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32篇
  3篇
综合类   24篇
园艺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节竹是优良的笋材兼用竹种, 竹鞭延伸生长能力强, 具有较高的鞭笋生产潜力。为评价高节竹鞭笋品质和适口性, 以毛竹鞭笋为对照, 比较两者外观形态和营养物质、呈味物质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与毛竹鞭笋相比, 高节竹鞭笋略长, 个体质量、基径和蛋白质、纤维素、木质素、单宁、草酸、总酸含量明显较低, 而可食率、糖酸比和脂肪、可溶性糖含量明显较高。高节竹、毛竹鞭笋除鲜味氨基酸含量差异不明显外, 高节竹鞭笋的氨基酸总量及其它氨基酸组分的含量显著低于毛竹鞭笋, 但鲜味氨基酸、甜味氨基酸和芳香类氨基酸组分比例显著高于毛竹鞭笋, 苦味氨基酸组分比例明显低于毛竹鞭笋。研究表明, 高节竹鞭笋较为粗大、可食率高、粗糙度低、适口性好, 质量总体优于毛竹鞭笋。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林地覆盖经营对雷竹林土壤氮素形态和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的影响,选择了覆盖11、3、5 a和不覆盖(CK)4种处理的雷竹林,测定0 20 cm土层土壤全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并采用气压过程分离系统(BaPS)测定土壤总硝化速率和反硝化速率。结果表明:随着覆盖年限的增加,试验雷竹林0 20 cm土层土壤全氮含量总体呈增加趋势,覆盖雷竹林全氮含量显著高于CK;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均呈倒"N"型变化,覆盖3 a雷竹林的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最高;土壤铵硝比递增,覆盖3 a后显著提高,覆盖5 a后铵态氮是雷竹林土壤无机氮库的主要存在形式;土壤总硝化速率呈下降趋势,总体上与不同形态氮素含量、铵硝比相关性不显著,且相关性强度随覆盖经营年限的增加而减弱。土壤反硝化速率在覆盖3 a及以下年限时基本为0,覆盖5 a时显著提高,达69.53 μg·kg-1·h-1。研究表明,林地覆盖经营对雷竹林土壤氮素形态及组分比例的影响较明显,削弱了土壤硝化作用,土壤氮素不是限制硝化作用进行的主要因子,长期覆盖经营会显著提高土壤反硝化作用,增大土壤氮素的损失。在实际生产中建议采用休闲式覆盖方式,连续覆盖时间不超过3 a。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四季竹立竹构件因子和地上生物量的调查,分析了立竹地上现存生物量分配格局及立竹构件因子与构件生物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地上现存生物量分配格局1年生立竹为竹秆>竹叶>竹枝,2年生立竹为竹叶>竹秆>竹枝,2年生立竹竹秆和竹叶生物量分配比例较1年生立竹分别极显著减少和增加,而竹枝生物量分配比例不同年龄立竹间无显著变化。2年生立竹各构件因子与构件生物量间大多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立竹全高、枝下高、枝盘数是立竹胸径的从属因子,立竹胸径对立竹构件生物量和地上部分总生物量起着决定作用,两者具有极显著的三次曲线函数关系。四季竹在资源分配时对竹叶构件的倾斜有利于种群对已占领生境的巩固和新生境的开拓。  相似文献   
4.
竹丛结构状况直接影响着竹子的生长环境。通过丛初植立竹数、立竹空间分布和丛立竹数等对小佛肚竹Bambusa ventricosa秆形变异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新竹畸形秆率随丛初植立竹数和栽植后年份的增加而降低,丛初植立竹数以2~3株为宜;出笋后的丛立竹数与竹丛外围、内围新竹数分别呈正相关和负相关,与新竹畸形率呈负相关;竹丛畸形秆新竹数随丛立竹数(出笋前)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丛立竹数与新竹畸形率呈负相关,人工栽培的丛立竹数应控制于4~6株。图1表2参10  相似文献   
5.
为揭示河竹鞭根对淹水环境的生理响应机制,以在淹水环境中能长期生存的河竹为材料,测定了人工喷灌供水(对照)、淹水6个月的河竹1年生竹鞭上的一级根、二级根的根系活力、抗氧化酶活性和膜脂过氧化、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研究结果表明:河竹根系活力、抗氧化酶活性、MDA含量、相对电导率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总体上一级根明显高于二级根。长期淹水环境下,河竹一级根、二级根的根系活力、抗氧化酶活性较对照均有显著降低,相对电导率、MDA含量显著升高,水中生长根的根系活力、CAT活性显著高于土中生长根,SOD、POD活性则相反,并能通过维持总体上较高水平的根系活力、抗氧化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来适应长期淹水环境的胁迫,尤其是一级根和水中生长根。河竹鞭根通过抗氧化系统的平衡调节作用来适应长期淹水环境,维持生存,其中一级根对淹水环境的响应明显强于二级根,水中生长根在适应淹水环境上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连续2年林地覆盖和不覆盖高节竹(Phyllostachys prominens)林为对象,测定了叶片MDA、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叶绿素值,研究短期林地覆盖经营对高节竹叶片生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林地覆盖经营对高节竹2、3年生立竹叶片MDA、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影响不明显,但对1年生立竹有显著影响;对1~3年生立竹叶片SOD、POD和CAT活性总体上有较明显的影响,并显著提高了叶片叶绿素值。  相似文献   
7.
