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农学   1篇
  7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以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的山西省方山县人工刺槐林为对象,采用树干解析与称重法,设立标准地对10个不同密度人工刺槐林进行了生长与生物量调查,分析密度对单木和林分生物量的效应。结果表明:18年刺槐林分的地上现存生物量与测树指标D2H和D有很好的相关性,其中树干和叶的生物量与D2H关系密切,而枝条生物量与D关系密切。刺槐单木总生物量及各部分生物量都是密度的幂函数,但是对林分而言,低密度林分和高密度林分的总生物量都比较高,而处于中间密度林分的生物量较低;林分现存总生物量也呈同一趋势。从总生物量来说,林分的水分利用效率与密度不存在线性关系,但是其干材的水分生产效率是随着密度降低而增加的,反映出不同密度水分利用效率的经济价值不同。  相似文献   
2.
黄土半干旱区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刺槐蒸腾速率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4年夏在山西方山北京林业大学试验基地,采用L I-1600稳态气孔仪,对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盆栽刺槐的生理指标进行了观测。比较分析了不同水势梯度下、不同时间段刺槐蒸腾耗水速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刺槐的蒸腾速率tη(μg/(s.cm2))与生理辐射强度I(μm ol/(s.m2))成幂函数关系;蒸腾速率tη(μg/s.cm2))、气孔阻力Rs/(s.cm2)和土壤体积含水量(W%)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蒸腾速率一般随光强的增强和土壤水分的提高而增大,刺槐蒸腾速率与土壤水分含量的相关系数平均可达0.882 5。通过研究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刺槐蒸腾速率的差异,提出了刺槐水分利用效率的合理供水范围在10%~15%之间,为干旱半干旱地区提高林木的水分利用效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北方某煤矿兼并重组项目为例,介绍了合理确定预测单元、预测时段、原地貌和扰动后地貌土壤侵蚀模数的方法。预测过程中首先利用公式求得原地貌土壤流失量、扰动后地貌土壤流失量,求差得生产建设项目新增土壤流失量,再通过对各单元和各时段新增土壤流失量的分析,确定防治和监测的重点防治区和防治时段。  相似文献   
4.
为了给栽培管理银杉者提供较好的科学理论依据,采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测定仪,以引种的银杉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叶片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银杉净光合速率呈现明显的日变化,且为双峰型.银杉存在光合午休现象,光合午休现象主要受气孔因素限制.银杉的光补偿点较高( 10.2 μmol/(m2·s)),光饱和点也比较高(1 5...  相似文献   
5.
黄土高原藉河流域径流对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揭示黄土高原区中尺度流域径流对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规律,为合理解决流域水资源利用和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管理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黄土高原藉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Mann-Kendall检验、距平累积曲线、双累积曲线以及分离评判法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1)1962—2010年藉河流域年降雨呈下降趋势,但下降趋势不显著(p0.05);流域年径流深呈显著下降趋势(p0.001),且在1985年发生减少突变;(2)坡耕地面积减少,梯田面积增加是研究时段内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最明显特征。[结论]研究时段内土地利用变化是藉河流域径流量减少的主要驱动因素,影响贡献率为90.2%,而气候变化影响较小,贡献率仅为9.8%。  相似文献   
6.
黄土高原泾河流域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对径流产沙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黄土高原流域水沙对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机理,对生态调控决策制定及区域水土保持措施优化配置具有重要意义。以黄土高原泾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Mann-Kendall检验、累积距平和双累积曲线等方法,定量分析了流域近40年降水、径流和输沙的演变规律及土地利用变化特征,探讨了流域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水沙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泾河流域径流深和输沙模数年际均呈显著下降趋势,在20世纪80,90年代尤为明显;(2)泾河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具体表现为坡耕地向梯田的转换、耕地向林地草地的转换和沙地裸地向草地灌丛的转换;(3)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土地利用变化对径流泥沙贡献率分别为82.90%,94.10%,气候因素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三峡库区重庆缙云山四种典型林分(针阔叶混交林,阔叶林,楠竹林和灌木林)林地土壤的孔隙分布及贮水特征研究表明,林地土壤的快速度贮水量(即非毛管暂时滞留水)是农地的1.3~2倍,有效蓄水容量为农地土壤的1.04~1.77倍,林地土壤非毛管贮水量和有效蓄水容量的大小顺序均为灌木林(171.27,345.18 mm)>针阔混交林(142.98,240.19 mm)>阔叶林(128.22,230.18 mm)>楠竹林(124.41,202.92 mm)。在重庆缙云几种林分的林地土壤中,水源涵养功能最强的是灌木林,最小的是楠竹林。水源涵养林对径流量的调节功能主要反映在林地非毛管孔隙的贮水量。  相似文献   
8.
金属矿开采周期一般较长,且扰动面积较大,若在开采过程中没能及时布设水土保持措施,则会对区域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对近几年的大型铁矿、金矿、铜矿等金属矿的水土保持方案、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合对典型金属矿的外业调查,总结归纳出了金属矿的露天采场区、工业场地区、排土场区和尾矿库区4个防治区共9类水土保持措施配置模式,期望为相关项目的水土保持措施配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