种子与肥料适宜间隔距离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确定机播小麦种子和肥料的适宜间隔距离,进行了种肥间距试验.结果表明,肥料与种子混施,特别是在中、高肥条件下,会使种子严重受损,而影响苗全、苗齐、苗壮;在下位、侧位施肥各处理中,肥料距种子越近,对小麦的萌发、出苗、生长和产量影响越大;下位施肥,以肥料施于种子下6 cm最好,侧位施肥,肥料施于种子侧4~6 cm为宜.  相似文献   
3.
施肥对土壤供肥和冬小麦养分吸收及其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通过研究施肥对冬小麦各生育时期土壤供应氮、磷和作物吸收及其产量的影响,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表明,与施肥前土壤相比,150kg/hm^2以上的施磷量明显提高了冬小麦整个生育期的土壤速效磷水平,而各施肥处理在小麦拔节后即没有明显提高土壤碱解氮水平的效果。和不施肥处理相比,施肥明显提高了冬小麦各生育期土壤的有效氮、磷含量,使冬小麦中期吸氮高峰进一步加强,使小麦灌浆中期-成熟阶段增加1个磷素吸收高峰(不施肥处理仅孕穗至灌浆初期一个吸磷高峰)。相关分析表明,施肥量-土壤养分供应水平-养分吸收量-作物产量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1991~1993年在乾县中南部灌区,通过采用高产优质品种、实行“三密一稀”种植、科学配方施肥、建立合理群体结构及科学管理等综合配套技术,3年累计开发吨粮田2.07万hm ̄2,达标1.39万hm ̄2,产量达15t/hm ̄2以上。试验证明,吨粮田的建设与开发是大幅度提高粮食产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措施,对解决人多地少、人增地减、粮食匮乏的社会问题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5.
黄土台原旱地小麦覆盖保水技术效果研究   总被引:27,自引:7,他引:27  
 针对黄土台原自然降水特点及农业生产实际情况 ,在已有研究基础上 ,以具有显著保水性能的地膜覆盖技术为中心 ,设计出旱地小麦自然降水高效利用新模式。研究表明 ,夏闲期采用地膜秸秆两元覆盖技术 ,可以把占小麦生产全年度 5 0 %的夏闲期降水最大限度地蓄积并保存于土壤之中 ,较传统耕法多蓄水 10 8.4mm ,蓄水率达73.2 % ;在此基础上 ,种麦时再应用起垄覆膜沟播技术 ,既可把夏闲期蓄积到土壤中的水分最大限度地保住 ,又可把小麦生育期的降水最大限度地蓄住 ,从而使旱地小麦的水分条件明显改善 ,增产效果显著 ,是黄土台原旱地小麦自然降水高效利用 ,实现高产、稳产的最佳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6.
施肥对旱地农田生态系统冬小麦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研究了施肥对时地冬小麦总茎数、顺面积系数及干物质积累和经济产量的影响,并探讨了这些生长因素与经济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施肥使冬小麦分蘖增多,总茎数和每公顷成穗数增加;使各生育期叶面积系数及干物质积累量增大,特别使灌浆期保持较高数值。不同施肥水平下的物质积累过程均可用指数方程y=ae^b/x很好拟合,而且方程中的a值随施肥水平提高而增大,b值基本。相关分析表明,冬前、灌浆阶段冬小麦生长状况对经济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分析陕西黄土高原干旱缺水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以秸秆覆盖、深松及膜侧沟播栽培技术为核心,配套的新型农机具为关键的黄土高原旱作农田机械化自然降水高效利用技术体系;介绍了冬小麦与春玉米两种栽培模式的试验方案以及研制的配套机具的主要性能.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实施此项自然降水高效利用与保护性耕作相结合的综合机械化技术,具有显著的增产、节水效果.对确保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改善生态环境以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9.
黄土高原旱作农田降水资源高效利用的技术途径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6  
黄土高原属典型雨养农业地区,干旱缺水是制约该区旱作农田生产力进一步提高的瓶颈。然而,大量试验研究表明,严重的水土流失和无效蒸发则是造成旱地作物产量低而不稳的根本原因。近年来,各地在农田蓄水、保水、集水、补水和用水等方面,研究成功许多行之有效的旱作农田降水资源高效利用新技术,显示出黄土高原农业发展具有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0.
渭北塬区旱地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渭北塬区自然降雨特点和以往研究结果,从提高小麦生产年度自然降雨利用效率出发,提出了旱地小麦“留茬深松起垄覆膜沟播栽培技术”,首次将“高留茬深松耕”与“起垄覆膜沟播”二项技术有机结合,取长补短,组成一种新的旱地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模式。预计该模式的增产增收效果突出,在渭北塬区及我国北方自然条件类似地区将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