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4篇
  3篇
综合类   12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17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获得抗稻瘟病和纹枯病的转多基因水稻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将多个抗真菌病基因连同筛选基因hpt一起导入一水稻品种中,共获得49个独立的整合有1~4个抗真菌病基因的转基因植株系。转基因植株中几丁质酶的酶活均高于非转化对照植株,且转多个几丁质酶基因或与β-1,3-葡聚糖酶基因一起的转基因植株较转单个几丁质酶基因的植株有更高的酶活性。抗病试验表明,这些不同组合的R2代转基因  相似文献   
2.
鲮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cDNA的分子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从鲮肝脏总RNA中扩增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基因,克隆至质粒PUGm-T。测定该基因序列,推导其编码的蛋白质序列。克隆的鲮IGF-IcDNA编码序列包括信号肽、B、C、A、D和E6个区域,共161个氨基酸残基。与鲤IGF-I比较,信号肽由4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比鲤少17个,成熟肽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5.2%和100%,E区域分析结果表明,克隆的鲮IGF-I序列属于IGF-I Ea-2亚型。  相似文献   
3.
选用4个转抗真菌蛋白基因恢复系及2个非转化对照与5个不育系,按5×6NCⅡ交配设计对转基因杂交稻组合12个农艺和品质性状的配合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株高、穗长、有效穗数、单株粒重和垩白粒率、垩白度、胶稠度等性状以加性效应占主导作用,结实率、整精米率和糊化温度等性状则以非加性效应为主.②转基因恢复系不同性状间及与非转化对照同一性状间的一般配合力都存在差异,E32的转基因后代主要农艺性状一般配合力变差,而主要品质性状一般配合力变好,七丝软占的转基因后代则表现相反.③亲本中以转基因恢复系EF38和不育系310S的一般配合力的表现为优,转基因组合中则以培矮64S/EF84、珍汕97A/EF29的多数性状特殊配合力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4.
从优质籼稻品种七丝软占为受体亲本的转抗真菌基因后代中,选择抗病的转基因恢复系与不育系配制组合,对其杂交一代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遗传相关与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转抗真菌基因杂交稻单株谷重与产量构成因素间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产量构成因素之间则多呈负相关,不同的环境对单株谷重与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关系均产生影响;(2)稻米的垩白粒率与整精米率呈显著负相关,垩白面积与整精米长及长宽比呈显著负相关,与糊化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3)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间关系最密切的是千粒重、每穗实粒数、每穗总粒数、单株穗数和垩白度、整精米长及长宽比。在转抗真菌基因杂交稻组合选育中,除了适当控制单株穗数降低垩白度外,米质与产量是可以同步改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5.
水稻抗虫基因工程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水稻抗虫基因工程为防治水稻害虫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尽管目前已经有许多优良的抗虫转基因水稻株系(种)被批准进入中间试验或环境释放 ,但是其抗虫水稻基因还存在着许多令人不满的缺点 ,如外源基因的表达水平不高 ,转基因植株的抗虫持久性不长等问题。因此 ,本文对近年来水稻抗虫基因工程所取得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综述 ,特别是对目前已广泛用于水稻抗虫基因工程的Bt杀虫晶体蛋白基因、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和外源凝集素基因等单基因策略进行了一一详述 ,并对水稻抗虫基因工程中的多基因策略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6.
转基因水稻对稻瘟病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苗期初筛、复筛、抗谱测定和田间自然诱发试验等不同鉴定方法,对经分子检测证明已整合有碱性几丁质酶基因和β-1,3-葡聚精酶基因的22个转化系的转基因水稻植株进行稻瘟病抗性鉴定研究,筛选出对稻瘟病的抗性比原种对照七丝软占有明显提高的一系列转基因水稻品系,其中表现高抗的有来自F4-9转化株系的7个品系。高抗材料的R7代品系,经室内抗谱测定及田间病圃试验结果,仍然表现高抗稻瘟病。本研究通过转基因技术,成功地将优质感病品种改良成高抗品系,研究结果证明了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培育抗病水稻新品种是一个非常有希望的育种途径。  相似文献   
7.
<正>一、农用植保无人机在洛阳市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农用植保无人机在洛阳市农业生产中的运用,最初是2013年由偃师市南部农业开发联合体与洛丰种业有限公司、河南豫之星作物保护有限公司合作,租用2架无人机在偃师市高龙镇农场开展小麦"一喷三防"飞防观摩,进行了小面积飞防演示。2014年,伊川县飞飞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购置1架机型为3WQF80—10的无人机,是洛阳市拥有的第1架农用植保无人机,用  相似文献   
8.
对转几丁质酶和葡聚糖酶双价抗真菌基因抗病水稻七转39种植后的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和酶活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七转39根内生真菌和细菌数量显著低于非转基因阴性对照七丝软粘和常规水稻竹籼B,根际土壤中真菌和细菌数量也少于七丝软粘,与竹籼B数量接近。在水稻抽穗期测定,转基因水稻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蔗糖酶和脲酶活性以及可溶性有机质、氮、磷含量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转基因水稻残体腐解过程中土壤腐殖酸含量变化与七丝软粘一致。与对照相比, 种植七转39未对下茬水稻的生长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百合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百合是最重要的园艺作物之一,它不仅是世界著名的切花,而且是蔬食和药用佳品。百合鳞茎无皮,易受病虫为害,造成产量和品质下降,其中某些病害尚未找到有效的防治方法(赵祥云等,1999)。应用植物基因工程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百合现代栽培品种中,为百合的品种改良开拓了新途径。一、基因转化的受体系统建立良好的基因转化的离体再生系统即基因转化的受体系统是植物基因工程的重要前提条件,基因转化受体系统的建立,主要依赖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自1957年Robb离体培养百合鳞茎成功以来,百合的组织培养技术已取得显著进展。…  相似文献   
10.
抗真菌转基因水稻纹枯病抗性的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抗纹枯病的12个转入l~4个外源抗真菌基因的转基因水稻作父本,分别与2~3个雄性不育系配组,采用田间人工接种纹枯病菌的方法,从3个抗性指标上研究了转基因杂交水稻纹枯病抗性的杂种优势.结果表明,杂交水稻的抗病性与转基因父本显著正相关,抗病性的广义遗传力为0.52~0.83.在29个杂交组合中,有5个组合具有显著负向超低亲(父本)优势,但群体平均超低亲优势大于0,为35.01%~50.79%;杂交稻群体的平均负向竞争优势明显,强度大,为-57.60%~-31.23%,有38%的组合具有显著负向竞争优势,说明转基因杂交水稻的抗纹枯病性普遍低于转基因水稻父本,但仍具有较好抗性,并可从中筛选出强优势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