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13篇
综合类   1篇
  2019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不同治理模式对严重退化红壤抗蚀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2,自引:3,他引:52  
对长汀县河田严重侵蚀地采取4种不同治理模式的土壤抗蚀性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分散率,团聚状况,土训有机质,土粒团聚度,总孔隙度,通气度等指标基本上能表征该土地壤抗蚀性,不同治理模式抗蚀性大小顺序为:模式Ⅳ>模式Ⅲ>模式Ⅱ>模式Ⅰ,采用合适的生物措施(乔,灌,草结合),辅以必要的工程措施,是治理严重退化红壤区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
河田侵蚀区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相似文献   
3.
岗松群落特征与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初步的植被调查表明,岗松群落结构简单,植物种类少,主要有马尾松,芒萁,鹧鸪草,岗松具有叶小,根系发达,花期长,抗旱抗瘠能力强等特点,是高丘,陡坡侵蚀区的先锋树种。  相似文献   
4.
河田水土流失区板栗引种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84-1992年进行的板栗引种及生长结果分析,认为从广西,山东,浙江等省(自治区)引种的13个品种中,以九家种和YS较适合河田侵蚀区的环境,且颗粒大(80-88粒/kg),早熟丰产(幼树株产3-5kg)。成熟期早(9月中旬至下旬),适在本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5.
6.
长汀县稀土开发与水土保持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汀是福建省稀土资源储量最多,稀土产业发展最早的县。传统的稀土开发(池浸工艺)是一个搬山运动过程,严重破坏地貌和植被,造成极严重的水土流失。因此,今后的稀土开采应该禁止和取缔池浸工艺,采用原地浸析新工艺,以减少水土流失,同时对已开采的矿区要尽快恢复植被。  相似文献   
7.
河田侵蚀区植物群落演替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田成为剧烈土壤侵蚀区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不合理的人为活动破坏了山地植物被,导致植物群落不断进行逆行演替。为了恢复河田侵蚀区的植被,促使稀疏的马尾松群落进展演替,首先要封禁山地,其次要营造阔叶树种,形成针阔叶混交林,逐步改善生态环境,经过缓慢的过程才演替为稳定性强的植物群落──常绿阔叶林。  相似文献   
8.
南方红壤侵蚀区重建顶级森林群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营造高密度胡枝子能快速地覆盖地表,达到治理水土流失的目的;而营造乡土、耐荫的常绿阔叶树种,并利用胡枝子等豆科速生树种作为伴生树种掩护常绿阔叶树种的生长,能够重建红壤侵蚀区的顶级森林群落。  相似文献   
9.
黑荆树枯梢病研究从1983至1985年。病因是土壤缺硼引起的。发病高峰期是7—8月份,干旱和高温季节枯梢速度较快。土壤增施硼砂与树冠喷洒硼砂水溶液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退化红壤不同治理模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48,自引:6,他引:48  
采取4种不同治理模式对福建省长汀县花岗岩区红壤严重侵蚀地进行治理,1992年对各治理模式及相应对照的土壤化学性质、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土壤呼吸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治理后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及微生物总数明显增加,土壤水解性酶和氧化还原酶活性及土壤呼吸作用强度得到显著的加强,土壤养分贮量和速效养分供应强度得到明显改善,土壤肥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表明采用合适的生物措施,辅以必要的工程措施,是改善严重退化红壤肥力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