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9篇
  8篇
综合类   20篇
农作物   10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针对黑糯玉米着色速度慢、品质口感差的两大难题,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历经春种冬繁7年研究,融合快速着色基因和西南地方糯玉米的优质基因,创新育成黑糯600。取得两大突破:一是品质优,口感又甜又糯,皮薄化渣、风味好;二是着色速度快,授粉后12 d即乳熟期开始着色。  相似文献   
2.
杂交糯玉米新品种渝科糯1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渝科糯1号是以B4301为母本,S181为父本,根据西南气候特点及种植习惯选育成的超高产、优质、适应性广的鲜食及加工兼用型糯玉米新品种.该品种2007年通过重庆市审定,2009年通过四川审定,2010年通过国家审定.  相似文献   
3.
从品种与地块选择、育苗与移栽、肥水管理、去分蘖与辅助授粉、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收等方面介绍早春糯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4.
渝糯13号是重庆市农科所春种冬繁,历时6年试验研究选育的中早熟、中秆、半紧凑、大穗型杂交糯玉米新品种。该品种以自选糯玉米自交系B6947为母本,自选糯玉米自交系S181为父本杂交组配而成,具有品质优、产量高、适应性广等特点。渝糯13号不仅食用品质优于渝糯7号,而且其鲜穗产量  相似文献   
5.
国审糯玉米新品种及其种质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自2000年开展国家鲜食糯玉米区试以来,通过国审玉米新品种达14个,其食用品质、产量、抗病性、农艺性状等均明显优于上世纪末的主推品种,不仅育种水平有较大提高,而且研究内容得到拓宽,使我国糯玉米育种上了新台阶。通过对国审品种的种质分析说明,利用普通玉米的优良种质对糯玉米遗传改良是目前糯玉米选育的主要方法,其中应重点对地方种质资源进行改良,选育二环系目前还不宜作为糯玉米选育的主要方法。有条件的单位应积极开展糯玉米群体改良工作。  相似文献   
6.
张胜恒  徐红智  蔡治荣 《玉米科学》2005,13(Z1):046-046
采用部分基因修饰的方法,以WU2608为母本,以S181为父本育成加甜型糯玉米渝彩甜糯1号,内含甜糯双隐基因,具有品质优、产量较高、熟期较早等特点。介绍了渝彩甜糯1号的特征特性、试验、鉴定结果及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选取重庆地区主要稻田土壤类型进行盆栽,小区和大区对比试验,研究硅肥在不同土壤类型稻田里的施期和施量对再生稻产量的效应。结果表明:重庆地区的黄沙泥和黄泥稻田,每亩施用硅肥20-30公斤作底肥,既能提高中产量,又能极显著提高再生稻产量。  相似文献   
8.
秋季鲜食糯玉米指在秋季种植,以采收鲜穗为目的的糯玉米。1 生物学特点 同一品种糯玉米秋种栽培的生育期一般比春播的短10~25天,秋播出苗至抽雄的天数比春播的少20天以上,但抽雄后所经历的天数正好相反,从抽雄至采收天数却比春播的多10-20天。株高一般比春玉米低10cm左右,穗位低5cm左右。一生总叶数少1张左右,且叶片相对变小,单株最大叶面积有所下降,果穗变小,穗行数明显减少,行粒数下降,千粒重比春播的高20~40g,鲜穗产量比春播的约低 10%~30%。这主要是春播的生长发育是在低温向高温过渡的…  相似文献   
9.
胡伟  罗勇  陈荣丽  周胜  易红华  蔡治荣 《种子》2016,(3):107-108
渝糯525是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以EX 931为母本,D518为父本组配选育而成的杂交糯玉米新品种,于2015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0.
BION诱导小麦幼苗抗叶锈病防御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感病材料Thatcher和抗叶锈菌近等基因系TcLr28为材料,麦苗长至一叶一心期时,用浓度为200 mg/L的BION(有效成分为苯并噻二唑,BTH)喷雾处理并在4d后接种叶锈菌,测定不同时期SOD、POD、PPO、PAL、β-1,3-葡聚糖酶、几丁质酶变化的分析表明,经BION诱导后的小麦其体内的SOD、POD、PPO、β-1,3葡聚糖酶、几丁质酶的活性均高于未诱导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