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科学   10篇
  2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颗粒肥料离散元仿真摩擦因数标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分体圆筒法、倾斜法、抽板法和斜面法4种颗粒特性测试方法进行Plackett-Burman多因素显著性筛选试验,试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测试方法影响测量结果的显著因素与因素显著程度。根据分体圆筒法、倾斜法和斜面法的方差分析结果,提出一种基于颗粒物料整体特性的摩擦因数标定方法,将仿真试验与真实试验相结合,依次标定出尿素颗粒与PVC材料间静摩擦因数为0. 41,颗粒间静摩擦因数为0. 36,颗粒间滚动摩擦因数为0. 15。将所标定的摩擦因数采用无底圆筒法进行验证试验,休止角仿真试验结果为30. 57°,真实试验结果为31. 74°,相对误差为3. 69%,不同含水率下的实际试验休止角与所标定摩擦因数下的仿真休止角相对误差均不大于4. 59%,仿真试验结果与真实试验结果无显著差异,验证了所标定摩擦因数的有效性。本方法可用于其他颗粒状物料间摩擦因数的标定试验。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对低含水率的苜蓿茎秆不同部位进行了拉伸力学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同一植株不同位置的拉断载荷从顶部到根部呈明显增加趋势,一般根部的拉断载荷是顶部的2~4倍;抗拉强度变化趋势不明显;苜蓿茎秆试样上部、中部和下部的平均直径分别是1.72mm、2.03mm和2.21mm,平均壁厚分别是0.18mm、0.22mm和0.31mm,平均抗拉强度分别为77.06594MPa、96.24907MPa和75.27600MPa,平均载荷分别是59.50628N、105.68330N和121.33230N;验证分析表明,苜蓿茎秆中部和下部的抗拉强度与截面积的相关性较好,上部茎秆的相关性稍差。  相似文献   
3.
丘陵坡地自吸式绿豆精密排种器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降低排种器倾斜状态对充种性能的影响,满足丘陵坡地精密播种作业的需求,设计了一种自吸式绿豆精密排种器。通过分析种子受力状态与计算吸附单粒种子的真空度,确定了勺式型孔与往复式吸气装置的主要结构参数。运用多体动力学软件ADAMS对往复式吸气装置进行了运动学仿真,得出活塞位移和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证明了该装置设计的合理性。将充种层高度固定为70 mm,转速分别固定为115、125 r/min,排种器左右倾斜角(倾向种腔方向为负)分别选取-12°、-6°、0°、6°、12°,对3种排种盘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所设计的勺式型孔有助于在左右倾斜状态下辅助充种;选取排种轴转速、充种层高度为试验因素,以漏播指数、重播指数、合格指数为试验指标,进行了两因素五水平旋转组合设计试验,并利用Design-Expert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排种轴转速为138 r/min、充种层高度为65 mm时,漏播指数为2. 97%,重播指数为3. 43%,合格指数为93. 58%,各指标均符合国标要求。通过验证试验得到实测值与回归模型预测值的漏播指数相对误差为4. 4%,重播指数相对误差为2. 6%,合格指数相对误差为0. 2%,与寻优结果基本一致,证明了回归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草地破土切根机检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地破土切根机是创新型的退化草场改良机具,但对其改良效果缺乏科学性的判定。本文基于国家标准和机械工业标准,提出了适用于牧草破土切根机作业后切根深度及其稳定性、翻垡率、产草量和增产效果、土壤坚实度、土壤容重和土壤绝对含水率等各项参数的检测方法,并创新性提出了切根率的检测方法,对机械化改良作业后的效果起到很好的检验作用,有利于破土切根机的研发与推广。  相似文献   
5.
秸秆铡切揉搓装置优化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自行设计的秸秆铡切揉搓试验台,以刀刃形状、喂入速度、锤片数量和主轴转速为变量,对含水率约为75%的玉米秸秆进行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得出该铡切揉搓装置的最优组合参数为:主轴转速为1 000 r/min、刀齿为多齿、锤片数量3个、喂入速度为0.88 m/s.该机构揉搓高水分玉米秸秆时,破节率大于96%,揉搓效果好.将传统的凸型刀刃加工成锯齿形状,可以提高揉搓机构生产率.  相似文献   
6.
基于深度学习与图像处理的玉米茎秆识别方法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识别玉米秧苗茎秆为目标,采用云台搭载电荷耦合器件(CCD)相机获得玉米秧苗图像,采用LabelImage插件制作了玉米秧苗的标记与标签。基于深度学习框架TensorFlow搭建了多尺度分层特征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应用4倍膨胀的单位卷积核,获得了玉米秧苗图像的识别模型,其识别准确率为99.65%。将已知玉米秧苗图像划分为最佳子块,求取了各个子块的最佳二值化阈值。选取6种杂草密度在每天5个时间段进行为期3d的试验,共采集了10800幅图像。试验结果显示,对玉米秧苗茎秆的平均识别准确率为98.93%,且光照条件与田间杂草密度对识别结果没有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7.
