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7篇
  9篇
综合类   11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农机具是我国机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广也需要先决条件,作为现代化科研成果和相关技术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具体应用,对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意义重大,故而对其探索也需要明确侧重点。先进适用的农机具的合理推广是推动我国农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一环,对其进行的积极性的探索具有极其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土壤耕层结构与肥力水平是影响玉米生长及其产量的重要因素。厘清辽西褐土区不同产量玉米田的土壤结构与肥力水平及其与玉米产量之间的关系,进而提出土壤合理耕层构建的评价指标,最终为该地区玉米产量的提高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  本研究在辽西褐土区选取不同产量玉米田共56块,将其分为产量 < 6000、6000~9000和 > 9000 kg/hm2 3个水平,分析调查土壤耕层与犁底层厚度、紧实度、容重、孔隙度、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碱解氮含量和玉米根系生长状况。采用预测变量重要性分析方法明确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提出辽西褐土区玉米高产所需的土壤耕层结构与肥力特征。  【结果】  玉米产量随土壤耕层厚度增加而增加,随犁底层厚度增加而减小。不同产量玉米田的紧实度、容重和孔隙度在0—10 cm土层差异不大,而在10 cm—犁底层和犁底层差异较大,即产量 > 9000 kg/hm2玉米田的各项结构指标均优于产量 < 9000 kg/hm2玉米田。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和碱解氮等肥力状况在产量 > 9000 kg/hm2玉米田同样优于产量 < 9000 kg/hm2玉米田。不同产量地块的玉米根系生长情况出现明显差异。产量> 9000 kg/hm2玉米田的根干重和根长均明显高于产量 < 9000 kg/hm2玉米田。分土层来看,所有玉米田的根系都主要分布在0—20 cm土层,产量 < 6000、6000~9000和 > 9000 kg/hm2玉米田在0—20 cm土层的根干重分别占0—40 cm总量的83.3%、79.8%和81.1%,根长分别占83.0%、74.6%和71.7%。这不但说明根系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主要集中在0—20 cm土层,同时也表明产量 > 9000 kg/hm2玉米田在20—40 cm土层的根系分布仍然比产量 < 9000 kg/hm2玉米田要丰富。所有结构性质与肥力因素中,耕层厚度和有效磷含量是影响辽西玉米高产的最重要因素。  【结论】  辽西褐土区高产玉米田具有以下特征:耕层厚度18~26 cm,平均23 cm;紧实度低于1000 kPa;耕层土壤容重处于1.14~1.39 g/cm3,平均1.27 g/cm3;耕层土壤总孔隙度为47.4%~58.5%,平均52.2%,毛管孔隙度平均33.5%,通气孔隙度平均18.7%;耕层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平均含量分别为14.8 g/kg、34.7 mg/kg、21.2 mg/kg、159.9 mg/kg。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增加耕层厚度是培肥中低产田最迫切的任务。  相似文献   
3.
李嵩  韩巍  张凯  依艳丽 《玉米科学》2020,28(6):101-106
通过连续3年大田试验,对旋耕、翻耕、深松3种耕作方式下的土壤物理性质、玉米根系分布和产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与翻耕和旋耕相比,深松显著增加了玉米田土壤耕层厚度和降低了犁底层厚度。在中下层土壤,深松还降低了土壤紧实度和容重,改善了土壤的孔隙状况,有利于玉米根系向下生长,使得中下层土壤的玉米根系不仅更丰富,而且占总根系量的比例也更高,最终提高了玉米产量。本研究表明,深松耕作有利于改善辽西褐土区土壤结构和促进玉米生长。  相似文献   
4.
开发建设项目过程中获得最大经济利益的同时,势必给原有的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破坏和影响.以辽宁省某水泥厂为例,根据水土流失特点,分区设计了水泥厂项目区内各项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经治理,项目区内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得到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基于高分辨率影像提取农村宅基地空间分布,可以快速、便捷获取农村宅基地空间分布信息。【方法】 文章选择黑龙江省安达市吉星岗镇作为研究区,基于高分辨率正射影像,采用人工目视解译方法获取了研究区农村宅基地空间分布信息,并利用房地一体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成果对其精度进行了验证。【结果】 (1)吉星岗镇共有宅基地5 897宗,总面积640.76 hm2,平均每宗宅基地面积为1 095.61 m2。(2)吉星岗镇宅基地在空间上总体分布零散,但在行政村内分布相对紧凑,基本上以自然屯为单元,集中分布在自然屯内某个区域。(3)吉星岗镇宅基地数量和面积总体精度分别为81.86%、91.87%,10个行政村宅基地数量精度在72.55%~88.47%之间,面积精度在82.94%~99.92%之间。(4)与实测法、倾斜摄影测绘法、勘丈测绘法等方法相比,基于高分辨率正射影像,采用人工目视解译方法获取宅基地空间信息,操作简单、成本低、工作周期短。【结论】 该文成果可为研究区农村宅基地改革和管理提供数据支撑,该方法为获取农村宅基地空间信息的方式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的口粮消费正逐步减少,通过国际食品消费比较及国内农业产业发展分析,未来中国需要大量扩大奶类和适当增加肉类的生产,为此,中国农业投资的产业结构应根据以上变化趋势调整和优化,以满足农业发展和人们日益提高的食品消费需要.  相似文献   
7.
