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1篇
综合类   1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9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南省农业面源污染现状与防控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发生在农业区域内的面源污染,一般指土壤颗粒、化肥、农药、畜禽粪便和其他有机或无机污染物质,在降雨或灌溉过程中借助地表径流、农田排水或淋溶等途径进入水体的污染形式。它不仅直接危害农业生态系统,将大量氮、磷、农药、重金属等污染物质带入水体,而且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危害。目前,我国农业面源污染主要表现为化肥、农药等化学投入品的过量使用,以及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和农用残膜等农业废弃物不合理处置,严重  相似文献   
2.
循环农业就是采用循环生产模式的农业。它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农业发展模式。河南是全国的农业大省,农业生产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着国家的粮食战略安全,要保持河南省农业生产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走循环农业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基于河南省1960—2015年的17个基本气象站点的气象资料,采用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和作物系数法计算了河南省葡萄需水量;并利用线性趋势分析法和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对葡萄生育期需水量和不同月份需水量的年际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同时,也对其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960—2015年,河南省葡萄生育期平均需水量为451.71 mm。56 a来,除4月份葡萄需水量呈不显著的上升趋势外,其他月份的需水量均呈下降趋势,尤其是6月、7月和8月的需水量均呈显著下降趋势。葡萄生育期需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为自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豫西葡萄生育期平均需水量最高,为460.82 mm,豫南葡萄生育期平均需水量最低,为438.15 mm。对影响河南省葡萄生育期需水量的气象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日照时数和平均风速与葡萄生育期需水量有极显著正相关性,平均相对湿度与生育期需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陕北农牧交错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进行了评价。根据贴近度的大小,对该区域6个县(区)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程度进行了排名,认为府谷县和定边县的水资源可持续程度相对较高,神木县和靖边县的水资源可持续程度一般,横山县和榆阳区的水资源可持续程度相对较低。最后根据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实际情况,提出了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乌兰察布盟地处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已成为该地区生态环境修复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文章对该地区水资源特点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采用统计年鉴资料计算出其草地和林地面积,并分别采用水量平衡法、定额法求出草地和林地植被需水量为120.63亿m3,生态缺水10.83亿~11.37亿m3;据此提出了该地区基于生态需水的林草植被建设措施。  相似文献   
6.
一、全省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工作的现状与成效 节能减排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指导国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做好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不仅有利于优化能源结构,缓解能源压力,而且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对于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河南人口众多,资源相对贫乏,生态环境脆弱,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不断增加,努力缓解资源不足的矛盾,  相似文献   
7.
循环农业就是采用循环生产模式的农业,它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农业发展模式.河南是全国的农业大省,农业生产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着国家的粮食战略安全,要保持河南省农业生产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走循环农业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一、全省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工作的现状与成效 节能减排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指导国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做好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不仅有利于优化能源结构,缓解能源压力,而且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对于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秸秆生物质发电区域适宜度分异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秸秆发电是我国发展生物质能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适宜度评价是决定其合理布局的关键.在综合分析秸秆发电产业发展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从耕地资源潜力、秸秆原料供应、市场需求状况和产业发展成本四个层面共选取了耕地资源总量、耕地资源量波动水平、秸秆资源总量、秸秆产量波动水平、用电量、用电量增长率、秸秆资源密度和人均GDP等8个指标建立了中国秸秆发电区域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结果显示,我国各省区秸秆发电适宜度存在较大差异,综合适宜度较高的是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河北、黑龙江、吉林等我国中部和东北粮食主产区;综合适宜度较低的是北京、上海、天津、浙江等东部经济发达区和青海、宁夏、甘肃、陕西等西北农牧区;其余区域秸秆生物质发电的适宜程度一般.  相似文献   
10.
农村新能源建设与节能减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大力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资源,减少化石能源消耗,保护生态环境,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共同推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节能减排是我国政府应对挑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指导国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本文针对农业大国的基本国情,认真分析了农村能源的消费现状和需求趋势,论述了农村新能源建设对推进农村节能减排的重要作用,及其对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而又针对农村新能源建设现状和问题,提出了加快农村新能源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