绿豆种子离散元仿真参数标定与排种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绿豆精密排种过程离散元仿真模拟试验所用仿真参数的准确度,进一步优化排种部件,基于绿豆种子的本征参数,采用Hertz Mindlin with bonding粘结模型建立种子仿真模型,分别采用自由落体碰撞法、斜面滑动法、斜面滚动法对绿豆种子与接触材料(有机玻璃、Somos8000树脂)间仿真参数进行标定,结果表明:绿豆与有机玻璃碰撞恢复系数、静摩擦因数、滚动摩擦因数分别为0.445、0.458、0.036,与Somos8000树脂碰撞恢复系数、静摩擦因数、滚动摩擦因数分别为0.434、0.556、0.049。以种间接触参数为因素,以实测堆积角与仿真堆积角相对误差为指标,进行了最陡爬坡试验、三因素五水平旋转组合设计试验,以最小相对误差为优化目标,对试验数据寻优分析得到:绿豆种间碰撞恢复系数、静摩擦因数、滚动摩擦因数分别为0.3、0.23、0.03。对标定结果进行排种验证试验,结果表明:仿真试验漏吸率与台架试验漏播率最大相对误差为4.71%、重吸率与重播率最大相对误差为4.94%、单粒率与合格率最大相对误差为0.98%,证明标定结果可靠。该研究结果可为绿豆精密排种装置的设计与仿真优化提...  相似文献   
8.
基于EDEM-Fluent耦合的颗粒肥料悬浮速度测定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供气力施肥装置的设计参考依据,以大颗粒尿素、磷酸二铵和硫酸钾3种颗粒状化肥为试验对象,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和离散元法耦合的方法对物料悬浮速度进行数值模拟,采用Lagrangian模型进行气固两相流耦合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大颗粒尿素悬浮速度7. 21~12. 97 m/s,磷酸二铵悬浮速度7. 68~12. 48 m/s,硫酸钾悬浮速度11. 09~18. 15 m/s。通过台架试验测定大颗粒尿素悬浮速度6. 68~12. 48 m/s、磷酸二铵悬浮速度7. 22~11. 96 m/s、硫酸钾悬浮速度9. 46~17. 81 m/s,相对误差分别为5. 3%、5. 1%、7. 2%。在颗粒肥料体积分数1. 0%、3. 5%、6. 0%、8. 5%时,分别测定肥料颗粒群的悬浮速度,结果表明,颗粒群悬浮速度随着体积分数的增加而减小,在不同颗粒肥料体积分数下,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相对误差近似为常数,其原因为颗粒球形度对悬浮速度的影响,标定得出大颗粒尿素悬浮速度修正系数0. 90、磷酸二铵悬浮速度修正系数0. 96、硫酸钾悬浮速度修正系数0. 84。基于流固耦合的颗粒悬浮速度仿真具有较高的准确度,验证了基于EDEM-Fluent气固两相流耦合仿真测定物料悬浮速度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油莎豆机械化收获过程中块茎(果)与土壤草团(杂质)分离不彻底导致收获损失率与含杂率较高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双层滚筒筛式果杂分离装置,通过理论分析确定了该装置的主要结构参数与工作参数。建立了分离装置-收获物料互作的EDEM-MBD耦合仿真模型,以双层滚筒筛转速、分离螺旋输送器转速、柔性齿段长度为试验因素,以块茎分离率和含杂率为试验指标,依据Box-Behnken试验原理开展三因素三水平仿真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建立了分离率、含杂率与各显著因素之间的回归模型,利用回归模型进行参数寻优,结果表明:当双层滚筒筛转速为24.9 r/min、分离螺旋输送器转速为148.5 r/min、柔性齿段长度为1 277.8 mm时,分离率最大,为96.23%,含杂率最小,为25.55%。田间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最优参数组合下的果杂分离装置平均分离率为93.19%,平均含杂率为26.65%,与回归模型寻优结果基本一致;果杂分离装置与清选装置联合使用时,分离率增加1.05个百分点,含杂率降低9.97个百分点,可满足油莎豆收获生产需求。  相似文献   
10.
为满足玉米生长中后期的追肥需求,本文设计一种气力集排式精量配混施肥装置。电机驱动叶片旋转进行混肥,将肥料分配器内部设计成锥形结构。基于流体动力学和离散元耦合法对分配器排肥口倾角、分配器上端波纹管的结构和布置方式进行研究;以排肥口倾角、输送气速和波纹管长度为试验因素,以各行排肥量变异系数为试验指标,进行三元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设计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排肥口倾角45°、输送气速35m/s、波纹管长度568mm时,性能最优。混肥器进口采用中心布置方式,叶片数量为8。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该机施肥量误差小于2%,总施肥量稳定性变异系数为2%,施肥断条率低于2%,满足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