以人工合成的针铁矿和水铁矿为研究对象,就结晶态和无定形态铁氧化物在不同pH值(5,6,7)条件下对磷素的等温吸附特性及Langmui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对铁氧化物吸附磷的拟合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铁氧化物对磷的吸附特性均可用Langmui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描述,相关系数均达到0.95以上,呈极显著水平,但Langmuir方程的拟合性优于Freundlich方程。比较磷的最大吸附量(Qmax)、吸附反应常数(KL,KF,n)和最大缓冲容量(MBC)可知,在相同pH值时,水铁矿(无定形态)对磷的吸附容量比针铁矿(结晶态)大的多;随着pH值升高,两种铁氧化物对磷的吸附量均降低,且水铁矿的降低趋势明显于针铁矿。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系统建模方法,采用减法聚类和模糊C-均值聚类相结合的模糊聚类算法进行前件RBF网络辨识,自适应地获得精确的聚类个数和隶属度参数;用BP算法训练后件网络的权值,从而仅利用输入输出数据,就建立了T-S模糊神经网络模型,在该过程中充分利用了BP神经网络和RBF神经网络的优点。最后用该模型对一个非线性系统进行辨识,用MATLAB进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免耕行间深松培土(集成模式)对辽西干旱半干旱区土壤水分、水分利用效率及玉米产量的影响,依托辽宁省北票市蒙古营乡沈阳农业大学定点试验田,通过监测土壤水分和玉米产量,探讨不同耕作方式(旋耕CK、深松、翻耕、免耕秸秆覆盖、集成模式)对干旱半干旱区春玉米地土壤水分、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1)免耕秸秆覆盖能显著提高0~6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相比于旋耕(CK),生育期内各层次的土壤含水量平均值增幅为19.49%~29.21%;(2)中耕深松培土后至成熟期的0~60 cm各层次的土壤含水量平均值集成模式(14.51%~17.07%)显著高于免耕秸秆覆盖(13.78%~15.32%),增幅为5.30%~17.07%,尤其10~40 cm土层增幅为12.11%~17.07%;(3)2019年播种前未降雨时,相比于旋耕(CK),免耕秸秆覆盖和集成模式大幅提高了0~10 cm和10~2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其中0~10 cm和10~2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为集成模式13.15%和14.12%、免耕秸秆覆盖11.30%和13.04%,在无降雨条件下,集成模式的土壤墒情优于免耕秸秆覆盖,能满足玉米出苗;(4)水分利用效率(kg·hm~2·mm~(-1)):2018年集成模式(33.27)深松(31.74)免耕(28.65)旋耕(28.60)翻耕(27.85),2019年集成模式(30.28)免耕(25.79)深松(25.44)翻耕(25.09)旋耕(23.18);(5)集成模式2018年产量为10 980.28 kg·hm~(-2),2019年产量为15 450.10 kg·hm~(-2),两年均显著高于其他耕作方式,相比旋耕(CK)分别增产18.93%和31.75%;(6)集成模式2018年和2019年的经济效益都是最高水平,相比旋耕(CK),集成模式2018年的利润增加量为3 321.16元·hm~(-2),2019年增加量为7 074.97元·hm~(-2)。通过两年的试验,综合来看集成模式效果最佳。在辽西干旱半干旱区该集成模式部分打破了犁底层,有效吸纳了降水,具有良好的抗旱保墒能力,缓解了该地区的春旱,提高了农田水分利用效率和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0.
长期定位施肥对蔬菜保护地土壤磷素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蔬菜保护地土壤富磷现象相当严重,因此,了解保护地土壤磷素形态特征对合理施肥及保护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修正的Hedley土壤磷素分级方法,研究了长期定位施肥条件下蔬菜保护地不同施肥处理间土壤磷素形态变化.分别对土壤中的无机磷、有机磷、残余态磷以及各形态磷在全磷中所占的比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土壤之间磷素形态差异较大,除残余态磷,均表现为施有机肥处理高于不施有机肥处理,氮磷钾肥配施处理高于肥料单施处理.土壤磷主要以无机磷形式存在,其中以HCl-P所占比重最大,平均含量达754.04 mg·kg-1,占全磷40%左右.在长期定位施肥条件下,蔬菜保护地土壤中的磷对环境的污染潜力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