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6篇
综合类   1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0 毫秒
1
1.
延安市土地利用变化与人地关系状态演变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利用1992年、1996年和2000年土地利用详查及其更新数据与相应年份的社会经济数据,以土地利用为切入点,在深入研究了1992~2000年延安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状态、结构特点,土地利用变化的幅度与速度和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格局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土地利用变化与人口增长与经济活动的数量耦合关系,进一步探讨了1992~2000年延安市土地利用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基础上的人地关系状态及其演变趋势,为了解延安市环境变化和人地关系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脆弱性和可持续生计在国际上倍受关注,脆弱性分析和可持续生计方法已经成为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工具,该文以脆弱性和可持续生计为视角,对黄土高原现行的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模式进行审视,认为坝系退耕、赈济退耕、梯田退耕、集雨工程、生态移民5种模式的实质是通过人为干预改变黄土高原水沙运移的时空特征,遏止日趋严重的水土流失,防止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实现黄河中下游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不同模式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中各有其优势,也各有其脆弱性,其应用和推广必须因地制宜,必须适应黄土高原的自然地理分异特点,必须考虑地方居民的可持续生计,不能以偏概全,要统筹考虑。  相似文献   
3.
董冠鹏  郭腾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707-19710
通过对鄢陵县3个花木种植村共102家农户的实地调查,结合问卷数据,研究了农区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的农户分化现象。重点讨论了不同类型农户的物质联系空间、信息联系空间的特点和等级尺度。以此为基础剖析了由专业农户向经纪人分化和由经纪人向企业经营者分化的影响因素以及农户分化的一般经验模式。结果表明,花农、花木经纪人和企业经营者的物质联系空间、信息空间的区域尺度依次增大,花农的信息空间小于其物质联系空间;花木经纪人和企业经营者的信息空间和物质联系空间大致相当;农户的分化具有一定的模式,花农依赖自身技术优势成为花工,当资金、网络关系及个人能力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分化为花木经纪人,在适宜的政策、由于地方政府推动而创造的创业机会、花木经纪人个人的风险偏好特质以及有利于企业家衍生的制度文化传统下,花木经纪人开始规模化种植,在突破经纪人的物质联系和信息联系空间时就分化为企业经营者。  相似文献   
4.
研究提出以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为一体的Web环境下空间数据共享的实现技术方法,并结合我国宏观土地资源探索了空间数据分布模式及其相互关系,实现了由空间数据获取、标准化和规范化处理再到空间数据检索查询、分析显示和下载的共享目标。  相似文献   
5.
黄土丘陵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宜走"梯田退耕"的路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探讨黄土丘陵区生态环境恶化根源及农业发展定位问题的基础上,概括了生态退耕的实质及不同退耕模式的特点。通过对“梯田退耕”与“赈济退耕”、“坝系根治”在退耕规模、投资需求、效益及粮食安全性等方面的对比分析,结论认为黄土丘陵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应及早步入“梯田退耕”的路子。  相似文献   
6.
黄土高原生态退耕政策实施效果及对农民生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国家把退耕政策作为推动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恢复的关键举措,以宝塔区和安塞县为案例区域,采用农户问卷调查方法,分析了近年来的退耕状况以及退耕政策对农民生计的影响。结果表明:被调查农户人均退耕坡地0.205 hm2,退耕指数达79.21%;2003年479农户因退耕导致的粮食减产量人均74 kg,得到政府补贴人均171元;退耕补贴对贫困农户的影响程度较大,停止退耕补贴后存在反垦可能性。2003年被调查农户人均现金收入1492元,主要来源于外出打工、卖粮菜、退耕补贴、卖畜禽产品和做小生意等。未来几年,能获得稳定收入且报酬相对较高的行业是农民谋生的首选,有资金积累或一定技能的农户正在将生计转向高附加值农业或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7.
黄土丘陵区中部土地利用变化历程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土地利用变化体现了人类适应、利用和改造自然的“人-地”相互作用进程,黄土丘陵区当前人地关系矛盾的困局是其长期“人-地”相互作用的结果。以宝塔区和安塞县为例,在对两区县土地利用变化历史进程进行阶段划分的基础上,进而对不同历史阶段土地利用变化的特征及驱动力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