运用开顶式气室(OTCs)模拟大气CO2浓度升高(500、700 μmol/mol),以目前环境背景大气为对照,研究CO2浓度升高对毛竹和四季竹叶片碳(C)、氮(N)、磷(P)和钾(K)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毛竹和四季竹叶片C、N、P和K含量在不同的CO2浓度(对照、500、700 μmol/mol)条件下,变化范围分别为512.13~543.30、19.23~22.97、1.26~0.96和8.40~5.88 mg/g,492.13~498.02、17.97~15.37、1.05 ~0.81和4.25~5.62mg/g.相同的CO2浓度条件下,毛竹叶片C、N、P和K含量均高于四季竹,且受CO2浓度升高的影响较四季竹强烈.毛竹和四季竹叶片C/N、C/P、C/K、N/P、N/K和K/P变化范围分别依次为26.64~23.65、406.58~565.93、60.98~92.40、15.26~23.93、2.29~3.91和7.00~6.22,27.39~32.40、468.70~614.84、115.80~88.61、17.07~18.98、4.24~2.73和4.04~6.94.与环境背景大气比较,CO2浓度升高到500 μmol/mol,对毛竹和四季竹叶片C、N、P和K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并不会产生明显影响,这反映了毛竹和四季竹对高CO2浓度环境均表现出较强的适应能力.但CO2浓度升高到700 μ mol/mol,除四季竹叶片C含量无明显变化外,毛竹和四季竹叶片主要养分元素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会发生明显的适应性变化,且毛竹较四季竹变化剧烈.综上,CO2浓度升高改变了毛竹和四季竹叶片C、N、P、K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格局,尤其是CO2浓度升高到700 μmol/mol时极为明显;在养分供应上,对四季竹生长的N、P、K限制性作用和毛竹生长的N、K限制性作用没有明显影响,但明显增强了毛竹生长的P素限制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2002年4月24日山东东部较大范围内遭受了严重的晚霜危害,使正在生长的葡萄受冻严重,通过对沂水和临朐等地的调查,明确了受冻程度,冻害特征,提出了相应的的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9.
海拔是多个环境因子的综合反映,对竹子生长和竹笋品质有重要影响。为揭示海拔对高节竹笋蛋白质营养价值的影响,为高节竹高品质竹笋培育提供参考。选择了经营措施和经营水平基本一致的3个海拔高度(110,370,560 m)的试验高节竹林,分别采集露土10 cm左右的竹笋进行蛋白质、必需氨基酸含量的测定,对不同海拔高度竹笋蛋白质、必需氨基酸含量和必需氨基酸评分(AAS)、比值系数(RC)、化学评分(CS)及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必需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及功能性氨基酸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随海拔的升高,除苯丙氨酸+酪氨酸外,高节竹笋其他种类必需氨基酸含量及EAAI、SRC、AAS、RC和CS均呈减小趋势,但对竹笋蛋白质含量并无显著影响。高节竹笋必需氨基酸含量相对不足,苏氨酸为高竹节笋第一限制氨基酸。发现不同海拔的高节竹笋蛋白质营养价值存在较明显的差异。其中,低海拔的高节竹笋在氨基酸营养价值、利用率、平衡程度以及与模式氨基酸的接近程度等方面相对较好,即蛋白质营养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揭示毛竹伐蔸根系养分含量和抗氧化能力的年际变化规律,为毛竹林伐蔸促腐技术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6年生活立竹的蔸根为对照,分析比较了笋材两用毛竹林伐后2 a、4 a、6 a的伐蔸根系C、N、P、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根系活力、抗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随着毛竹立竹伐后年限的增加,伐蔸根系的细胞膜脂过氧化程度提高,渗透调节能力降低,根系活力明显降低,抗氧化能力逐渐下降。但毛竹立竹伐后,甚至伐后6 a时,伐蔸根系仍有较强的生理活性和生长更新能力,具有较高的C、N、P含量,尤其是C含量明显提高,主要养分化学计量比产生适应性调节,N/P相对稳定,C/N、C/P趋于升高。【结论】毛竹伐后6 a,蔸根仍具有较强的养分吸收能力,也能通过与竹鞭的联系从活立竹转运利用有机C,这是毛竹伐蔸难以腐解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