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8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陈冬峰 《土壤》2003,35(1):86-88
1 概 况 座落于风景秀丽的玄武湖畔,与南京九华山毗邻的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标本馆是中国馆藏最丰富的集研究性收藏与科普性展出于一身的土壤标本馆之一。标本馆现有面积600多平方米,分土壤瓶装标本库、土壤陈列标本及图片展览厅、土壤调查研究成果展览厅、土壤分类鉴  相似文献   
2.
旱改水对土壤Cu含量及其有效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代换态铜是土壤中Cu的强度因子 ,而晶形铁结合态铜和残留态铜为植物无效态铜且需经形态转化才有效 ,其他形态铜既是容量因子也是强度因子 ,其有效程度大致为无定形铁结合态铜 >有机结合态铜 >氧化锰结合态铜 >碳酸盐结合态铜。旱改水促进碳酸盐结合态铜、氧化锰结合态铜尤其是残留态铜向代换态铜、无定形铁结合态铜和有机态铜转化 ,提高土壤铜有效性和可移动性 ,并使Cu淋溶损失 ,导致水旱轮作土壤耕层全Cu贫化  相似文献   
3.
旨在探究绿肥配施生物炭基肥对水稻干物质积累、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为秸秆、绿肥资源利用和氮肥减施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田间试验,设置不施氮肥(CK)、常规施氮(FN)、减施20%氮肥-绿肥还田处理(MV)、生物炭基肥处理(BF)、绿肥还田配施生物炭基肥处理(BMV),分析水稻各生育期的土壤及植株样品。结果表明,与常规施氮处理相比,减氮20%后,MV、BF处理可以有效提升土壤养分含量,从而提高水稻有效穗数、穗粒数,使水稻保持稳产;BMV处理提高了水稻在全生育期的干物质积累量,有效改善了其产量构成;BMV处理的水稻氮素积累量分别比FN、MV、BF处理提高了34.0%、15.0%、12.0%,同时与FN处理相比,可以使穗部氮素积累量提高16.97%;BMV处理显著增加了植株的氮素积累量,使得氮素分配偏向生殖器官,促进了作物产量的提升。同时,BMV处理提高了氮素收获指数、氮素表观利用率。BMV处理能够有效调控土壤氮素含量,提升土壤养分的有效性,促进水稻对氮素的吸收利用,有利于有效穗数的形成及千粒质量的增加,从而提高水稻产量。研究结果可为水稻减氮及高效高产栽培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耕作改制对砂姜黑土中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砂姜黑土旱改水对土壤中Mn含量、赋存形态和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砂姜黑土中Mn存在于粘土矿物、晶形氧化铁、无定性氧化铁、氧化锰态、有机物和碳酸盐中比例分别为27.19%~46.26%、10.48%~21.65%、2.76%~12.28%、17.39%~26.53%、10.61%~24.57%和0.16%~8.35%。旱改水实施水旱轮作后砂姜黑土中全Mn含量极显著降低,平均降幅为8.77%,但伴随土壤pH值的趋中性,土壤中Mn由植物有效性较低的晶形铁结合态逐渐向植物有效性较高的氧化锰态、无定形铁态和有机态转化,活化了土壤中的Mn,提高了Mn的有效性和可移动性。  相似文献   
5.
江苏沿海滩涂地区大麦平衡施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冬峰  杨劲松 《土壤》2001,33(5):278-280
本文应用正交设计方法 ,进行了大麦平衡施肥试验 ,在土壤肥力水平中等条件下 ,大麦施肥以氮肥和磷肥为主 ,钾肥次之。大麦平衡施肥原则为 :氮肥以公顷施纯氮 2 2 5kg左右为宜 ,磷肥以公顷施磷素(P2 O5) 4 5~ 90kg之间为合适 ,钾肥在大麦当季可以少施或不施。同时 ,对大麦收获后土壤表层养分的变化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区域土壤标本的采集、制作与展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土壤标本不仅是土壤科学教学中的一种很有价值的直观教具,还可用于土壤鉴定和比较研究。本研究采用"板底粘结薄层土壤整段标本"法,在山东省棕壤、褐土、砂姜黑土、潮土、风沙土、滨海盐土和水稻土等主要土类的典型分布区域采集、制作了土壤整段标本;历经2年时间完成了土壤标本及其结构、新生体的采集、制作和展列,即野外采集、实验室加工成土壤标本,并在展室展示,为土壤科学教学和科研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土壤研究成果引用标本的搜集整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蔡凤歧  陈冬峰 《土壤》2004,36(2):215-218,221
本文首次提出了土壤研究成果引用标本的名称(简称成果标本)与含义,同时阐明其搜集整理的目的、意义、原则和步骤。从而使土壤研究成果从论文为主的独秀之花,迸发成为土文并茂的丰硕之果。丰富土壤科学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通过对长期保存的土壤标本中甲烷氧化菌的复苏和富集培养,明确了活性甲烷氧化菌类群及其氧化甲烷潜力,同时分析了对长期干旱胁迫有较强抗逆性的甲烷氧化菌种类。研究主要针对自然风干保存83~87年的采集自福建龙岩荒地、江西南昌水田、四川华阳旱地、甘肃榆中林地、青海湟源和青海都兰牧场的6个土壤标本进行了高浓度甲烷条件下的微宇宙培养,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甲烷气体浓度动态变化情况以研究其甲烷氧化能力;在获得富集培养物后提取基因组DNA,利用16S rRNA和pmo A基因高通量测序分析了整体微生物和甲烷氧化菌的群落结构;同时,利用两种基因的长片段克隆测序对优势甲烷氧化菌序列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经过短暂的复苏,6例土壤档案样品均表现出强烈的甲烷氧化活性,前两代富集液甲烷氧化速率较慢,甲烷氧化速率仅为1.4~3.8μg/(mL·h),而第三代富集液的甲烷氧化速率达到了4.9~7.7μg/(mL·h)。其中,福建龙岩、江西南昌、青海都兰3个样品的富集物还可以将高浓度甲烷持续氧化到大气甲烷浓度(1.8μL/L)以下。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6种富集物中甲烷氧化菌在细菌总量中的占比为39%~85%;...  相似文献   
9.
戴倩倩  徐梦洁  庄舜尧  陈冬峰 《土壤》2022,54(3):564-571
以河南省封丘县为研究区,利用反距离加权插值法研究了农田土壤重金属Cd、Cu、Cr、Pb、Zn和As的空间分布特征;同时,应用基于地理探测器模型定量研究了8个因子对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Cd、Cr、Pb和Zn含量超过了黄河下游潮土背景值,而Cu和As含量低于黄河下游潮土背景值;其中有极少量样点Cd含量超过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而其他均未超标。在空间分布上,Cd、Cr、Pb含量的高值区分别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中部、西南部和北部,As含量的高值区分布在研究区北部和西南部,Cu和Zn含量的高值区在研究区南北方向呈带状分布。Cd、Pb和As含量的低值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南部,Cr、Cu、Zn和As含量的低值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中部。地理探测器分析表明,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受到自然因子和人为因子的共同作用,有机质含量是影响较大的自然因子,人口密度是影响较大的人为因子。两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均大于单因子的作用,其中有机质含量与各因子的交互作用对重金属空间分布的影响较显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